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隐士:把整个终南山都变成道场,也没有

历史朝代 2023-03-26 09:17www.nkfx.cn历史朝代

机缘巧合,写过几篇终南山隐修者的文章,又认识了云游修行的邹玲琴道长。


说起出家修行的话题,她颇有感触,她与师父商灵虚道长二十多年云游过天下道佛圣地,名山宫观,现在就在拜谒闽越等地道观寺院的路上。

这几天,我们保持着不断互动,她们的云游生活跃然眼前,他们的修行箴言,凝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名山宫观是小道场,锅台才是大道场!整理一下我们的交流记录,以飨同道者。

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仅供参考。

问道:你说生活才是大道场,为何出家修行?

终南山隐士邹道长:我是受师父的影响才出去修行的。

师父是1987年毕业的大学生,是一家国企的工会生活部负责人。

她喜欢旅游,开始时只是旅游,后来接触了不少僧道高师,喜欢上了研究佛道诸学。

用情极深,不能自拔。

开始时,我也只是利用假期跟着商道长四处转转,增长见闻,听师父讲道上的故事,颇受教益。

回到单位,突然感觉生活苍白了许多,所以每逢节假日,就跟着师父走上了云游的道路。

六年前,我提前退休,这几年几乎走遍了国内著名道观,也到过不少名刹寺院。

古人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老子也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可是你可知道,芸芸众生,若是没有广泛的游历做铺垫,心里空空,寂然廖然,如何能见天道?

所以,我笃信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的人生智慧。

问道:我到过龙虎山、白云观、九真观、九华山等,结识过不少出家修行的人,他们最热衷的就是打坐、背书。

但有些人修炼了几十年,依然心浮气躁,说不出个修炼的道道来,是功力不到,还是悟性太差?

终南山隐士邹道长:修行没有那么神秘,所谓悟性,只是懒惰者自设的心障。

我们每到一处,除了正常交流学习,日课也是打坐、念经。

所谓悟性,无非就是一种心态,一个人若是满心的世象尘垢,怎么会悟道?所谓世象,就是外相,五颜六色的酸甜苦辣,熙熙攘攘的争来争去,这些都是世象,其背后隐藏着真理大道,贪欲之心不除,悟什么道?心浮气躁,咋能看穿?

不管是道家、佛家,还是儒家,都讲究一个jing字,道家讲静,佛家讲净,儒家讲敬。

道家的静是致虚极,守静笃,清静守一,回归生命的本真;佛家的净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净;儒家的敬就不用说了,都明白,是崇仁守礼之敬。

生活本身的问题,其背后就是修行的答案,不是静就是净,不是净,就是敬,可惜被人忽略了,以致被问题的表象所惑,不做探究,于是心急气躁,等到积重难返后,就把所谓的包袱甩给家人,自己出家,自以为很脱俗,很聪明,看破了红尘,走上所谓的修行之路。

岂不知那包袱里正藏着真理大道?老子主张绝圣弃智就是要绝弃掉看起来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回归到人性正常的淳朴状态。

修行的本质就是修炼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矫正三观。

远离了生活,修行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谈什么修行?那种认为出家了,就可以得道成仙成佛的观念,是很荒谬、很危险的。

这种行为,与其说是修行,不如说是逃避;与其说是逃避,不如说是无能。

问道:你们师徒常年在外,远离家庭社会,如何理解?终南山隐士邹道长:我们没有远离生活,我们的心在家庭,在社会。

我们的云游,准确地说应该叫游历。

除了特殊情况,比如有重大活动,偶尔住山,通常情况,我们每年大概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在外云游,很多时候,是跟家人一块出行的。

其余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修行的。

我们把外出游历看作是生活的必要补充,以矫正我们居家修行的偏差。

真正的大道场,却在红尘里,柴米油盐酱醋茶,家长里短,亲情、爱情、友情,那里面才是人生的真理大道。

在家时,我们身处红尘,心在山林,以出世的情怀过入世的生活,云卷云舒,花开花谢,日出月落,四季更替,这叫无欲以观其妙;在外时,我们以虚静之心反观生活的点点滴滴,修正偏差,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专气致柔,心往大道,这叫常有欲以观其徼。

