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母的北大学子吴谢宇
天下奇闻 2023-03-27 11:03www.nkfx.cn天下奇闻
12月24日,吴谢宇弑母案在福州中院开庭审理,吴谢宇涉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
由于是开庭前一天才得到通知,记者都来不及赶过去,只能通过采访旁听的人获取信息。
整个庭审持续了4个多小时,当庭未宣判。
据报道,法庭陈述中的吴谢宇,从容冷静,引经据典、逻辑清楚,对多个小说、影视剧中的细节如数家珍,连续20分钟发言几乎不停顿。
还数次失声痛哭,连着说母亲的死状好可怕,好可怕。
开庭后一些报道出来,许多人说他终于交代了。
但我读了几篇新闻:咦,法庭上的陈述和2019年8月媒体报道的自述书内容一模一样,完全不是新内容。
对这些内容的回应,我早在2019年8月就写过一篇吴谢宇的自述书到底说了什么谎?(注:2017年还没什么人知道这个案子时,我就在没药花园上发过文章【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至今这系列文章都在。
大家回复吴谢宇就可以收到。
)根据报道,他在2019年4月被抓后,对于涉及案件的都不愿意开口,但是几个月后(他或许发现原来还有一线生机),开始写自述书。
我认为自述书和庭审的内容很多不足为信,这结论是基于和证据的比对。
虽然他很高智商,能逻辑自洽,但毕竟当时的动机和现在的不同,从证据看还是有漏洞的。
昨天《红星新闻》采访了我,让我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今天读到文章,还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老师武伯欣也接受了采访,和我的观点大致相同。
大家有兴趣可以搜索这篇:《媒体披露吴谢宇自述弑母动机犯罪心理学专家:符合将犯罪行为合理化心理》
由于这个案子写过好几篇,大家读之前的就可以,我不想再重复那些话。
这里简单回答些问题。
吴谢宇是因为双重人格才弑母?可以因此得到谅解吗?
吴谢宇是高智商犯罪吗?他本人是高智商,所以被抓后能自圆其说,但犯罪本身不是高智商犯罪。
我曾把本案和上海冰柜藏尸案比较,吴谢宇的作案手法和初中毕业的朱晓东的犯罪手法几乎一样:预谋储存尸体、杀害受害人、在住处藏尸、摄像头监控、借钱挥霍、逃亡期间放纵。
他们犯罪成功不是因为手法聪明,而是利用了受害人和周围人的信任。
吴谢宇真的想自杀吗?吴谢宇的菜刀、剔骨刀、隔离服、干燥剂等工具是在作案前就买的,朱晓东的冰柜也是在作案前就买的,这也说明他们一个想分尸,一个想藏尸,都想要拖延案发,赢得时间、过上(至少一段时间)真正渴望的生活。
他们都没打算立刻自杀。
这与吴谢宇在法庭上说,他是因为看到母亲死状太惨才放弃自杀,是矛盾的。
(母亲怎么死法是他自己决定的,以他的智商会预见不到死状?)我在2019年7月提出,这是一次非理性带的有自毁性质的谋杀。
通过和朱晓东作案手法的比较,我认为吴谢宇当时也出现了厌世、自毁情绪。
他于2013年前往北大读书,他的心理状态从2013年(写信给高中同学提及自杀)开始,逐步外显恶化,直到2015年春季学期,他退课、搬离学校,已经彻底背叛了母亲和原有的人生轨迹。
他说在北大期间曾想过自杀,我想或许是真的。
但我相信,他一旦做出背叛和弑母的决定后,他反而会豁然开朗,不会想死,至少不会想立刻死。
所以,我说吴谢宇厌世不代表他想自杀,而代表他想亲手摧毁现有的生活,重启另一种模式的新人生。
如果新人生能过得爽了,当然不想死。
弑母是为了替母亲解脱?这种说辞在家庭犯罪中特别常见,譬如我们写过的洪若潭焚炉命案。
