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明与安生睡过吗

娱乐圈 2023-03-27 15:22www.nkfx.cn娱乐圈头条

导语七月则是一个乖乖女,考上了重点高中,并在学校认识了男主苏家明,一见倾心,并和安生分享了这个秘密,安生找到苏家明,也许是出于安生爱七月,可是家明对安生有了感情。

学生时代看过这部电影的原作小说,当年就对这种矫情的都市爱情网络小说不感兴趣,看过之后除了作者的名字什么都没记住,加上年代久远,现在更是对这种一看就是撕逼预备役的所谓国产青春片敬而远之。如果不是因为偶尔看到了一个豆瓣上关注了挺久的直男影评人的推荐,我是绝对不会去看这部片子的。既然直男影评人也能够看下去这部明显是女性向的青春片,那说明至少在剧情或者表演或者主题上,有一些能够超越性别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的优点的吧。

看到片头出现陈可辛的名字我差点就起身走人了,想到原著小说作者这几年的风格进化,我还是硬着头皮坐回来,给了这部影片更多耐心。

片子不算短,将近两小时;剧情也不能算复杂,尽管对女性向电影不感兴趣以及看这种非动作大片时就热爱抓紧时间玩手机的观众来说,这个片子的多线剧情不那么容易理解;甚至影片风格也似曾相识性格对立的双女主交错的人生轨迹总会让人想起双生花这样的片,细腻的钢琴配乐和干净的光影画面颇有花与爱丽丝这样日系青春片的气质,片尾明明白白地写上了感谢岩井俊二先生,既尽了后辈导演对同行前辈的谦恭礼仪,又避免了时下流行的关于致敬借鉴还是抄袭的争执撕逼。

感谢社交媒体上诸多毅然承担了鉴屎功能的影评人,我成功规避了至少90%的国产青春片和80%的女性向国产片,最多的精神伤害就是在不小心点开了收钱营销号的微博之后,被其中三观感人的国产片金句雷那么几下而已。看完之后我只觉得这部片子的包装实在配不上本作的靠谱和诚意,且不说9月14号上映这个日期在海报上大字标出“914就要撕”的宣发人员是不是竞争对手派来的黑,目前可以看到的各类宣传,最常见的对于这部片子的剧情推荐点,除了撕逼就是撕逼。而片子本身的质量大大超过预期,甚至可以称为很不错以电影的标准来看,它值3星半到4星,以国产电影的标准来看,它值4星半到5星,而以女性向国产青春电影的标准来看,它至少值10星——不抄袭值5星,主体剧情通俗而不下作6星,多线叙事清晰易懂7星,音乐剪辑摄影化妆服装贴地气8星,演员表演好顶赞9星,作为偏文艺气质的国产青春片和小妞电影居然几乎完全不尴尬,10星。

国产青春电影尴尬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背景设置,太多号称发生在现实世界完全不接地气的片子充斥市场。前几周有一条转发量很高的微博让很多人有共鸣,那条微博吐槽了国产影视剧尤其是青春题材的剧里假大空的布景,毕业刚工作手头不会太宽裕的女生就租得起宜家样板间一样的新公寓,父母见儿媳女婿的温情家庭聚会厅简陋得堪比经济酒店提供的商务办公间,女主角的床铺一丝褶都没有平整得如同床具店的展示样品,还有那不知道是纸板还是新木头拼出来的丝毫没有烟火气的街头面瘫…这些完全在糊弄观众生活经验值的雷点,七月与安生都完美闪避,就算不以青春爱情片的标准来看,这也是一部质量很不错的国产电影,其中的布景随便截一帧就可以教上述那些所谓的青春片如何做人90年代中小城市居民小区灰色水泥外立面的矮楼,普通人家里贴着白色方格瓷砖的洗澡间,铁条折叠防盗门的小卖部,学校门口热气腾腾的小吃摊,七月结婚那天波浪横条窗格外贴的红色喜字,即使剧情转到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有操着沪语的阿姨接待开房的几十块一晚的简陋小旅店,冬天里要烧炉炭倒痰盂的平房…平常又写实,不够完美,但够真切。

