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成中国“第五大发明”?

灵异故事 2023-03-20 10:53www.nkfx.cn灵异事件
         二十四节气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但真正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用它来计算时令和天气。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二十四节气更像是一种潜意识中继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人们已经很难再去认识它的价值了。
        但近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又重新被人们提起和重视,那么,它到底有哪些科学价值?全球气候变暖对“二十四节气”有无影响?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歌”在国际气象界广为人知,“二十四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第五大发明’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因为‘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历经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从气候学角度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周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把全年分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等,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朴素认知,农耕时代中国农民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生产,这种科学认识然后又远播海外各大洲,影响了全世界。
  “以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来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二十四节气’虽没有从这些角度去解释,但也从自然现象中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认知,客观反映了我国独特的气候特点,比如四季分明等。”周兵说,到现在“二十四节气”也是有用的。

  中国人观测气象比西方早500年
  “《夏小正》一书是我国最早记录节气以及物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文字,所记载的内容和观察,是后来‘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基础。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的实质是地球与太阳的相互运动,以及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物候与气象的有机组合。”周兵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