有些人会说是受害人请求帮忙自杀,有些人会说怕自己死后受害人会痛苦,才想带他们一起走。
由于另一方已经死亡,也无法开口辩驳。
但是,极少情况下,受害人真的有自杀这种诉求,更多情况下是愚昧凶手的自欺欺人,或者聪明凶手的脱罪谎言。
根据红星新闻,武伯欣老师表示他并不相信吴谢宇在法庭上陈述的作案动机。
结合在弑母之后,吴谢宇的生活轨迹巨变,武伯欣认为这些都能说明,他在法庭上的陈述并不代表他真实的想法,他整个逃逸的过程,包括嫖娼,或者自己做男模,实际上这些行为说明他很激情快乐。
事后整个行为,不像有些人犯罪以后,负罪感特别重。
我也无法相信这种动机,并在接受采访时说了几点:一,吴谢宇父亲在2010年去世,弑母发生在2015年。
按正常规律,他母亲的痛苦应当是随时间减弱的。
到了2015年显然她的快乐痛苦都是围绕着儿子,而非已经去世五年的丈夫,这时再要替她解脱丧夫之痛似乎说不过去。
二,吴谢宇的作案手法不符合这个动机。
他承认这是经过一段时间策划的,那么他完全可以选择不那么痛苦的手段,例如下安眠药,而不是趁母亲穿鞋时用哑铃击打后脑勺。
自称如此爱母亲的儿子,为何让母亲在临死前经历这种非必要的疼痛和恐惧?我曾在2019年7月写到为何他不采用家庭谋杀中常见的掐死或者刀刺,而用哑铃从背后偷袭。
他是在避免与受害人有眼神接触和情绪交流,例如看见母亲的震惊、愤怒、痛苦。
只有背后砸脑袋可以让受害人瞬间失去意识。
再者,他早先买了各种指向分尸的刀具(此前有报道说死者颈部有砍伤)。
吴谢宇称和妈妈并没有矛盾,反而一直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之一。
那么,他不应该渴望保全母亲的尸体吗?忍心让母亲在保鲜膜和活性炭的包围下独自在门窗封闭的房间内腐烂吗?忍心用两个监控头监视着尸体吗?再者,吴谢宇知道他母亲极为清高、保守、追求完美,他为何在弑母后要去做那些她生前绝对不希望他去做的事:嫖娼、赌博、当鸭?最后一点,如果他真的很爱自己的母亲,那么对于母亲深爱的亲人,舅舅和姨妈,也应该爱屋及乌,抱有同情。
而不是费尽心思去骗他们的钱来二次伤害他们、影响他们的人生。
至少,从他的犯罪细节中看不出对至亲之人的爱。
为什么吴谢宇的行为有报复、恶作剧的意味?我在2019年7月写文章提到,吴谢宇向舅舅借钱有报复的意味。
一个月后,8月16日,媒体报道了他的自述书,首次提到向舅舅和父亲朋友借钱是出于报复。
那么,为什么我会在新闻报道出来前就判断有报复的情绪?主要还是看他行为的细节。
骗钱用于嫖娼挥霍(并非用于必要开支),本身就说明吴谢宇对被骗者毫无内疚之心。
而2016年2月5日(春节前两天),吴谢又突然发消息给借他钱的舅舅,让他去车站接他和妈妈(也发给了他借钱的那个父亲朋友)。
他舅舅在车站没等到,又联系不上吴谢宇,担心焦虑,到处找母子俩。
不必说,这两家人的春节都被他毁了。
直到过完年,吴谢宇舅舅、姨妈才得以进入吴谢宇家的教师宿舍、发现尸体。
他们看到尸体后肯定受到了巨大惊吓,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如果吴谢宇只是希望母亲得到安葬或者出于愧疚才自曝,他完全可以直接引导警方或者母亲同事去开门。
但他却发给母亲的亲人,说了一个站台,让他们白等一天,把他们耍得团团转。
在监控视频里看着或者想象他们惊慌失措、恍然大悟的模样,是这个复仇大计中早已策划好的高潮部分。
2020年12月24日,吴谢宇在法庭上承认,找他们借钱是一场由误会引起的报复,而误会就是,以为他们在爸爸生病危难时未提供帮助。
这不禁让人发问,他弑母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动机?
