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对唐玄宗不离不弃,为什么他的名声却毁
,时期宦官,最信任的人,对唐玄宗始终不离不弃。下面奇闻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不论是中流落蜀地的凄凉岁月;还是当了太上皇后那的悲惨日子,高力士一直陪伴着唐玄宗。主仆二人经历了惊心动魄,经历了荣华富贵,始终不离不弃,就连死后也没有分开。陪葬玄宗于泰陵的,仅有与高力士二人,由此可见,主仆二人深厚的情谊。
然而,高力士的名声却是毁誉参半。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囿于传统观念的局限,封建固执地认为,但凡宦官,大抵都不是什么好人。于是,将、、这些坏蛋的崛起与发迹,都归结到了高力士身上。
二是民间百姓受了小说话本的影响,认为才华横溢,形象高大,而高力士这个的家伙,竟然嫉恨脱靴之仇,在杨贵妃面前诋毁李白,导致被赶出长安。
抛去封建思想与小说杜撰的影响,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来说,高力士虽是个没根的奴才,但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可以说,上下五千年的宦官中,基本没有才识与德行能高过他的。他的一生可用八个字来形容:忠诚、正义、谨慎、精明。
第一,忠诚
高力士长玄宗一岁,在玄宗还是太子时就追随左右,五十年形影不离。高力士基本摸透了玄宗的喜怒哀乐,总能站在玄宗的利益上考虑问题,全心全意为主子服务。这种忠诚并不是一味的俯首帖耳,而是为玄宗的切身利益考虑。
玄宗晚年昏聩,奸相杨国忠把持朝政,已经很少能听到真话。但玄宗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仍沉浸在盛世的讴歌中。这时,高力士进谏:“臣听说唐军在云南惨败,边将又拥兵自重,一旦祸发,该如何是好!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虽然当时讨论这个问题为时已晚,但在玄宗晚年,也只有高力士敢在玄宗面前讲几句真话,由此可见其忠诚。
第二,正义
外朝与内廷向来不对付,开元初年,宰相姚崇上任伊始,就在他的施政纲领“十事要说”中就明确提出,抑制宦官势力,避免干预朝政。
但作为宦官头子的高力士,并没有打击报复,反而帮助了姚崇。一次,姚崇向玄宗汇报官员任职安排,但玄宗却盯着天花板一言不发。姚崇不知犯了何错,惴惴不安地退了下去。高力士说:“陛下初承鸿业,宰相奏事,应当面言可否,怎能让宰相内心忧惧呢!”待到玄宗说明原委,是要对姚崇下放大权时,高力士赶紧将圣意告知了姚崇。从此,姚崇便放开了手脚,大展宏图。
高力士知道姚崇有济世治国之才,建议抑制宦官,并非针对自己,而是一心为公,所以心甘情愿帮助姚崇。由此可见,在大是大非面前,高力士将位置摆得很正,正义感满满。
剧照
第三,谨慎
由于玄宗的信任,高力士地位很高,富比王侯。太子称他为“二兄”;皇子公主们称他为“阿翁”;驸马们恭敬地称他一声“爷”。善于钻营的文武百官,极尽之能事。高力士的官位也直往上窜,做到了、开府仪同三司、公,位极人臣。
但高力士的态度一直摆得很正,得宠而不骄横,得宠而不专断。他明白这一切都是皇帝给的,自己终归到底是玄宗的一个奴才,这个关系无法改变。
据《》记载高力士“观其势候,虽至亲爱,临覆败皆不之救。”当时高力士举荐了很多人入朝为官,但他们一旦犯法,不管多么亲密的关系,高力士决不营救。因为高力士做事是有底线的,他决不违反皇帝的权威与利益,这便是他的谨慎之处。
第四,精明
高力士并不是那种翘起兰花指的娘娘腔,而是孔武有力的那种,在中,他曾率领三百斩杀党羽,从而稳固了玄宗的皇位。其实,这还不是高力士初次崭露头角,早在中宗景龙年间,高力士就慧眼识人,跟随了玄宗,这正是高力士的精明所在。
当时的玄宗,只是相王五个儿子中庶出的老三,这种身份如果在和平年代,基本与政治无缘,而且他外表风流成性,纨绔气十足,怎么看也没有当皇帝的潜质。
但胸怀大志的玄宗,偏偏生在了云诡波谲,政变频频的后时代;而精明过人的高力士,偏偏慧眼识人,透过层层外表,看到了玄宗的雄心,从而造就了这对主仆的历史佳话。
有这样一个忠诚、正义、谨慎、精明的老奴在身边,难怪玄宗说:“力士当上,我寝则稳。”
玄宗晚年当太上皇的岁月十分凄惨,被软禁于宫中,高力士也被设计陷害,流放黔中。在流放途中,代宗即位大赦天下,高力士得以返回,但在途中,听到了主子玄宗驾崩的消息,七十九岁高龄的高力士向北跪拜,号啕大哭,呕血而亡。
玄宗的代宗,非常尊重高力士这位前朝元老,将他陪葬于玄宗的泰陵之中,以便在,他也能常伴于主子左右。这应该是对这位忠诚老奴的在天之灵,所给予的最大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