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三教皆通身为孙悟空师傅的菩提祖师身份之

历史朝代 2023-03-25 21:44www.nkfx.cn历史朝代

在白马之前的论述里,我们大约推得,《西游记》头两回露面的菩提祖师,其身上应有心学大师王阳明、五祖弘忍法师以及如来弟子须菩提等众的影子。

但我们知道,文学创作的艺术人物中,一定要有一个主体灵魂。而这个灵魂,支撑着人物的性格以及行为走向。

那么,上述这些人等,哪个才是菩提这个艺术形象的灵魂主架呢?

我觉得应该都不是。

《西游记》原作者吴承恩无疑是一个儒生。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然作者儒生,亦非语道,尤未学佛(有删节)。其核心本质,一定还是讲儒。

但值得一提的是,西游故事,并非全于吴承恩先生杜撰,究其本质,应属世代累积作品。其原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相传成书于宋元时期),无疑是一部说佛的著作。但此间有西天取经的概念,却无西游说法。在后来的流承中,西天取经的称谓,逐渐为西游所统概,这里又有了道家的元素。譬如,庄子就曾著《逍遥游》。

尽管在文化基因的累积里,佛、道胎记是无法抹去的。但在最终定稿人吴承恩手中,定然有儒家元素的渗入,即便这或只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儒家情绪的发酵,在取经愈发尾声,就愈发清晰了。

譬如在原著八十一回,镇海寺内,唐僧偶感风恙,病体无力。且见悟空说道,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与你做徒弟,就是儿子一般。兄弟三人,都伏侍着师父,不觉的早尽午来昏又至,良宵才过又侵晨。

佛家主导的是出家思想。悟空口中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却回归家庭,讲究的是儒家传统的孝悌思想。

更有意思的是,连唐僧自己的思想也出现了异动。拉着悟空的手道,我要修一封书,并关文封在一处,你替我送上长安驾下,见太宗皇帝一面。书信内容如下,当年奉旨离东土,指望灵山见世尊。不料途中曹厄难,何期半路有灾哈。僧病沉疴难进步,佛门深远接天门。有经无命空劳碌,启奏当今别遣人。

书信内容让人啼笑皆非,这哪里是个意志坚定的高僧所为。但也窥见,唐僧劳心劳力西去真经,驱动他行为的,却是忠君思想在作祟。这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了。

可见,即便是披着和尚外衣的取经四人组,看似一心向佛,其骨子里的东西,依然是儒。这也和吴承恩儒生身份是脱不开关系的。

吴承恩写孙悟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写自己。悟空身上的儒,其实就是吴先生身上的儒。

儒讲究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因如此,原著里的悟空就曾公开抱怨,玉帝不懂用人。其实,这就是吴承恩潜意识里要报效朝廷的一种隐晦的折射,终究是苦无门路。

而小说里悟空身上的儒,从哪里来?唐僧是和尚,肯定教不了他,花果山那群妖精,就更无可能。那一定就是从首任恩师菩提处来。

这在原著里也有伏笔。

看菩提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这里的三家,即指儒、道、佛三家(当时颇流行三教合一的思想)。此段描述,字面上讲了道,说了禅,偏偏隐去了儒。恰恰证明了菩提儒家的本质。

可以想象当时讲座情形,菩提开讲,谈天说地,一会儿引用道家思想,一会儿引用了佛家思想。而此间引用,恰恰为自己儒家主体思想服务的。底下掌声如雷。

也正因如此,悟空央求菩提教授道家长生之法时,祖师用窑头土坯、水中捞月进行搪塞,言语颇为轻蔑。

佛洛依德曾提出一个很好的概念。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

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事情。

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这里的本我,英文简写为ID。譬如美国有部很出名的心理学影片,叫《致命ID》,讲得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里,大概会潜藏多重ID。

而在艺术创作里,作者往往可以把多个人的ID,集中在一个艺术形象上,也可以将自己潜在多个ID,打散在若干艺术角色中。

比如在《西游记》里,悟空身上有吴承恩的ID,而他的师父菩提身上,也有作者的ID。吴承恩把自己思想里矛盾部分,分散在不同个体身上,并产生不同行为。

简言之,吴承恩既想如悟空那般,投奔体制,或向朝廷里的邪流开战,还一个清平世界,又想着像菩提一般,超脱于物外的清高。而串起他们的内核,便是儒。

也许,这正是原作者创作菩提这个人物的真实意图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