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奇案件:飞机失踪50年后降落

天下奇闻 2023-03-27 11:03www.nkfx.cn天下奇闻

网上有流传说五十年前失踪的飞机在最近突然出现,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呢?经历了什么呢?现在祥安阁为您介绍离奇案件飞机失踪50年后降落的相关文章。

离奇案件飞机失踪50年后降落

飞机神秘失踪35年后降落

1955年7月2日泛美航空914号航班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控制塔上。人们突然发现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机飞临机场,而机场上的雷达根本找不到这架飞机的存在。

这架飞机降临机场时,立即被警卫人员包围,驾驶员和乘客们走下飞机后,立即问“我们有什么不正常?这里是什么地方?”机场人员说“这里是委内瑞拉,你们从何方来?”飞行员听后惊叫道“天哪!我们是泛美航空公司914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里达的,怎么会飞到你们这里?误差两千多公里呀!”接着他马上拿出飞行日记给机场人员看该机是1955年7月2日起飞的,时隔35年!机场人员吃惊地说“这不可能!你们在编故事吧!”。

后经电传查证,914号班机确实在1955年7月2日从纽约起飞,飞往佛罗里达,突然途中失踪,一直找不到。当时认为该飞机掉入了大海里,机上的五十多名乘客全部赔偿了死亡保险金。这些人回到美国的家里,令他们家里人大吃一惊。孩子们和亲人都老了,而他们仍和当年一样年轻。美国警方和科学家们专门检查了这些人的身份证和身体,确认这不是闹剧,而是确凿的事实。”

菲律宾起飞客机半个世纪后现沼泽地机内三明治依然新鲜1985年,一架失踪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双擎客机,在新几内亚的一片森林沼泽内被发现。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这架飞机看来就像它失踪时一样簇新,毫无陈旧异变。机身上清晰可辩的标志显示,这架银光闪闪的飞机正是48年前由菲律宾马尼拉飞往民琴哪峨岛失踪的一架客机。在机舱内找的报纸,其日期是1937年1月的第3个星期日。

一组由印尼军方派出的航空专家,经过数小时在这架“像新的一样”的客机内调查后,出来时个个面色大变和震惊不已。负责调查的主管部门当既下令军队封锁飞机再现的地区。调查人员最初见到该机时,简直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它的外客是那么新,机身完全没有瑕疵,在太阳下犹如一面镜子闪闪发光。调查人员本以为机门一定生了锈,很难打开,可是它却一扭便开,没有一丝“唧唧”的声音。

进入机舱后,见不到任何活的或死的人。但机舱内有空的纸杯、烟蒂,几份完全没有发黄的1937年的报纸;显示出最近曾有人乘坐过。在其中的一个烟灰缸内,放了一个空香烟盒,它的牌子在1930年十分流行,但到第二次大战时已停止生产。而出现在杂志上的服装和发型,也全是美国经济大衰退时期的。保温瓶内还有烫热的咖啡,而它的味道完全没变;那里还有三明治,也同样新鲜。最让调查人员惊讶的还是飞机状况,它的蓄电池仍充满电,当扭开几个开关时,机内的灯皆亮了起来。飞机的油缸也几乎全是满的。这种种情形令调查人员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这架飞机看来是用机轮紧急着陆的,它刚好落在沼泽软泥上,所以完全没有损坏,仍可像50年前一样飞行。为揭开客机失踪重现之谜,当局对这架来自“过去”的飞机仍在进行调查中。美国轰炸机升空后失去踪影17年后降落地面

据记载,类似事件在60年代已出现过。“格得”号是一架美国利贝雷达型轰炸机,1946年4月4日,该机升空后既失去踪影。

事后美国军芳在它失踪现场周围500公里的空域内搜寻,毫无结果。不料到了1962年,“格得”号飞机竟又重新出现在机场外数百米的地方。飞机上的无线电设备完好无损。根据对仪器装备的分析,它好象是在当天下午降落地面的,可是实际上该机早失踪达17年了。1945年5架美国军机突然出现在墨西哥沙滩在1984年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墨西哥北部的沙滩上突然出现了5架美国军用飞机。机身闪亮,油箱里储藏了汽油,但机舱里却空空如也,不见人迹。应邀赶来鉴定的美国专家认为,它们就是1945年在百慕大海域上空突然共同失踪的那5架战机。

不过此事还在争议中。因为已有人提出飞机番号有出入。无论对此如何结论,失踪飞机的再现事实却是无可否认的。二战飞机数十年后出现在月球1945年12月5日,二战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美国海军航空兵19轰炸机大队的1架格鲁门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芬德代尔堡基地起飞,飞往大西洋海上巡逻。可是,当飞机进人了以百慕大、波多黎谷和迈阿密三点构成的三角地带毫无征兆地离奇失踪,自此“生不见机死不见尸”。,若干年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苏两方的科学家都无比惊奇地发现,这些失踪的二战老式轰炸机,竟然出现在了月球上  事件过去数十年,岁月流逝,物换星移,美军中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五架战机失踪事件早已被人们遗忘。,万万没有想到,在整整50年后的1995年的一天,这几架飞机竟然现身,而且地点还是在遥远的外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