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向朱元璋说了一句话,三万人直接丢了性命

历史朝代 2023-03-22 09:03www.nkfx.cn历史朝代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这是送给大将的一副对联,表达了他对徐达才能和功业的高度赞许。的确,在建立过程中,徐达堪称朱元璋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和心腹重臣,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徐达,朱元璋能否建立明朝,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记载,徐达是安徽濠州人,也就是如今的凤阳,跟朱元璋是老乡。徐达出身于一个贫苦农家,身材魁伟,。末年乱世中,徐达不甘心当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的农夫,22岁那年毅然参加了红巾军郭子兴部。

  在郭子兴军中,徐达与朱元璋第一次相识。雄心勃勃的朱元璋,处处留心招揽人才,他与徐达经过一番交往,一眼认定徐达是个将才,于是对他着意结交,两人从此成为伴随一生的亲密战友。此后朱元璋历经几番成败沉浮,徐达始终不离不弃亦步亦趋,逐渐上升为朱元璋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二号人物。

  在徐达的军事生涯中,带领明军创造了无数的辉煌胜利。朱元璋的众多强劲对手,不论、还是元顺帝,不论是军阀武装还是元朝,都曾在徐达手下领教过惨重失败。徐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与他的三个特点密不可分。

  徐达的第一个特点是“长于谋略,言简虑精”。他,但心思敏锐,,,善于出奇制胜。第二个特点是军纪严明。徐达的部队所到之处,“令出不二,所至不扰”,执法如山,赏罚分明,并严禁士卒侵扰百姓,朱元璋把他的部队作为榜样向全国推广,要求武将们都像徐达一样“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

  徐达的第三个特点,是仁义不嗜杀。他非常关爱普通士兵,与他们,“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深得人心。即使在作战中捕获敌人的间谍或者战俘,徐达都不予伤害,反而“结以恩义而为己用”,在军中威望极高。

  这样一个胸怀磊落、堂堂正正的徐达,还曾向朱元璋打过一次小报告,并导致严重后果,一下子让三万多人丢了脑袋。《明史》记载,洪武六年开始,担任明朝右丞相。但朱元璋这次看走了眼,胡惟庸是个奸诈小人,利用的信任,,排挤倾轧忠良,徇情枉法中饱私囊,作威作福。

  最危险的是,胡惟庸为了培植个人势力,暗中拉帮结派,很多朝中大臣和在外掌兵的武将,都是他的心腹亲信,一时间势力盘根错节遍布朝野,已经隐然对朱明王朝构成很大威胁。但胡惟庸非常狡黠,当着朱元璋的面他总是表现得聪明乖巧,忠心不二,把个朱元璋骗得团团转。

  满朝文武都顾虑自身安危祸福,大都选择明哲保身,不敢吭声。大将军徐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思虑再三,为了大明江山社稷,毅然决定揭发胡惟庸。他私下拜见朱元璋,“阴为帝言惟庸不任相”,结结实实打了胡惟庸的小报告,诉说了胡惟庸的种种不法行为。

  徐达是个出了名的,几乎从未在朱元璋面前说过任何人的坏话。徐达的话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重视,他对胡惟庸起了警觉之心,开始重新审视。暗中窥探胡惟庸的举止,并最终发现了徐达所言不虚,由此下定决心拿掉胡惟庸,明朝历史上天字第一号大案“胡惟庸谋逆案”由此开始。

  徐达打了这个小报告,虽然不那么光明正大,但为了国家江山,他也是不得不如此。不过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朱元璋大开杀戒收不住手,“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一下子让三万多人掉了脑袋。这是朱元璋矫枉过正,不能怪徐达。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