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太热,书法家王羲之不想写字
天下奇闻 2025-03-09 19:21www.nkfx.cn天下奇闻
《说文解字》将暑解释为热,小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开始。民间有句俗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生动描绘了暑热的程度。此时的气候特点是“温风至”,热浪袭人,让人倍感煎熬。
谈及炎热的天气,不得不提及书圣王羲之。在《淳化阁帖》卷八中,保存着王羲之的一封《大热帖》。帖中王羲之写道:“便大热,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热,力不一一。”短短几句话,表达了天气酷热难耐的心情。对于江南地区的人们来说,每年七月初,随着梅雨季节的结束,太阳的炙热让人难以忍受。王羲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炎热的天气深有体会。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虽然小暑尚未到达最热的时期,但王羲之在信中提到“晚可耳”,意味着夜晚相对凉爽,适合外出活动。这张珍贵的书信被选作小暑节气的代表。
在这封书信中,王羲之虽然因为酷热无法多言,但他的运笔落墨依旧精妙绝伦。多年以后,这张小小的纸片被摹写镌刻在木板上,再拓印装裱成册,成为后世书法家们珍若拱璧的宝物。人们悉心临写,揣摩其中的笔意,想象着当年王羲之在这般酷热天气下的心境。
时光流转,经历了无数个炎热的夏日,“历史上的今天”这一话题依旧引人关注。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新浪微博,与众多历史爱好者一同分享、探讨每一个日子的故事与趣味。在这个炎炎夏日里,让我们一起探寻历史的痕迹,感受古人的心境与情怀。
上一篇:新生儿的湿疹了怎么办
下一篇:手衰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