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由来最早要追溯到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但这只是普通话形成的一个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才叫普通话。普通话的由来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普通话主体的来源是雍正王朝的官话,当时的贵族一直积极推广北京官话,并在南方方言区推广基于北京音的官话,设立了“正音书馆”。公元1909年 ,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 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得到官方命名。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普通话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时期,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音命名为国语。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
“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 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当时人们又称" 普通话”为"蓝青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天长日久,他们也学会了普通话,但他们的北京话。
汉民族共同语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一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以上就是趣谈网小编的分享了,希望能帮到大家。
童年趣事
- 好帅气的男生!出道7年的朴灿烈颜值一如既往的
- 本溪到东戴河旅游报价(本溪到东戴河旅游报价表
- 如何使用语音查世界之最(语音软件,今天为大家推
- 怦然心动的小姐姐第二季甜蜜生活直击现实话题
- 如何享受独自饮酒,避免过度醉倒的体验
- 如何生动呈现乡下人家的自然生活之美 PPT制作指
- 如何让爱情关系更稳定:相对论视角下的情感
- 如何便捷查询河北国税发票信息
- 云南自驾游
- 如何捕捉当下搜索趋势 百度热词的背后隐藏什么
- 如何深入理解《神峰通考》的学术价值
- 杨文昊中国好舞蹈视频中国好舞蹈海选杨文昊
- 范文芳领衔姑苏十二娘 娇美茶娘醉心茶道
- 哈萨克族风俗习惯
- 冻龄女神张庭是如何做到逆龄生长的
- 镍业三大龙头股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