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白鳍豚又发现了,挽救计划为时已晚
从动物变成稀有动物需要几步?只需要一步——人类的贪婪。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索求,使得动物的栖息地遭遇灭顶之灾。人们利用动物从事商业活动,让它们总是活在惶恐之中。这个世界因为物种的多样化而美丽,可是却有越来越多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最终他们都成为十大灭绝动物,到只能通过模糊的图片去认识它们了。
已经灭绝的十大可爱动物
白鳍豚是中国特产的一种小型鲸,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有恒定体温,总是在36℃左右。
身长1.5—2.5米,成熟个体最大体长,雌性2.5米,雄性2.3米;体重100—150千克,最多230千克。吻部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尾鳍呈新月形。
白鳍豚是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同型齿。成年白鳍豚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新生幼体体色略深。水平伸展的鳍肢和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同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当由水面向下看时,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很难分辨;当由水底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也很难被发现。这使得白鳍豚在逃避敌害、接近猎物时,有了天然的隐蔽屏障。
因外形相近,中华白海豚常被误认为是白鳍豚。白鳍豚是淡水鲸类,且生性害羞,很少跃出水面,凡是在海面上翻腾跳跃,动感十足的照片,基本上都是中华白海豚。
在2007年的《皇家协会生物信笺》中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就在2018年4月18日,一名环保队员江少文在铜陵参加江豚观察活动时,在江边不小心拍到了两张白色长吻的水中生物,照片的真假一直备受争议,快跟着趣谈网小编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在已经灭绝的十大可爱动物之首的白鳍豚,是一种中国的特产小型鲸类,只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全身纺锤状,皮肤光滑无毛,从20世纪80年代就由于各种原因,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直到2002年,全国仅剩的白鳍豚数量只有不到50头.
和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一样,它也即将成为历史,从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为了世界最濒危的12大动物之一,即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白鳍豚的行动中来,还是无法阻止白鳍豚的灭绝,在2007年的《皇家协会生物信笺》中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在2018年4月18日,一名环保队员江少文在铜陵参加江豚观察活动时,在江边不小心拍到了两张白色长吻的水中生物,引起专家一众讨论。对于照片的真假一直备受争议,武汉中科院水生所专家都用了“高度疑似”等词,来描述照片上的生物.
用长筒镜头拍摄的照片上可以清晰的看见该生物全身灰白,有着白鳍豚一样的长吻,缺少背鳍,水生所的副研究员还表示背鳍是判断是否是白鳍豚的重要标准,所以没有背鳍这一点让专家也很是疑惑。
当这张照片被中国鲸类保护生物组组长提交给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时,白鳍豚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动物红色名单》上就将白鳍豚列为了未在野外灭绝,这一下让很多白鳍豚动物保护者看到了希望。
之后有部分外国专家通过变换照片色彩,设法看清照片中的生物背鳍,在试验之后,从照片的背景杂色中发现了疑似白鳍豚的背鳍图像,还需要进一步运用IT技术,降低照片对比度,才能让照片更加清晰。
一部分是白鳍豚的内在原因,另一部分是人类环境的外在原因,内在原因就是白鳍豚繁殖周期较长,它们最长可以活30年,所以六岁时才性成熟,再加上白鳍豚的总量不多,所以无法大量繁殖成为了白鳍豚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来得太晚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悲剧,我们失去了一种罕见的动物种类。”白暨豚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哺乳动物。
70年代还有数百只白暨豚