吴谢宇为什么会厌世?吴谢宇替母亲解脱的那一套说辞无法解释为何准备刀具等,也没有解释为何自己曾经厌世想自杀。
从他的自述以及以前媒体报道来看,他的心理转折点是从父亲去世开始。
可他父亲只是自然生病死亡,并不是意外或者被谋害,没有加害方,他为何如此不能释怀?父亲病逝前到底遇到了什么?他对父亲的感情极深,这点毋庸置疑。
我也相信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父亲的名誉和形象。
从许多人的描述中,他父亲身材高大、情商高、擅长社交、体贴人、会打篮球、性格开朗活泼、不强势,和他母亲是完全两种类型。
吴谢宇对父亲是真正的依恋,和他父亲在一起的时光是真正感觉幸福的。
他父亲的去世,是他心中一场难以治愈的漫长的伤痛。
我在2017年文章(可点击【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中提出,吴谢宇弑母源自一种更深层次的矛盾,主要在于道德上的焦灼和自我认同感的挣扎。
吴谢宇的人生被母亲的道德烈日照耀着,无法拥有自己的影子。
可每个人都应该有影子(欲望)。
早年的报道中记者采访了一些周围人,刻画很直接,我总结谢天琴的形象是清高、道德洁癖、保守、自尊心强(这几个词其实可以是褒义)。
2019年,吴谢宇舅舅在给媒体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我姐一生清苦、清贫,也有种清高,或者说是人格洁癖,从而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证实了这种影响。
这种道德压力和我们平时说的管教严格完全不同。
后者可能让孩子觉得没自由,可以通过切断联系、逃离家庭来摆脱,而前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母亲的精神世界已经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
一个人哪怕再厌恶自己,又如何躲避自己?只能把母亲(模版)和自己(复制品)一同毁灭。
在这个案子里,道德和欲望(钱和性)是躲不开的两个关键词。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吴谢宇从少年时开始手淫,他觉得自己很脏,不能接受自己有这方面的污点,但又无法克服,曾频繁逛戒色吧等贴吧论坛寻求解决办法,但习惯愈演愈烈,最终成了性瘾。
(为何他对正常的生理需求会觉得脏?)本来母亲的道德洁癖未必是多坏的事,但它放在内心敏感、追求完美的吴谢宇身上却引发内心激烈的冲突。
他无法正视自己正常欲望,也无法接纳父亲的形象(为避免引起争论,这点就不展开了)。
吴谢宇在弑母后做了一系列与他母亲的道德背道而驰的行为:他索性交往性工作者,并向她求婚,收藏性工具,当男模、嫖娼(一次叫两个小姐),买大额彩票,赌博(以上全部为媒体报道)。
他为了解决内心痛苦的煎熬,做出了最终抉择,站到自己的欲望(或许还有父亲的欲望)这一边。
这些行为必然是他母亲在世时最痛恨鄙夷的。
如果说弑母是在毁掉母亲的肉体,那么这种堕落和放纵,即毁掉母亲精心训练的道德完美的自己,其实是在毁掉母亲遗留的精神。
仔细品味,这其实也带着一种报复和挑衅的意味。
在吴父去世前,吴母肯定是尽责照顾丈夫的,份内该做的都会做,但最新报道提到:她曾拒绝父亲朋友和吴谢宇舅舅的看望要求,也拒绝了他们的经济帮助。
这是吴父在临终前真正想要的吗?吴谢宇感知到了什么?当事人不说,我们也永远不会知道。
从弑母藏尸的冷酷手段,到弑母后和母亲人品对着干的堕落,再到对母亲那一方亲戚的借钱报复都不禁让人想知道,弑母本身是否也是报仇计划的一部分?弑母在他的意识层面可能是一次复仇,在他的潜意识层面是一次道德抉择。
(虽然这个仇只是在他的感知中的,未必真实存在。
)由于公诉人提出从轻判决,吴谢宇应当不会死刑。
他说要写出自己的经历警示世人,这是件很好的事。
但如果他讲的只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因为妻子太爱丈夫、儿子太爱母亲而发生一起厌世弑母自毁事件,恐怕难以让人理解。
他如果不能正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隐痛,这样的自述对社会也没什么价值。
个别媒体用周围人三言两语的采访极力美化吴谢宇和他的家庭,又能给社会带来什么积极意义?这篇不是洗白也不是抹黑凶手,而是理性探讨、找到症结,才能引以为戒,相信有思考能力的人会理解。
今天早上看到李玫瑾老师的微头条:
由于是开庭前一天才得到通知,记者都来不及赶过去,只能通过采访旁听的人获取信息。
整个庭审持续了4个多小时,当庭未宣判。
据报道,法庭陈述中的吴谢宇,从容冷静,引经据典、逻辑清楚,对多个小说、影视剧中的细节如数家珍,连续20分钟发言几乎不停顿。
还数次失声痛哭,连着说母亲的死状好可怕,好可怕。
开庭后一些报道出来,许多人说他终于交代了。
但我读了几篇新闻:咦,法庭上的陈述和2019年8月媒体报道的自述书内容一模一样,完全不是新内容。
对这些内容的回应,我早在2019年8月就写过一篇吴谢宇的自述书到底说了什么谎?(注:2017年还没什么人知道这个案子时,我就在没药花园上发过文章【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至今这系列文章都在。
大家回复吴谢宇就可以收到。
)根据报道,他在2019年4月被抓后,对于涉及案件的都不愿意开口,但是几个月后(他或许发现原来还有一线生机),开始写自述书。
我认为自述书和庭审的内容很多不足为信,这结论是基于和证据的比对。
虽然他很高智商,能逻辑自洽,但毕竟当时的动机和现在的不同,从证据看还是有漏洞的。
昨天《红星新闻》采访了我,让我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今天读到文章,还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老师武伯欣也接受了采访,和我的观点大致相同。
大家有兴趣可以搜索这篇:《媒体披露吴谢宇自述弑母动机犯罪心理学专家:符合将犯罪行为合理化心理》
由于这个案子写过好几篇,大家读之前的就可以,我不想再重复那些话。
这里简单回答些问题。
吴谢宇是因为双重人格才弑母?可以因此得到谅解吗?
