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为何要不听劝阻,执意发动大军北伐呢?
公元252年,发三路大军伐吴,被在东兴大提击溃。然而诸葛恪此后开始骄狂,不听劝阻,执意发动大军北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公元253年,东吴辅政大臣诸葛恪发动二十万大军北伐曹魏,但长期围攻合肥新城而不克,在撤退途中又被魏军追击,遭遇惨败。是时期规模最大的北伐战争。
诸葛恪是蜀汉丞相兄长的长子,富有才名,深得重用。孙权临终前,任命其为太傅,担任幼帝孙亮的辅政大臣。诸葛恪掌权后,先后采取了几项改革措施,短时间内就整顿了吏治,稳定了政局,又在东兴大提击溃曹魏伐吴大军,声望达到顶点。
这种情况下,本来就有些刚愎自用的诸葛恪更加自命不凡,想要建立盖世功勋,竟执意倾全国之力北伐曹魏。但这次诸葛恪就没那么好运了,曹魏见招拆招,让诸葛恪的每一步规划都没能起到预期效果,最终大败而归。
▲司马孚剧照
被曹魏拆掉的第一招是声东击西。曹魏青州和徐州跟魏吴交界的淮南地区很近,一般淮南有战事,曹魏都会从青、徐派兵。诸葛恪为大规模进军淮南做准备,就先发水军从走海路进攻青、徐,意在牵制这两州的曹魏军队,使其不能增援淮南。
但这一计策被曹魏掌权的司马师识破,当时航海技术并不高,海路进攻风险非常大,司马师据此判断,东吴只是声东击西,根本没有大规模进攻青、徐的可能,所以并没有大规模调动青州和徐州的兵马。诸葛恪的策略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水军最终也无功而返。
被曹魏拆掉的第二招,是对新城“”。诸葛恪没有大规模攻打曹魏的淮南地盘,只是将全部大军用来围攻合肥的新城,他的如意算盘是,曹魏必定发兵救援新城,到时候他以逸待劳,分兵攻打前来救援的魏军。
▲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
但曹魏主帅司马孚可不是吃素的,他虽然受命率二十万大军抗击吴军,却在寿春停滞不前。司马孚认为,诸葛恪围攻新城,就是为了招引魏军前去作战。如果不理睬他,而新城也攻不下来,吴军的士气就会大受影响,说不定会自动撤退,到时候再进攻,岂不是事半功倍?所以司马孚严禁手下出战,将士们几番请战,都被他喝止。
诸葛恪等不来救援的魏军,只好全力攻打新城。新城的曹魏守军只有四千人,主帅是牙门将张特。以四千对二十万,结果可想而知,眼看城池将破,张特心生一计。
他派使者来到吴军营中,说新城肯定守不住了,我也无心再战。但按照规定,被围攻时,如果超过一百天还没有援军赶到,虽然投降,家属也不会被治罪。而现在吴军已经围城九十多天了,就不要再打了,等过了百日,我就率众来降。为增加可信度,张特还让使者把自己的印信押在吴军大营。诸葛恪,为表大度,不仅没要张特的印信,还下令停止进攻。
▲诸葛恪(203年~253年)
而张特却趁着吴军停止进攻的间隙,连夜拆除城内房屋,用这些材料修补了城池的缺口,然后对吴军说,我只有战斗而死,决不投降!诸葛恪大怒,下令加紧攻城,但因为城池已经加固,一时半会儿无法攻破。而此时天气非常炎热,吴军已经疲惫不堪,还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很多人都病倒了。
诚如司马孚所料,吴军士气非常低落,很多人都不想再打了,纷纷向诸葛恪进言,请求撤兵。诸葛恪起初抹不开面子,训斥了要求撤兵的将领。但他终究找不到破解当前局面的方法,最后不得不撤。受伤生病的士卒相互搀扶着败退,司马孚命扬州刺史文钦率军追击,吴军折损上万人。
此战之后,诸葛恪个人声望遭遇严重滑坡,政敌孙峻趁机与小孙亮连手,在朝堂中设下埋伏,将其杀害。威名卓著的一代权臣诸葛恪就此陨落,东吴开始进入孙峻、孙灸兄弟专权的时代。
▲孙灸(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 )
后果
诸葛恪被杀:公元253年,因为执意发动新城之战,并且遭遇惨败,东吴太傅诸葛恪的声望遭遇严重滑坡,被政敌孙峻杀死。
因为此战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伐战争,曹魏的应对可圈可点。而曹魏此时掌权的是司马家的第二代,即的长子司马师。靠此战的声望,司马师专权的政治形势稳定下来,司马家又朝着篡魏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