20世纪70年代后期,长江中还生活着数百只白暨豚。而1997年白暨豚则只被见到过13次。
2005年有人一次见到过一只白暨豚。2002年一只被豢养的白暨豚死亡。
瑞士白暨豚基金会
2004年由瑞士发起并由August Pfluger参与组建的白暨豚基金会成立。
它拥有一个专家合作网,如武汉水水生物学院中的淡水专家、还有其他国家的项目管理和通讯联络专家。
他们的目的在于唤起社会的关注、给以经济资助、传播保护这类动物生存的知识。
长江中的白暨豚很有可能已经灭绝
挽救计划为时已晚
中国虽然为白暨豚设置了一个白暨豚半自然保护区,他们却找不到可以在这里施加“保护”的白暨豚。
Pfluger说“中国的战略不错,我们没有时间帮助他们付诸于行动。”这位白暨豚基金会会长多年来一直都在为挽救白暨豚而做着不懈的努力。
他和来自其他6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在武汉结束了他们的考察。2006年11月6日,他们也是在这里开始了他们充满希望的航程。
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专家们分两只船,在望远镜和水底麦克风的帮助下寻找白暨豚的踪迹。
这次考察是由白暨豚基金会和武汉水生生物学院共同发起。瑞方的项目合作伙伴是发展与合作组织(DEZA)和瑞士通用公证行(SGS Société Générale de Surveillance)。
恒河和亚马逊河中的类似豚类
在恒河和亚马逊河中还生活着类似的豚类,那里的这类稀有动物也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几年前恒河和亚马逊河中的淡水豚被与白暨豚归为同类豚类。今天人们知道,之所以将它们归为同类,不是因为它们属于同一家族,而是因为它们对河流环境的顺应同出一辙。
这些豚类都受到河水污染、对鱼类的过量捕捞、非法的捕捞方式的危胁,很多情况下,它们还会被机动船的螺轮打伤。
将近2000万年的古老动物
,水坝也破坏了白暨豚的生活空间。长江三峡大坝分割了白暨豚的生活区域,使白暨豚在劫难逃。
这种视力几乎为零的淡水豚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2000万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豚类。白暨豚的灭绝,对于专家们来说是一个不好的信号-河流和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前途未卜。
白鳍豚,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少,白暨豚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原属淡水豚科,
2002年7月14日,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在武汉去世。25岁的“淇淇”体长2.07米,体重98.5公斤,在淡水鲸类动物中已属老龄。
英国皇家学会的同行评议期刊《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发表了中、美、英、德、瑞士、日本六国科学家的“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英国《独立报》在援引该报道时称,专家们认为白鳍豚“已经灭绝”。 2006年底,六国科考队从武汉出发沿长江向上海寻找,途经3436公里,考察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所有支流,但经过大规模高精度的搜寻,未发现白鳍豚。
再来就是人类环境的问题,白鳍豚只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江中的黄金水域,正是由于这样,导致这片区域的船只过多,经常出现白鳍豚死于螺旋桨的事故,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和排污不当,导致白鳍豚的生存环境恶劣,食物短缺,它们的数量才会越来越少。2017年的江豚保护小队用了30天的时间,边搜寻江豚的信息,边调查白鳍豚,据说他们十年来从未见到过一只,而在2018年的这张照片给无数志愿者带来了希望。
地理世界之最
- 蚕蛹有什么功效呢 吃蚕蛹有什么好处呢
-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关于沈阳师范大学国
- 催熟的桃子怎么分辨?催熟的桃子是什么样的
- 女生叫男生铁憨憨什么意思 女生叫我憨憨是在骂
- 赵丽颖冯绍峰一同现身分家 赵丽颖冯绍峰宣布离
- 经常滴眼药水有什么坏处 经常滴眼药水有3大危害
- 泡沫洗手液的使用体验如何
- 如何找到真正有效的眼霜产品
- 冬天耳朵长冻疮怎么办?怎么预防冬天耳朵长冻
- 吐司面包过期一天能吃吗 吃了过期的吐司面包会
- 脱毛膏效果如何 哪些品牌值得尝试
- CNN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这个英文缩写
- 减肥操一天做几次-什么时候做减肥操最好
- 如何优雅地拒绝不必要的约会 处理情感关系的新
- 孕妇可以吃甜食吗 孕妇吃甜食要注意什么呢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直播:如何见证太空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