从目前信息中看不出他这是双重人格,只能说他表里不一,善于伪装,性格中有两面性(他自己也承认一直在伪装)。
但谁的性格中没有两面性、多面性呢?高承勇犯下如此残暴的连环杀人,周围人评价他老实、温和。
赵志红强奸杀害那么多女性,但在女朋友面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有些抢劫杀人犯还做慈善呢。
如果把性格、人品中的两面性冠上双重人格,甚至只让其中一个人格来对罪行负责而撇清主体的责任,这显然是荒诞的。
吴谢宇是高智商犯罪吗?他本人是高智商,所以被抓后能自圆其说,但犯罪本身不是高智商犯罪。
我曾把本案和上海冰柜藏尸案比较,吴谢宇的作案手法和初中毕业的朱晓东的犯罪手法几乎一样:预谋储存尸体、杀害受害人、在住处藏尸、摄像头监控、借钱挥霍、逃亡期间放纵。
他们犯罪成功不是因为手法聪明,而是利用了受害人和周围人的信任。
吴谢宇真的想自杀吗?吴谢宇的菜刀、剔骨刀、隔离服、干燥剂等工具是在作案前就买的,朱晓东的冰柜也是在作案前就买的,这也说明他们一个想分尸,一个想藏尸,都想要拖延案发,赢得时间、过上(至少一段时间)真正渴望的生活。
他们都没打算立刻自杀。
这与吴谢宇在法庭上说,他是因为看到母亲死状太惨才放弃自杀,是矛盾的。
(母亲怎么死法是他自己决定的,以他的智商会预见不到死状?)我在2019年7月提出,这是一次非理性带的有自毁性质的谋杀。
通过和朱晓东作案手法的比较,我认为吴谢宇当时也出现了厌世、自毁情绪。
他于2013年前往北大读书,他的心理状态从2013年(写信给高中同学提及自杀)开始,逐步外显恶化,直到2015年春季学期,他退课、搬离学校,已经彻底背叛了母亲和原有的人生轨迹。
他说在北大期间曾想过自杀,我想或许是真的。
但我相信,他一旦做出背叛和弑母的决定后,他反而会豁然开朗,不会想死,至少不会想立刻死。
所以,我说吴谢宇厌世不代表他想自杀,而代表他想亲手摧毁现有的生活,重启另一种模式的新人生。
如果新人生能过得爽了,当然不想死。
弑母是为了替母亲解脱?这种说辞在家庭犯罪中特别常见,譬如我们写过的洪若潭焚炉命案。
有些人会说是受害人请求帮忙自杀,有些人会说怕自己死后受害人会痛苦,才想带他们一起走。
由于另一方已经死亡,也无法开口辩驳。
但是,极少情况下,受害人真的有自杀这种诉求,更多情况下是愚昧凶手的自欺欺人,或者聪明凶手的脱罪谎言。
根据红星新闻,武伯欣老师表示他并不相信吴谢宇在法庭上陈述的作案动机。
结合在弑母之后,吴谢宇的生活轨迹巨变,武伯欣认为这些都能说明,他在法庭上的陈述并不代表他真实的想法,他整个逃逸的过程,包括嫖娼,或者自己做男模,实际上这些行为说明他很激情快乐。
事后整个行为,不像有些人犯罪以后,负罪感特别重。
我也无法相信这种动机,并在接受采访时说了几点:一,吴谢宇父亲在2010年去世,弑母发生在2015年。
按正常规律,他母亲的痛苦应当是随时间减弱的。
