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什么时候所作的?为何真伪存在争议呢?
天下奇闻 2025-02-04 11:02www.nkfx.cn天下奇闻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两次北伐曹魏前的两篇奏章,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意识到蜀国的脆弱,决定对外征伐以延续政权。这篇感人肺腑的奏章,主要分为规劝君王、委托政事、回顾经历、表明北伐决心四部分。他在表中郑重告诫后主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多听取他人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其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等名句,至今仍为世人所熟知。
《后出师表》作于建兴六年(228年),文章情感真挚,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深深忧虑。文中提到在第一次北伐到这次上表期间,去世的将领众多。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名句,经常被后人引用。关于《后出师表》的真伪存在争议。有学者质疑其是否出自诸葛亮之手,因为正史中并未收录此文,且文中内容与语气与《前出师表》有所不同。尽管如此,《后出师表》中的名句和成语仍被后人广泛使用。
两相比较之下,《前出师表》的文学价值更高,许多成语如“危急存亡、妄自菲薄、三顾茅庐”等都被后世广泛应用。而《后出师表》中的名句如“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也深入人心。
无论是《前出师表》还是《后出师表》,它们都是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竭尽全力的见证,也是他对后世的深深祝福与期望。他的智慧、忠诚和勇气,都通过这两篇奏章得以充分体现,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这两篇奏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文学上的瑰宝。诸葛亮的才华与智慧,通过这两篇《出师表》得以永恒传承。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它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每当读及这些篇章,我们都能感受到诸葛亮的智慧与决心,以及对国家的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