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鱼蝠鲼:似幽灵海洋中翱翔(体长可达7米)

世界之最 2023-03-23 12:16www.nkfx.cn中国世界之最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底层,生活着一种被人们称为“水下魔鬼”的鱼类——蝠鲼(fèn)。 魔鬼鱼是一种庞大的热带鱼类,学名叫前口蝠鲼。

蝠鲼被称为“水下魔鬼”

它的外形一定很丑陋吧?你可能会这样想。不错,它的长相确实很丑,头又宽又大,两侧长着一对肉角,而嘴就长在两个肉角之间,那嘴不是圆的,而是方的。魔鬼鱼蝠鲼的体型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体盘一般50-10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6米以上,重约2吨。

  蝠鲼这是热带海中出产的一种怪鱼,小的仅一两尺宽,大的有四五丈。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拍断人的骨头,所以人们又叫它魔鬼鱼。魔鬼鱼还生着一条马鞭一样的尾巴,尾根和鱼身衔接处又生着一根刺,形如锯齿,极为锋利,并且刺尖能排泄毒液,若是不慎给它刺一下,伤口会发炎,极为肿痛。

  魔鬼鱼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实很温和的。它们身体虽然大,嘴小,而且牙齿不发达,只能吞食小鱼虾、贝壳。它头上长着两只肉足,是它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转动,它就是用这对头鳍来驱赶食物,并把食物拨入嘴巴吞下去。

  蝠鲼的习性也十分怪异。它性情活泼,常常搞些恶作剧。有时它故意潜游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体翼敲打着船底,发出“呼呼,啪啪”的响声,使船上的人惊恐不安;有时,它又跑到停泊在海中的小船旁.把肉角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把小铁锚拔起来,使人不知所措。过去渔民们不知道是这种鱼在“捣乱”,还以为是“魔鬼”在作祟,这也是人们称其为“水下魔鬼”的一个原因吧!

  魔鬼鱼蝠鲼的名字虽不好听,并且还是鲨鱼的近亲,同属软骨鱼类,但并不凶猛,性情很温和。它缓慢地扇动着大翼在海中悠闲游动,并用前鳍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拨进它宽大的嘴里。曾有一名水下摄影师在水下工作时,遇到一条体翼宽达2.3米的大蝠鲼。当摄影师跃到它的背上,它不但没有反抗,反而让摄影师骑在它的背上作了一次长时间的邀游呢!

  由于魔鬼鱼蝠鲼体态十分笨拙,它落入水面的声音像开炮一样响

  随着旋转速度越来越快,魔鬼鱼蝠鲼迅速上升,跳出海面。蝠鲼一般能跳出水面1.5米

魔鬼鱼蝠鲼海上的不明飞行物 体长可达7米

  魔鬼鱼蝠鲼是一种生活在近海的硬骨鱼类。它的身体略呈菱形。尽管蝠鲼有一张50厘米宽的大嘴,可蝠鲼却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蝠鲼游泳时,扇动着三角形胸鳍,拖着一条硬而细长的尾巴,象在水中飞翔一样。

  蝠鲼成鱼的体长可达7米,体重有500千克,可是它能作出一种旋转状的跳跃。随着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蝠鲼迅速上升,跳出海面。蝠鲼一般能跳出水面1.5米。由于它体态十分笨拙,落入水面的声音像开炮一样。至于,蝠鲼为什么要跳出水面?至今仍是一个迷。

  蝠鲼是鳐鱼中最大的种类。虽然,它没有攻击性,在受到惊扰的时候,它的力量足以击毁小船。和其它种类的魟鱼不同,蝠鲼专吃小型的蜉蝣生物,张开大口,和水一起吞下,滤过海水而食..

能飞翔的神秘大鱼

  蝠鲼常常聚集成群,并时不时在海面上做出壮观的飞行表演,令人惊叹。不过,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它们这么做的确切原因。蝠鲼和鲨鱼同属软骨鱼类。它们具有宽大扁平的身体,胸鳍如同翅膀一般。无论是在水里,还是在空中,蝠鲼的“飞翔”动作都一样优美,它们也被称为“飞翔的鳐鱼”。蝠鲼能跃出海面超过2米,而且能保持滑翔数秒钟,不过,它们落水的姿势却不够雅观,常常腹面朝下落在水面上,发出巨大的响声。 

  在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湾,科学家对蝠鲼的行为进行了拍摄。他们发现,数以百计的蝠鲼会组成庞大的群体,它们的腾跃表演可以持续24小时。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乔什华·斯图沃特(Joshua Steart)说“当坐船身处这些巨大集群之中的时候,就如同坐在满是爆米花的锅里,玉米不停地向空中爆裂。你到处都可以看到蝠鲼跃出水面,然后再重重地落下,发出巨大声响,有时就在离你几米的位置。”斯图沃特一直从事墨西哥和世界其他海域鳐鱼的研究。