到了2015年显然她的快乐痛苦都是围绕着儿子,而非已经去世五年的丈夫,这时再要替她解脱丧夫之痛似乎说不过去。
二,吴谢宇的作案手法不符合这个动机。
他承认这是经过一段时间策划的,那么他完全可以选择不那么痛苦的手段,例如下安眠药,而不是趁母亲穿鞋时用哑铃击打后脑勺。
自称如此爱母亲的儿子,为何让母亲在临死前经历这种非必要的疼痛和恐惧?我曾在2019年7月写到为何他不采用家庭谋杀中常见的掐死或者刀刺,而用哑铃从背后偷袭。
他是在避免与受害人有眼神接触和情绪交流,例如看见母亲的震惊、愤怒、痛苦。
只有背后砸脑袋可以让受害人瞬间失去意识。
再者,他早先买了各种指向分尸的刀具(此前有报道说死者颈部有砍伤)。
吴谢宇称和妈妈并没有矛盾,反而一直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之一。
那么,他不应该渴望保全母亲的尸体吗?忍心让母亲在保鲜膜和活性炭的包围下独自在门窗封闭的房间内腐烂吗?忍心用两个监控头监视着尸体吗?再者,吴谢宇知道他母亲极为清高、保守、追求完美,他为何在弑母后要去做那些她生前绝对不希望他去做的事:嫖娼、赌博、当鸭?最后一点,如果他真的很爱自己的母亲,那么对于母亲深爱的亲人,舅舅和姨妈,也应该爱屋及乌,抱有同情。
而不是费尽心思去骗他们的钱来二次伤害他们、影响他们的人生。
至少,从他的犯罪细节中看不出对至亲之人的爱。
为什么吴谢宇的行为有报复、恶作剧的意味?我在2019年7月写文章提到,吴谢宇向舅舅借钱有报复的意味。
一个月后,8月16日,媒体报道了他的自述书,首次提到向舅舅和父亲朋友借钱是出于报复。
那么,为什么我会在新闻报道出来前就判断有报复的情绪?主要还是看他行为的细节。
骗钱用于嫖娼挥霍(并非用于必要开支),本身就说明吴谢宇对被骗者毫无内疚之心。
而2016年2月5日(春节前两天),吴谢又突然发消息给借他钱的舅舅,让他去车站接他和妈妈(也发给了他借钱的那个父亲朋友)。
他舅舅在车站没等到,又联系不上吴谢宇,担心焦虑,到处找母子俩。
不必说,这两家人的春节都被他毁了。
直到过完年,吴谢宇舅舅、姨妈才得以进入吴谢宇家的教师宿舍、发现尸体。
他们看到尸体后肯定受到了巨大惊吓,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如果吴谢宇只是希望母亲得到安葬或者出于愧疚才自曝,他完全可以直接引导警方或者母亲同事去开门。
但他却发给母亲的亲人,说了一个站台,让他们白等一天,把他们耍得团团转。
在监控视频里看着或者想象他们惊慌失措、恍然大悟的模样,是这个复仇大计中早已策划好的高潮部分。
2020年12月24日,吴谢宇在法庭上承认,找他们借钱是一场由误会引起的报复,而误会就是,以为他们在爸爸生病危难时未提供帮助。
这不禁让人发问,他弑母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动机?
