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日本政坛的怪现象:三位首相为战犯的外孙
从前,日本做过首相的人,在退下第一线后,大都甘心做个幕后英雄。,今时今日不同,很多日本前首相都开始不甘寂寞地亮相,令日媒纷纷惊呼,首相们集体晚节不保啊!
曾经做过8个月首相的细川护熙,在隐居了整整20年后,被同为前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忽悠得“还俗”,站在反安倍核电政策的最前列,参选东京都知事。而做过一年首相的麻生太郎,也和安倍晋三构筑了“双孙政权”,在修宪问题和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上不断地“大嘴”。以至于近期的日本报纸上,细川护熙、安倍晋三、麻生太郎的名字常常是串联在一起出现。
说来有趣,这三个人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外祖父都做过日本首相。细川护熙的外祖父是日本第34、38、39届首相近卫文麿,安倍晋三的外祖父是日本第56、57届首相岸信介,麻生太郎的外祖父是日本第45、48、49、50、51届首相吉田茂。
这三位外祖父首相在日本二战前、二战中和二战后的最混乱时期,还都有过政治上的交集。
细川护熙的外祖父、日本五摄家之首的近卫文麿,在第一次内阁期间扩大侵华战争,在第二、三次内阁期间,倡导近卫新体制,设立了大政翼赞会。而作为“革新官僚”的代表,带头支持近卫新体制的,就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在伪满洲国做过高官的岸信介,甚至还接受了近卫内阁阁僚的就任请求。
上三位吉田茂、岸信介、近卫文麿
下三位麻生太郎、安倍晋三、细川护熙
,这两位外祖父的蜜月期并不长久,岸信介主导的经济政策遭到日本财界和一部分阁僚的强烈反对,导致他与近卫文麿绝交,并辞去了官职。
近卫文麿把日美开战的最终决断,交由东条英机内阁来处理,自己则是选择退一步观察局势。在看到日本败局已定的1945年2月,他向昭和天皇提出了应该主动向美国求和的“近卫上奏文”,将战败的责任归结于“共党革命说”,认为革命的首谋者就是军部及官界的部分势力,并很明显地把嫌疑栽到了“革新官僚”的代表岸信介的头上。
事实上,麻生太郎的外祖父吉田茂,也参与了“近卫上奏文”的起草。吉田茂是著名的亲英派、亲美派外交官,在看到战势不利时,就开始寻找向英美求和的渠道,并最终把目标锁定在近卫文麿身上。后来,吉田茂还因为参与“近卫上奏文”,被日本宪兵队拘捕过。就是这段逮捕史,令占领军(GHQ)把他看作是反日本军部的人物。这也是他能够在GHQ的统治下,当上日本首相的重要因素。
因为GHQ,近卫文麿、岸信介、吉田茂这三人的境遇,发生了很大改变。近卫与岸,被GHQ以甲级战犯嫌疑下达了逮捕令,近卫因为难以接受美国法庭的判决而选择服毒,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自杀的首相。岸则乖乖地被关入了巢鸭监狱,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而有了GHQ做后盾的吉田茂,在1946年就任首相,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先后五次执掌政权的人。他在位期间,签署了《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等,令自己的名字和日本战后复兴一起,被刻进了日本历史。
而把这样一个巅峰状态的吉田茂赶下台的,则是给东条英机做罪证,换来不被起诉结果的岸信介。重返政坛的岸信介选择和吉田茂的强敌,鸠山由纪夫的祖父鸠山一郎联手,主导并推翻了吉田内阁。
岁月荏苒,白云苍狗,当近卫文麿、岸信介、吉田茂这三位大佬成为尘埃后,他们当年埋下的种子,三个外孙子,又在历史的推动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命定般的对决。
细川护熙在东京都知事选的败北宣言里表示,“脱核电是我的信念,今后也会继续进行脱核电运动。”再加上他有个小泉纯一郎做搭档,两个人还将继续在安倍政权下“兴风作浪”。而麻生太郎表面上摆出力挺安倍的姿态,背底下却不断扩大自己派阀的势力,给安倍下台后做继任布局。
几大家族轮流坐庄的日本政坛,世袭政治下的外孙首相,就仿佛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一样。
孙子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如果不是到了图穷匕见的程度,采用“和平”手段,达到削弱甚至拖垮敌手的目的,自然就是上上之选。“经济战”就是这些“和平”手段中的上佳选择。在现代社会,经济战早已屡见不鲜,在古代,却并不多见。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在对外关系中熟练使用“经济战”手段打击敌国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正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对管仲的经济战思想及其战例,有着详尽的阐述。
在管仲的经济战下败下阵来的第一个倒霉蛋,是齐国的近邻鲁国。齐鲁两国的老祖宗,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姜子牙。两国历史渊源深厚,本应睦邻友好,但却一直暗中较劲。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互不相让,但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却非常密切。鲁国生产一种细白的绢布,叫“鲁缟”,以薄闻名。有一句成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说的就是这种绢布。管仲打的,正是这种绢布的主意。他先是建议齐桓公和众大臣带头穿用鲁缟做的衣服,在齐国掀起一股以穿鲁缟为荣的浪潮。接着他又下令,禁止齐国人织缟,所有布料必须全部从鲁国进口。如此一来,鲁缟开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鲁国百姓见织缟有利可图,纷纷放弃农桑,加入织缟大军。看到敌国进入彀中,管仲再下猛药。他颁布命令,对贩卖鲁缟的鲁国商人施以重奖贩缟一千匹,奖金三百金;一万匹,三千金。顿时,鲁国从上到下,掀起了“家家纺机响,户户织缟忙”的狂潮,肥沃的田地几乎全被撂荒。眼看时机成熟,管仲突然下令,停止进口鲁缟。鲁国经济瞬间崩溃,鲁缟大量积压,粮食极度短缺,价格飞涨,鲁国人只能盯着堆积如山的鲁缟饿肚皮。鲁国山穷水尽,只好向齐国购粮,管仲马上哄抬粮价,鲁国经济雪上加霜。不得已,只能屈从于齐国。
没过多久,管仲又把矛头对准了楚国。楚国强大,是齐国称霸最大的劲敌,也是中原诸国最大的威胁。管仲就建议齐桓公养鹿,营建百里鹿苑,并从楚国大量高价收购,,以低价出售粮食。在齐国的价格哄抬下,鹿价飙升,楚人纷纷进山猎鹿,良田大量荒芜。看到时机成熟,管仲忽然禁止粮食出口,禁止养鹿。这样一来,楚国粮食告急,粮价飙升,楚人无钱买粮。管仲又将粮食遇到南部楚国边境低价贩卖,楚人纷纷逃奔齐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帅齐、宋、陈、卫等八国联军陈兵楚境,楚国士兵无心恋战,楚王只好在召陵与齐国媾和。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召陵盟成,齐国霸业达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管仲是世界经济战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