  “蝠鲼会以最快的速度向上垂直冲出水面,又经常以扁平的腹部直接落下。不过,它们有时候似乎会失去控制,在接触水面之前出现反弹和扭曲。”斯图沃特说道。蝠鲼的生活十分神秘,在面对潜水者的时候也显得很活泼,这使科学家在野外条件下难以对它们进行观察。斯图沃特称,类似加利福尼亚湾这样的蝠鲼集群其实很难发现,因为它们可能出现在不同的地点,而且每年出现的时间也不大相同。

  为了获得足够的出水速度,蝠鲼需要在相当的深度就开始加速。斯图沃特说“目前已知,所有蝠鲼物种都会腾跃,它们的鲼科近亲也会腾跃。有很多理论试图解释这种行为,包括觅食、交配、交流和去除寄生虫等。”“虽然腾跃行为可能出现在觅食或交配期间,但我们认为,腾跃出水最可能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在不同的行为场景中,交流的方式也很多样。不过,蝠鲼和鲼科鱼类的腾跃可能会有多重目的。”斯图沃特说道。

  通过对视频资料的分析,斯图沃特确定雄性和雌性蝠鲼都会腾跃。他的团队还发现了芒基蝠鲼一个可能的育幼场所,幼年个体会沿着近岸觅食,靠近聚集和腾跃行为通常出现的区域。 “有证据显示,雌性蝠鲼会在生育之后立即进行交配,”斯图沃特说,“这仅仅是猜测,但雌性蝠鲼确实可能在育幼区生出后代,然后在同一区域进行交配。”

  科学家曾观察到,阿氏前口蝠鲼会在一场盛宴之前进行腾跃。斯图沃特说“我们认为,它们之所以跳起来,是为了告诉其他同伴这里有食物,并且利用腾跃作为聚集的信号。”“沿着这些线索,我们觉得芒基蝠鲼跳起来可能是为了确认和附近同类的集群。理论上,这一行为会增加种群密度和总的个体数量,从而提供更多的交配选择,并增加每个个体获得交配的概率。”蝠鲼到达性成熟的时间较晚,它们对后代的投入程度更接近哺乳动物,而非其他鱼类。在经过长时间的怀孕之后,雌性蝠鲼往往只产下一个后代。这使它们在商业捕鱼的压力下显得尤为脆弱。  

  作为非常喜好聚集成群的物种,蝠鲼很容易成为渔民的目标。一次拖网往往会对蝠鲼种群造成严重打击。“正因为如此,在人为压力下,加利福尼亚湾的蝠鲼聚集其实非常脆弱,最大的威胁来自悬浮刺网渔业的误捕。”斯图沃特说,“大量的蝠鲼在相对局限的区域内移动,几次大规模的捕捞就可能给它们的种群数量带来巨大打击。”斯图沃特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加利福尼亚湾蝠鲼聚集的原因,并统计蝠鲼的种群数量,未来的工作将关注蝠鲼出现地点和栖息地的季节性变化。

蝠鲼“跳高”求偶跃出水面近3米吸引异性

  为吸引异性,哥斯达黎加蝠鲼可以跃出离水面2.74米,并表演如翻筋斗的高超技能。

  摄影师罗兰和朱莉娅·斯特尔在中美洲哥斯达黎加附近的海岸有幸抓拍到雄性蝠鲼求偶时非同寻常的杂技表演。雄性蝠鲼跃出水面后摆动双鳍,做出起飞的举动。它们其中有些甚至会翻个跟头,然后再一头扎进水中,溅出大朵浪花。

  雄性蝠鲼的这种行为非常难以预测,也是非常罕见的

  生物学家安德里亚·马歇尔(Andrea Marshall)在非洲莫桑比克近海拍摄了到蝠鲼的这个秘密水下世界

  马歇尔将这种海洋庞然大物称作“最美丽的水下之鸟”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跟踪蝠鲼,发现蝠鲼迁徙700英里(1126.54公里)仅需60天

  一旦离开大海,巨大的蝠鲼将面临被不受管制的捕鱼船捕获和切下翼的危险

  据《每日邮报》报道,神秘的蝠鲼像幽灵一样在海洋中自由“翱翔”,但对我们来说,那是一个神秘的世界。生物学家安德里亚·马歇尔(Andrea Marshall)在非洲莫桑比克近海拍摄了到蝠鲼的这个秘密水下世界。图片显示,马歇尔正在跟这种好奇心很强的巨型鱼嬉戏,它们展现出像跳芭蕾舞一样的优美舞姿。马歇尔将这种海洋庞然大物称作“最美丽的水下之鸟”。

