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和蜀地之间有着怎样的爱恨纠葛

历史朝代 2023-03-22 09:03www.nkfx.cn历史朝代

  你知道秦国和蜀地吗?今天奇闻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六王毕,四海一",的一统天下对整个中国古代时期的历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不仅仅是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时期,还意味着中国古代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秦,自公元前230年开始灭亡,历经十年,在秦王的统率下,秦国先后灭亡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在秦国开始一统天下的86年前,发生了一件彻底颠覆秦国综合实力的事情,那就是在的领导下,秦国派军直捣蜀地,灭亡了西南地区的灭巴、蜀、苴,使得秦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飙升。随后在主持修建了后,蜀地更是成为了秦国的粮仓重地。

  一、秦国与蜀地的地缘关系的爱恨纠葛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地之路,一直是艰险、苦难的代名词,直到时期,出蜀依旧在感叹蜀道之艰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猿猱欲渡愁攀援"。在先秦时期,蜀地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虽然蜀地在就已经归附商王,联系也一直较少。到了周代,蜀地和的联系也依旧没有断绝,最终还在公元前1045年封蜀地首领杜宇为,建立了蜀国。

  蜀国的建立历经了多个时代,自夏商时期便已经存在,而真正和中原地区的王朝联系密切的时候是在周朝时期。由于道路的堵塞,双方之间的交流依旧有限,蜀地地处四川盆地地区,四面环山,陡峭险峻,寻常车马根本无法前行,而人力又有所不待。在古代出入蜀地的道路一般包括两条,一条是从蜀地的北侧而入;一条则是从东侧的水路,这两条路一条开凿于,一条沿着湍流的长江而下。

  东路自然不需要太多的解释,我国的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长江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经过四川盆地过三峡直入中下游的平缓之地,当年李白出蜀走的便是此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便是此路。另一条则是由汉中入剑阁,翻越大巴山的崇山峻岭,最终到达秦岭一带,进入关中,这条路是纯粹的人力开凿,和秦国灭蜀有着巨大的关系。而这条路也在之后成为了历代政权争夺蜀地的重要通道,北伐,也走的是这条道路。

  2.秦国对蜀地的觊觎

  其实秦国对蜀国的灭亡之心早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之事,在之国制定的扩展战略中,蜀国就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地区。当时的秦国上卿认为秦国应该先东进攻占韩国,顺势而为挟持周天子,这样一来便对东方各国形成了威胁之势。而当时的也就是后来灭蜀的统军人,则认为秦国虽然经过变法,实力便变强,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口和粮食生产问题。

  秦国地处周王朝的西陲边境地区,自古便是抵抗西方少数民族的前线,秦国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上面。秦国占据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地势高,位于关中一带,相对来说土壤肥沃,用来供给秦国庞大的人口和对外军事作战,显然有所不及。尤其是在后,秦国全民皆兵,虽然也在鼓励农业发展,限于环境问题,其成效依旧无法和齐、楚这种处于地势平坦之地的国家相比。

  一个就是人口问题,秦国地处偏僻,秦人人口的数量一直都是一个硬伤,再加上每年不仅仅要和东方六国作战还要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作战,秦国的人口损失一直都是比较严重。向其他国家一样,秦国也一直鼓励生育,试图提高人口数量,人口基数的问题杀跌人口增长成为困难。唯有扩展疆域,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而蜀国地处四川盆地,战争少、土地肥沃,人口数量保持完整,尤其是青壮年,这也使得秦王下决心攻打蜀地。

  二、蜀地自身的优势与威胁

  1.蜀地对秦国的威胁

  也许说蜀地对秦国的威胁可能有点虚假,就军事实力来讲,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军队,在整个战国的军队之中都属于顶尖战力,不论是攻城战、还是野战,其实力都是无可置疑的。面对巴蜀之地的这些常年不经历大战争的国家,秦国根本无需惧怕。就是在司马错进攻蜀地之前,秦、蜀之间根本没有供大军行进的道路,双方的交流也仅仅限于使节上的互相派遣。

  因为此时的秦国实力已然超群,蜀地消息再闭塞,也直到秦国虎狼之师的强大。秦国所谓的威胁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安,因为秦国的强大妄图一统天下,已经使得六国、坐立不安;而秦国其实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秦国此时无异于以一国之力与天下无敌,其压力可想而知,秦国必须做到,不然一步走错,最终必将。

  ,一个安定的后方是秦国一直所追求的,在秦昭王时代,秦国灭掉了秦国百年的威胁――义渠,使得西方地区秦国再没有可以和其抗衡的势力。而到了秦惠文王时代,秦国已然呈现出崛起之势,准备进一步伐中原六国,而这时,蜀地则成为了秦国的心腹大患,虽然秦、蜀道路险峻,不过数日路程,一旦发生战争,蜀地偷袭而来,必然会使秦国措手不及。

