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和孙皓都是末代皇帝,为何亡国后两人的待

历史朝代 2023-03-22 13:24www.nkfx.cn历史朝代

  ,即蜀汉怀帝,时期蜀汉;,之孙,三国时期东吴末代皇帝,两人都是亡国之君,但他们被俘后受到的待遇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奇闻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三国后期,公元263年,分三路大军攻蜀,出奇兵越过据守的天险剑阁后,直取无兵可守的成都,后主刘禅无奈出城投降,蜀汉政权灭亡。

  279年,西派出六路大军攻吴,次年,几路晋军在东吴的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会师,已成瓮中之鳖的吴末帝孙皓也只得率领群臣投降了西晋。

  至此,英雄辈出、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落下帷幕,三国大势皆归于西晋王朝,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

  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帝王,他继其父亲灭亡蜀汉政权后,又消灭了割据于江南的东吴,实现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并且,司马炎还是一个比较厚道的帝王,他没有对蜀汉和东吴的两个亡国之君,让他们都善终而亡,只不过是对他们的待遇有所区别而已。

  刘禅作为最早的亡国之君被押送至魏国都城洛阳时,当时还是名义上的皇帝对刘禅相当的好,权臣司马昭对刘禅也不错,不仅封刘禅为安乐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还有许多其他的赏赐。

  而且,的后人的待遇也不错,在晋王朝里,有很多人刘备的后人被封侯,一个战胜国能对战败国的宗室还这么优待,实在是难得。

  刘禅死后,官方也以高规格地称“公泰始七年薨(hōng)于洛阳”。要知道,在古代社会里,人死后的叫法是有严格规定的,天子、皇帝死亡叫做“崩”,其他诸侯或有爵位的王公死称为“薨”,一般官员死亡只能叫“卒”,至于普通老百姓就是简单一个“死”字了。

  当孙皓被俘至洛阳后,他受到的待遇和刘禅相比之下就差多了,司马炎下的诏书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

  司马炎的意思很简单孙皓只是穷途无路才前来归降,只是因为前次诏书答允他予以不死,现在他垂手前来,我对他仍然十分怜悯,赐他归命侯的称号。

  司马炎封孙皓为“归命侯”,这摆明了是侮辱孙皓的,因为,同样穷途未路的刘禅还获封一个“安乐公”,这是一个正式的爵位,而“归命侯”是干什么的?专门用来给亡国之君用的。

  并且,在经济上,孙皓也是只得到了“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与上面刘禅的待遇对比,孙皓相差的不是一般的大啊。

  ,东吴的宗室待遇也远远不如蜀汉的宗室,他们只有孙皓的太子孙瑾拜中郎,其他诸子为王者,只给了个小小的郎中虚衔。

  孙皓死后,《》的作者陈寿也只是不带任何感情地写了一句“(太康)五年,皓死于洛阳。”

  晋朝官方对待蜀汉和东吴的两个亡国之君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刘禅当了四十年的蜀汉皇帝,但他极少杀人,完全是一位仁君,在这一点上,比孙皓仁慈多了。

  而孙皓,不仅是三国时代的暴君,也堪称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和后来的、那些残暴异常的暴君有得一拼。他在位的十六年,简直就是一部蔚然壮观的杀人史,不论是政敌、宗室、的大臣,只要他看谁不顺眼,就毫不犹豫地杀掉。

  ,比较厚道的晋武帝司马炎在感情上就偏向了那位“”的刘禅,对孙皓自然就是冷淡对待,若不是为了安抚东吴的降臣,也许司马炎是直接把孙皓杀掉了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