  这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自2003年开始在这个非洲沿海国家进行研究工作。为了给英国广播公司拍摄一部纪录片,她跟一位摄像师一起潜入水中,与这种黑翼动物一起在海洋中畅游。原来人们一直认为只有一种蝠鲼,马歇尔发现,这里生活着多种蝠鲼,一些蝠鲼的体长可达23英尺(7.01米)。蝠鲼跟其他海洋鱼类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浅海暗礁中,而是迁徙700英里(1126.54公里)前往亚洲的马尔代夫群岛,蝠鲼是已知的印度洋中迁徙距离最远的鱼。

  该科研组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跟踪蝠鲼,发现它们迁徙700英里(1126.54公里)仅需60天。有些蝠鲼还保留着一根退化的刺,这跟它们的有刺蝠鲼近亲不同,这种退化的刺在数百年来一直没什么用,而且不会伤及人类。今年30岁的马歇尔得出结论,她注意到两种蝠鲼,其中一种是新种,以前从不为人所知。较大的蝠鲼仍被称作前口蝠(Manta birostris),马歇尔博士给体型较小的蝠鲼命名为Manta alfredi,这是以早期的一位生物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马歇尔与蝠鲼近距离接触时,她发现这些海洋动物身上有很大的伤疤,她认为这可能是鲨鱼袭击留下的咬伤。她还发现蝠鲼会排队等待清洁鱼给它们清理掉身上的死亡细胞。她还在研究过程中,在马尔代夫发现一处怀孕蝠鲼的聚集地,这里可能对蝠鲼的生存至关重要。雌性蝠鲼要在怀孕12个月后才能产下一个幼崽,马歇尔发现它们很少连续两年都产幼崽。

  马希尔在莫桑比克南部的蝠鲼与鲸鲨研究中心从事保护大型珍惜动物的工作。该纪录片的导演马克·伍德沃德(Mark Woodard) 说“一旦离开大海,巨大的蝠鲼将面临被不受管制的捕鱼船捕获和切下翼的危险,因为在传统中国医药上,蝠鲼的翼具有药用价值。”(

  它们在大洋里像幽灵一样游动,这些神秘的巨型蝠鲼是摄影小组在莫桑比克海岸发现的。生物学家安朱尔·马歇尔在位于莫桑比克南部图佛海滩的蝠鲼和鲸鲨研究中心工作。该中心是为保护神秘而美丽的海洋生物而设立的。照片中安朱尔·马歇尔正和一只巨型蝠鲼跳着芭蕾一样的舞蹈,她把这种巨鲼描述为最美丽的水下鸟类。

  安朱尔·马歇尔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潜水者,从2003年起,她就开始在莫桑比克的海岸进行潜水活动了。为了帮助来自BBC纪录片的摄制小组,安朱尔·马歇尔去年一直陪游在这种黑翼巨鲼的身旁。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以为巨型蝠鲼只有一个种类了,后来安朱尔·马歇尔意识到,她发现了很多巨型蝠鲼,其中有的种类成年个体达23英寸长,而且这些蝠鲼身体上的斑点,它们的活动也各不相同。

  和其它海洋生物不同,这种海洋旅行蝠鲼的踪迹很难在浅水珊瑚区找到,相反,它们迁徙了近700公里,来到了马尔代夫,这也是印度洋上目前所知的距离最远的鱼类迁徙。

  据报道,摄制组是通过GPS系统捕捉到这种蝠鲼的。蝠鲼60天左右就会来一次迁徙。

  科研人员从这种蝠鲼身上还发现了从它们表亲魟上演变而来的刺蛰的痕迹。刺蛰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化已经没有用了,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安朱尔·马歇尔表示,她观察到了2种独立的蝠鲼种类,其中一种对科学家来说是全新的。在安朱尔·马歇尔和蝠鲼的近距离接触中,她发现蝠鲼身上有巨大的鲨鱼造成的伤痕。安朱尔·马歇尔还观察到受伤的蝠鲼会排起队来,让海洋清洁鱼类把它们伤口上死去的组织咬去。

  安朱尔·马歇尔的研究发现了怀孕雌蝠鲼在珊瑚中的聚集地,这一发现对蝠鲼的生存状况意义重大。在12个月的妊娠期后,雌蝠鲼会产下一个小蝠鲼。安朱尔·马歇尔注意到,雌蝠鲼几乎没有过2年连续生产的记录。

  BBC摄制组的导演马克·伍德怀特说道“这些蝠鲼的鱼翅在网上有着强劲的需求,人们认为蝠鲼的鱼翅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这也导致了私自捕捞的猖獗,蝠鲼面临着巨大威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