  2.蜀地优渥的环境的诱惑

  秦国扩展需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蜀国自己优渥的自然条件带来的诱惑。在战国时期,秦国的人口大约在三百到四百万左右,而同一时期的魏国人口却多达五百万之余;这样看可能双方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要注意,秦国的面积是魏国的三到四倍。这也就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优渥的自然环境,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魏国虽然面积小,占据了今天河南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而我们再来看一下蜀地,蜀地虽然四面环山,进出不便,看似群山恶水,民风剽悍。实则内藏玄机,虽然为盆地,其地域辽阔,在盆地中央形成了面积辽阔的冲击平原,每年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长江都会带来肥沃的土壤,保证了土地的肥沃;嘉陵江、岷江、长江,河流众多,灌溉完全不是问题;又位于亚热带,粮食产量高。这一系列的优势,放到秦国的眼中,无异于一个天然的粮仓和人口输出基地。

  再看看人口问题,虽然在蜀地存在巴、蜀两个政权,而且为世仇,双方的战争在秦国眼中可谓如同小打小闹。这种安逸的生存环境,优渥的天然环境,最终使得整个蜀地地区的人口数量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虽然人口基数少,相比秦国这种不增甚至有可能减少的国家,蜀地无疑成为了秦国眼中的征兵之地,尤其是青壮年数量众多,这也坚定了秦国攻打蜀地的决心。

  三、伐蜀之战――司马错开凿天堑

  1.天堑变通途

  秦国南下征讨蜀地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军队人员问题,而是道路问题。当时秦国的实力雄踞七国之首,其余六国面对秦国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没有主动出击的可能,所以秦国根本无需担心征讨蜀地之时会有人捣乱;道路问题,才是首要问题,秦国和蜀地之间隔着大巴山,地势险峻,根本无法供大军前行,当时秦国的实力,足够其开凿一条新路;,秦国需要的就是一个进攻蜀国的理由。

  恰逢蜀地出现内乱,带给了秦国一个进攻蜀地的机会,当时在四川地区,大的势力是蜀国和,一个占据成都一带,一个占据重庆一带。当时汉中地区是整个蜀地的咽喉要道,蜀王为了保证蜀国的安全,将自己的弟弟苴侯封到了汉中,交给他镇守;苴侯竟然和巴王较好。蜀王于是恼羞成怒,派兵攻打苴侯,苴侯不敌,只得逃到了秦国避难。而这个时候也就出现了之前张仪和司马错争论是否攻打蜀地的会议。

  而最终司马错,向秦惠文王说明了优先拿下蜀地的利害,以及攻打蜀地的相关方案。其中第一项便是打通秦国通往蜀地可供大军通行的道路,于是在司马错的领导下便开始了规模浩大的伐蜀之战,最终经过石牛道直入蜀中,最终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将蜀王的军队打败,灭亡了蜀国。将蜀王贬为蜀侯,任用陈庄担任相国,蜀地从此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2.蜀地的开发

  同一时期的蜀地开发其实是比较落后的,不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政治制度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同一时期的其他诸侯国,这主要是由于其闭塞的环境导致的。而秦国将蜀国灭亡之后,将秦国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政治理念、冶铁技术等传到了蜀地,使得蜀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且秦国还将蜀地作为其战略后方,一直认真经营,在灭掉蜀国之后,秦军又南下将巴国灭掉,彻底的打开了长江水道。

  而开发蜀地最为知名的事情,莫过于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虽然蜀地河流众多,土地肥沃,是开发农业的不二之选,由于河流众多、且多暴雨等,蜀中的河流入岷江等经常大范围的决堤,引发洪涝灾害,极大的影响力农业的开展。遇到水灾,整个成都平原便无法种植;而遇到旱灾,上游的水又无法合理的理由,造成了浪费。

  在李冰的组织之下,结合当地的环境、地势,李冰率领当地人民在岷江旁边的灌县地区修建都江堰,都江堰的建立,可谓集灌、防洪、航运于一体。在洪涝时期,可以存水、引流,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在干旱时节又可以将存储的水放出来进行灌溉;还降低了都江堰附近河流的流速,利于船只航行。

  

  ,在秦国的崛起中,灭亡蜀地,是必然的要求。秦、蜀之间的关系,与扩展过程之中征伐宋、曹等小国是不一样,一种是政治扩展的需求,楚国的扩展北上必然要将路上的阻碍清除掉;而秦国灭亡蜀国,属于其地缘关系上蜀国对秦国的威胁,虽然蜀国当时的实力并不能给秦国带来真正的威胁,蜀地天然的自然优势,使得秦国打起了蜀地的主意。在秦国的一统过程中,蜀地的灭亡其实有着重要的意义,蜀地的灭亡,使得秦国解决了粮食问题,秦国地处偏僻,粮食一直都是问题,而蜀地的征服,则使得秦国的粮食问题再也没有了担忧,得以从容应对诸国,完成统一大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