问道:修行跟生活是两回事吧?在家修行,那样正襟危坐,不影响生活吗?终南山隐士邹道长:诚然,打坐念经是出家修行的必修课,且是日课,基本功。

这种日课,没那么神秘,其主要目的就是修炼人的心态:静。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净或敬。

该如何理解?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混淆修道跟世间的生活的关系,往往把二者对立起来,好像学道修道悟道就要背弃世间的生活,其实这是误解,或者说是由误导造成的一知半解。

的确,出家住山,环境清静,比较能约束身心。

但是环境条件只是外求状态下的条件,若能内求,若能用心,所谓专气致柔,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道场。

心,才是最大、最高能的道场。

问道:可是眼前没有真切的道场,怎么比照参悟?终南山隐士邹道长:道佛即心,心即道佛。

天人合一,说的是身心灵的合一,不单是人跟具象的道场的合一。

老子说道是恍兮惚兮,道是寂兮廖兮,日月星辰、花草鱼宠,是道的存在方式。

但是更多的看不见的物质也是道的存在形式。

有形有名的永远没有无形无名的虚空大,因此,具象的道场也永远没有心里的道场大,刚才说了,大道场就是人的心。

佛说我心即佛。

若是心存大道,便是灶台,一粥一饭,半丝半缕,一席话,一段情,举手抬足间,满眼都是道场;若是心怀欲望,我执不放,便是山野林泉,幕天席地,正襟危坐,念经放生,也永远找不到道的踪影。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灵的净土不只在林泉野径,更在热闹繁华处。

静下心来,平心静气,行走在红尘里的修行,比远离家人独善其身式的修行,需要更多的责任担当,需要更大的智慧勇气。

所以,真正的修行者,既有一颗滚烫的世俗心,又有一颗干净的出离心,舍此而外,无以谈修道、悟道,得道。

问道:红尘万丈,心比天高。

身处贪山欲海,如何静心修道?终南山隐士邹道长:贪山欲海,无非出自一个私字,都是私心膨胀所致。

老子说的很清楚:修道者应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唯有塞其兑,闭其门,才能终身不勤;否则,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人类社会,自从私心产生那一天起,空气中就弥漫着浩浩荡荡的物欲气流,意志薄弱者很容易被迷惑,只有堵塞住贪婪纷争的物欲,关闭其门径,让纯净的公心滋生满布,才可以不为物欲所累。

物欲的闸门一旦打开,人生就进入了欲魔肆虐的死循环,不可救药了。

深山修道不比在家修道花样多。

相反,万丈红尘里,喜怒取舍都是考题,言行容止都有关口,油盐酱醋,喜忧静躁,每一次情绪的波动,每一次物欲的诱惑,每一次意外的到来,无一不是道场;每一次当下的抉择,都是灵魂的拷问;每一个念头的滋生,都是人性的考验,战败一次,倒退一步;战胜一次,近道一步。

想修道,必须自己先坚强起来,道与意志薄弱者无缘。

问道:家人反对,怎么修?终南山隐士邹道长:都是形式主义所害!修道哪有什么形式啊?家庭本是净土,家庭就是道,家人就是你的同道人。

要把你的净土打扫的干干净净,布置的清净庄严,作为家庭成员,要尽心尽职,灰尘就是业障,垃圾就是烦恼,清楚它们,就是清楚业障,就是修道。

亲人就是道友,关爱他们,不怨不怒,唯喜唯抚,就是修道。

因缘与福报,是修来的,如何修?你执着什么,什么就是祸害,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

你心心念念都是善,你的世界就充满善和喜;您心心念念都是恶,你的世界就满是罪恶,所以太上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问道: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修道的真谛,你认为该是哪一个字?终南山隐士邹道长:那就是爱!修道之人,要知道自己的来处和去处,人从何处而来?谁赋予你生命?爱自己的人,就会爱父母;只爱自己不爱父母,是天底下最大的恶。

修道就要先修爱心,懂得感恩,宇宙大爱才会复归于你身,这是修行者最基本的资格。

若连这个资格都没有,那便已经入了魔道了。

连最亲近的父母都不爱,一切皆无从谈起,这样的道理,我想天下人所共知,就不必多言了。

所有有心修行的人,第一道考题就是:你爱你的父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