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央企就入编了吗
走进央企的世界,你会发现这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事业编制”或“行政编制”的天下。尽管稳定,但央企的用工形式却有着独特的现代体系。
我们要明确一点,央企主要是以劳动合同来确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的。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央企遵循《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种关系与传统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你在央企工作,你可能会听到“企业编制”这个词汇。这个词汇背后其实包含了两种主要的用工形式。
一种是通过校园招聘或社会招聘进入央企,并与企业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我们通常称他们为“企业编制”员工,也被称为“在册员工”。这类员工享受着稳定的薪资福利,只要不犯重大错误,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裁员的。
另一种则是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合同,属于劳务派遣性质的员工。他们的薪酬、晋升等与“企业编制”的正式员工存在差距,而且并不享受央企直接提供的福利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一些极少数的中央部委直属的央企下属单位可能存在事业编制,但这种情况在整个央企中占比极小。就像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的大部分下属企业,它们的员工大多还是属于企业编制。
当你在应聘央企时,或许会听到“正式编制”的说法。这里所指的“正式编制”其实是指企业内部的长期劳动合同工,并不是传统体制内的编制,所以你需要仔细甄别用工性质。
进入央企的稳定性确实高于普通的私营企业,但它与传统的“编制”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你在考虑进入央企时,需要重点关注劳动合同的类型以及用工的形式,了解清楚自己的权益与义务,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样的体系既有市场的灵活性,又有企业的稳定性,为那些追求事业发展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走进央企,你会发现这里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