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怎么形成的】雷雨的形成
随着天气的不断变化,目前已经进入夏季雷雨多发季节,不过你知道雷雨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吗?以下就是趣谈网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雷雨的形成
雷雨,在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可以说是最动人心魄的了。闷热的夏天的午后,天空里堆积起大块的云。一霎时,气温突然下降,狂风、骤雨、闪电、响雷,跟着都来了,有时候还夹着冰雹。使人烦躁的天气不一刻工夫就变得清凉、爽快、舒适。等到雨一停,风也息了,云也消了。青天经雨洗过,显得格外明亮。夕阳照在湿淋淋的大地上好一个晚晴天!
在闷热的夏天,雷雨好像是大自然给人们的一种调剂,一种思典。原来夏季里,太阳正对着北半球,直晒的阳光使地面上的水蒸发得比别的季节都快。贴近地面的空气因为温度增高,能够包容更多的水蒸气。虽然这样,要是没有风,在贴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很快就达到饱和了,也就是说,空气包容不下更多的水蒸气了。这时候,地面上的水不再继续蒸发。咱们身上又黏又湿,随你怎样扇扇子,汗水总不得干。咱们感到昏闷,热得喘不过气来。
在这闷热的当儿没有一丝儿风,可是你别以为空气沉滞着,一丝儿也不动,贴近地面的空气正在猛烈地往上升。温度增高,水蒸气增多,都使得空气的密度减小,也就是通常说的变轻了。变轻了的空气就得往上升。可是高空中并不像地面上那样热,原来贴近地面的比较热的空气一边往上升,一边渐渐凉下来,大约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10℃。空气凉了,就包容不了原先那么多的水蒸气了,一部分水蒸气不得不折离出来,凝结成小水点。我们在地面上看,天空里起云了。
这些小水点怎么不马上落下来成为雨呢?这些小水点太小了,是上升的空气托住了它们,不让它们往下落。在闷热的夏天的午后,从地面上升的空气力量非常大,不但托住了小水点,还把小水点不断地往高处推,于是云越堆越高。这样生成的云样子很特别在闷热的夏天的午后经常可以看到底脚几乎是平的,上面重重叠叠,好像积雪的山峰,好像大理石砌成的城堡,在阳光的照射下,明暗特别分明。这样的云,在气象学上有个特别的名词,叫做积云。它的底脚大约离地面2000米,这就是说,从地面上升的比较热的空气升到那样高,所包含的水蒸气就大量地凝结成小水点了。它的顶可能离地面1万多米。那样高的高空非常冷,温度在水的冰点以下,积云如果越堆越高,咱们可以看到它的顶部向外伸展开来,样子好像铁匠打铁用的砧,四周还出现雪白的纱巾一样的薄云,那就是水蒸气结成的冰花。
别瞧积云像高高的山峰似的,模样儿挺宁静,它里面却在剧烈地翻腾。小水点并成了比较大的水滴开始往下落,从地面上升的空气还一个劲儿地向上冲,两者猛烈地摩擦,于是都带上了电上升的空气带着负电,下降的水滴带着正电。渐渐地,积云的顶部,负电越积越多;底部,正电越积越多。地面受了积云底部的正电的感应,也带上了负电。
惊心动魄的场面马上开始了先是一阵吹得倒人的大风,紧跟着就是弹丸大的雨点。大颗的水滴终于冲破了上升的空气的阻挡,从云端里直掉下来。下层的热空气给雨一淋,骤然冷却,骤然收缩,向地面直压来,狂风因而常常赶在雨点之前来到。这时候,天空里树枝状的电光一闪一闪,跟着来的是隆隆的雷声。闪电有的发生在云块和地面之间,有的从一块积云的顶部一直贯穿到底部,也有的发生在两块积云之间。给闪电穿过的空气立刻猛烈爆炸。闪电要是离咱们很近,咱们眼前一亮,紧接着听到一声清脆的霹雳;要是离咱们远,电光闪过之后,还得待一会儿,咱们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的速度慢。有时候,雷声隆隆的,拖得很长,好像车轮在云端里碾过,那是云块、山岭和地面把雷声来回反射的缘故。
雷雨有时候夹着冰雹。冰雹出现在地面上特别热、空气上升的力量特别强、高空中又特别冷的时候。积云的顶部伸展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高空中,一部分水滴本来已经凝结成冰珠了。这些冰珠从高空里落下来,来不及化,又被猛烈上升的空气推了上去,到了高空中,它的外边又凝上一层冰。这样落下来又推上去,冰珠一层又一层地越裹越大,终于冲破了上升的空气的阻拦,从高空中直掉下来,这就是冰雹。有时候冰雹比鸡蛋还大,往下掉的劲儿又猛,会砸坏庄稼、树木、房屋,砸伤人畜。亏得不是每一场雷雨都下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