仁安羌大捷简介:中国抗战的首次境外胜利(1)

奇闻趣事 2023-03-27 08:23www.nkfx.cn奇闻趣事
1942年对英国首相丘吉尔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年头。美苏已经卷入了大战,英国不再孤立无援。在远东,大英帝国仍不得不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1942年1月底日军攻占马来亚,15天后新加坡陷落。日军正集中兵力对缅甸发起的猛攻。

英军的节节败退让丘吉尔万分忧虑。他数次给澳大利亚总理柯廷发电,请求他同意把从中东战场抽回的两个澳洲师转调缅甸,遭到断然拒绝。


▲ 丘吉尔

柯廷总理并不认为缅甸与澳大利亚有什么关系,且对英军在南洋的糟糕表现抱以严重不信任。丘吉尔在回忆录中黯然写道“缅甸如果丧失,那就惨了。这样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当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

那么,这支“最成功”的抗日部队,在缅甸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缅甸,的希望

缅甸自1880年代起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把它当作印度的屏障以及新加坡和马来亚殖民地的后方基地。


▲ 缅甸的地理形势

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1942年2月,缅甸成为东南亚唯一未被日军占领的地区,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对日本来说,占领缅甸等于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屏障,既能防御盟军从西面的反攻,也可以此为跳板,西进印度,直下中东,与德军会师;北上可进窥中国西南大后方,切断滇缅公路。

对于同盟国特别是英国来说,在丢失了太平洋沿岸的战略据点后,如再失去缅甸,就会失去在亚洲大陆的南翼屏障,危及印度的安全,动摇英国在亚洲的根基。


▲ 滇缅公路路线图

对中国来说,失去缅甸的代价更为惨重——滇缅公路这条唯一的抗战外援生命线将会彻底断绝。

,英国必须守住缅甸,作为保卫印度的一道屏障;中国必须确保缅甸,才能保住西南的国际交通线和外援物资,并打破日军从西南包围攻击的企图。缅甸已成为同盟国与日本的必争之地。

危局,貌合神离的“盟友”

1941年1月,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代表英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中英结成抗日军事同盟的建议,得到积极响应。国民政府立即组成军事代表团赴缅考察,并拟定了中英缅共同防御计划草案,确定中国军队的作战目的应将主力集结于缅泰边境,以确保仰光港。

为此,中国又作了进一步的准备,在昆明成立了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筹划有关中英协调作战事宜。11月,中国军队第5、第6军等部向云南开进,准备动员入缅,与英军并肩作战。

,英国人对协防缅甸却始终态度消极。英国军方认为中英形式上的结盟就已足够;中国军队入缅助长缅甸人的反英情绪,危及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


▲ 二战时期的英缅/英印军部队

出于这种不可告人的阴暗心理,英方一直以时机未到为由,阻挠中国军队入缅布防。中英在缅甸的军事合作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不协调的阴影,并给了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1941年12月9日,日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抵达泰国曼谷,立即部署对缅甸的进攻。14日,日军攻占缅甸最南端的维多利亚角,夺取英军机场,取得了空袭仰光的空军基地,开始对仰光、昆明及滇缅公路展开大规模轰炸。

接着,饭田祥二郎决定在1942年1月上旬发动地面进攻,攻陷仰光,占领缅甸南部,然后向缅北推进。第15军两个主力师团三十三师团和五十五师团开始集结待命,投入仰光作战的日军兵力约2万余人。


▲ 入侵东南亚的日军南方军士兵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