值得夸奖的还有角色的妆容和服装的细节把控,具体说来就是对原作小说完全不接地气的过于文艺的细节描写的成功入土移植。毕竟电影不是小说,一部具有浓厚文艺气质的短篇小说可以改编成台词文绉绉到几乎要让观众发笑的舞台剧,但作为一部号称表现女性成长的电影,则必须植根于现实,让生活的土壤来滋养文艺的花朵。在小说中,单亲家庭出身的安生明明不被疼爱,却有一个母亲给的有着华丽衣橱和配备女佣的豪宅,安生选择了广告设计专业,小说中对其工作的少数描写之一就是让她在广州的艳阳下在高楼上用刷子画广告。电影则在没有原作者安妮宝贝的参与下对小说进行了大幅度的接地气增加真实感的修缮主角初中十分内地特色的土气运动校服,安生进入美容技校之后换的并不适合她年龄的烫卷发型,本作直男担当的家明在北京工作时穿着的十足老干部气质的异色袖深色夹克,相比其他明明自称折射现实却完全架空的国产片青春片,这些精准的细节将日常生活的琐碎真实感细密地投射在电影荧幕上,让人毫无障碍地沉浸在影片塑造的氛围中,这里面所有的角色,以及他们生活的空间,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熟悉的同类和原型。

点着看了一下安妮宝贝的微博,作为一部热映电影的原作和编剧她的宣传真算挺安静的了,她有句话我觉得可以拿来安利这部电影,感情本身是没有错的,但你得知道盛放这种感情的容器的界限。至少在文艺作品中,我们都太习惯于用闹剧般的撕逼去套人际关系,仿佛死了都要撕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撕到沸腾才精彩,但一个社会人的所有举动,绝大多数总出自于各种利害的考量和情感的羁绊,道德情义总是要的,一个正常成年人,不会不懂克制的必要,这些约束铸成了生活的形状,也是艺术灵感的来源。虽然有着撕逼劈腿这种劲爆到很容易流于低俗的剧情设定,七月与安生非常可贵地体现出了国产片里极其稀缺的美德“克制”,这是一种很难描述的特性,大多数人一定非常熟悉某些劣质国产片里才有的套路失真到让人发笑的故事设定,演员浮夸的肢体动作,泛滥到无节制的感情表达,尖锐突兀的台词,莫名其妙的剧情发展,被以上设定表演和台词炮轰到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人际关系…到处都体现着把观众当弱智恨不得把所有感官刺激都一把糊你脸上的傲慢。

举几个例子,安生决定乘上火车离开家乡去外地闯荡,七月原本还在伤心地追车送别,火车开动了,拉住七月挽留的手时安生的衣领口掉出原本应该在家明脖子上的护身玉观音,七月并没有对这个好友居然在自己脑补中抢夺了男友破口大骂,演员通过眼神变化分别表达出了最害怕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以及我们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我怎么能对不起朋友的坦荡;七月与安生后来去上海游玩,二人因为社交观念差异在酒吧里骂了一架,但二人终究还是朋友,气话过后回到宾馆房间,安生还是给七月留下了房费。这些在略有人生经验的观众看来都是真实的——分歧归分歧,朋友的情面还在,哪能说撕就撕,现实世界的朋友闺蜜们乃至普通交情的人际关系,大多数不都如此么。

为了写这篇影评去找了七月与安生的原作小说来看。不得不说安妮宝贝十分幸运,当年她那些感性意象大于实质内容的情感故事收获了一批远比现在宽容的追随者,而这篇现在看来青涩又矫情的爱情短篇故事在十几年后居然还有幸遇到了一组不能再对的创作者和演员。这部片子能够成功,最大的功臣无疑是编剧。剧本也好小说也好,说到底还是人生阅历的拼搏。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能够成功,最重要的改动是安生的性格和七月的结局,小说中安生的表现在现在看来必然是要被扣上xx婊的帽子的,七月的性格造就的结局也扁平到无趣,但在电影中,七月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灵魂的自由,安生也不再是那个为了追求爱情而背叛朋友几乎看不出那些丰富的人生阅历都积累在哪的小碧池。

比起作品本身,我一直对作者本身的进化路线更感兴趣,这里无意探讨创作者的人生经历,虽然并不喜欢安妮宝贝的故事,但我对她的印象之所以一直不差是因为,即使是早期形式大于内容的情爱主题,她也在混沌的爱情迷局中更倾向于深入内心的自我探索,文字也一直保有形式上的美感。,这种不浮躁的态度虽然在某些人看来也算是某种装x,但并不让我讨厌,甚至还有些钦佩,毕竟在如今喧嚣的环境下,有足够沉得住气的自我灵修的自觉,实现内心的成长和质的飞跃,总归很值得学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