吴谢宇为什么会厌世?吴谢宇替母亲解脱的那一套说辞无法解释为何准备刀具等,也没有解释为何自己曾经厌世想自杀。
从他的自述以及以前媒体报道来看,他的心理转折点是从父亲去世开始。
可他父亲只是自然生病死亡,并不是意外或者被谋害,没有加害方,他为何如此不能释怀?父亲病逝前到底遇到了什么?他对父亲的感情极深,这点毋庸置疑。
我也相信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父亲的名誉和形象。
从许多人的描述中,他父亲身材高大、情商高、擅长社交、体贴人、会打篮球、性格开朗活泼、不强势,和他母亲是完全两种类型。
吴谢宇对父亲是真正的依恋,和他父亲在一起的时光是真正感觉幸福的。
他父亲的去世,是他心中一场难以治愈的漫长的伤痛。
我在2017年文章(可点击【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中提出,吴谢宇弑母源自一种更深层次的矛盾,主要在于道德上的焦灼和自我认同感的挣扎。
吴谢宇的人生被母亲的道德烈日照耀着,无法拥有自己的影子。
可每个人都应该有影子(欲望)。
早年的报道中记者采访了一些周围人,刻画很直接,我总结谢天琴的形象是清高、道德洁癖、保守、自尊心强(这几个词其实可以是褒义)。
2019年,吴谢宇舅舅在给媒体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我姐一生清苦、清贫,也有种清高,或者说是人格洁癖,从而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证实了这种影响。
这种道德压力和我们平时说的管教严格完全不同。
后者可能让孩子觉得没自由,可以通过切断联系、逃离家庭来摆脱,而前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母亲的精神世界已经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
一个人哪怕再厌恶自己,又如何躲避自己?只能把母亲(模版)和自己(复制品)一同毁灭。
在这个案子里,道德和欲望(钱和性)是躲不开的两个关键词。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吴谢宇从少年时开始手淫,他觉得自己很脏,不能接受自己有这方面的污点,但又无法克服,曾频繁逛戒色吧等贴吧论坛寻求解决办法,但习惯愈演愈烈,最终成了性瘾。
(为何他对正常的生理需求会觉得脏?)本来母亲的道德洁癖未必是多坏的事,但它放在内心敏感、追求完美的吴谢宇身上却引发内心激烈的冲突。
他无法正视自己正常欲望,也无法接纳父亲的形象(为避免引起争论,这点就不展开了)。
吴谢宇在弑母后做了一系列与他母亲的道德背道而驰的行为:他索性交往性工作者,并向她求婚,收藏性工具,当男模、嫖娼(一次叫两个小姐),买大额彩票,赌博(以上全部为媒体报道)。
他为了解决内心痛苦的煎熬,做出了最终抉择,站到自己的欲望(或许还有父亲的欲望)这一边。
这些行为必然是他母亲在世时最痛恨鄙夷的。
如果说弑母是在毁掉母亲的肉体,那么这种堕落和放纵,即毁掉母亲精心训练的道德完美的自己,其实是在毁掉母亲遗留的精神。
仔细品味,这其实也带着一种报复和挑衅的意味。
在吴父去世前,吴母肯定是尽责照顾丈夫的,份内该做的都会做,但最新报道提到:她曾拒绝父亲朋友和吴谢宇舅舅的看望要求,也拒绝了他们的经济帮助。
这是吴父在临终前真正想要的吗?吴谢宇感知到了什么?当事人不说,我们也永远不会知道。
从弑母藏尸的冷酷手段,到弑母后和母亲人品对着干的堕落,再到对母亲那一方亲戚的借钱报复都不禁让人想知道,弑母本身是否也是报仇计划的一部分?弑母在他的意识层面可能是一次复仇,在他的潜意识层面是一次道德抉择。
(虽然这个仇只是在他的感知中的,未必真实存在。
)由于公诉人提出从轻判决,吴谢宇应当不会死刑。
他说要写出自己的经历警示世人,这是件很好的事。
但如果他讲的只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因为妻子太爱丈夫、儿子太爱母亲而发生一起厌世弑母自毁事件,恐怕难以让人理解。
他如果不能正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隐痛,这样的自述对社会也没什么价值。
个别媒体用周围人三言两语的采访极力美化吴谢宇和他的家庭,又能给社会带来什么积极意义?这篇不是洗白也不是抹黑凶手,而是理性探讨、找到症结,才能引以为戒,相信有思考能力的人会理解。
今天早上看到李玫瑾老师的微头条:
怪事奇闻
- 英格兰足球队 英格兰足球队主教练
- 宇宙十大恐怖生物 宇宙十大恐怖生物 被发现
- 御姐什么意思 御姐什么意思
- 元朝开国皇帝 元朝历代帝王一览表
- 月球上的三眼女尸真相 火星上发现生命了
- 遮盖面积最小的泳衣 泳衣女遮肚显瘦
- 正太什么意思:正太什么意思形容男生
-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 孔子是哪个朝代的
- 朱瞻基简介:朱瞻基简介老婆
- 珠穆朗玛峰在哪个国家 世界上最矮的山
- 唐三为什么杀死独孤博 斗罗大陆唐三为啥要杀死
- 图书馆30秒:图书馆30秒结局
- 拖欠农民工工资最快最直接的解决电话 北京拖欠
- 纹身老了后的恶心图片 纹身老了之后图片
- 翁美玲为何结束自己的生命 翁美玲为何结束自己
- 五红汤都有什么材料 五红汤都有什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