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何说天地不仁,为何又说“常与善人”?

历史朝代 2023-03-26 09:17www.nkfx.cn历史朝代

在人的价值观里,天道是最高道德标准,古人赋予天以人格化,天有意识即天意,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作天子,代天宣化,替天行道;民间最亲近的神是灶王爷,每当逢年过节,老百姓都会祭拜灶神,祈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人最常用的祈祷词、祝福语和感叹词就是老天爷如何如何。

除了道家,诸子大多相信天是有意志的

诸子百家都有关于天道的论述,墨子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孔子说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等等。古人以天道(天意)衡量一切、检验一切,万物必须服从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所以,在,天命观不仅是儒释道的统一认知,也是诸子百家的统一认知。虽然各家的认知立场各有不同,但多赋予天以意志。孔子说的天命是指他懂得了仁义礼智之道;佛家的天命观认为天命即是轮回,前世是因,今生为果;老子则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儒、墨均认为天是有意识和感情倾向的,他们相信,人的诉求一定会上达,上天也一定时刻关注着人类的善恶功罪,善恶也终会果报。但老子却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按照老子的思想,天下人行善作恶就没有界限,功过不分,不得果报了吗?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天都没有天理了,人该效法它什么呢?

老子为何说天地不仁,为何又说常与善人不矛盾吗?

天是一种自然状态,无所谓仁慈。在老子的宇宙观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万物就包括天。又说渊兮,似万物之宗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在老子的哲学里,天是无始无终,先天地生的一种自然状态,它不具有人格,也没有神格,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只是人类用来祭祀天地祖宗的,在人的眼里,刍狗派上用场的时候就是圣物,是沟通人与天、地、祖先、神祗的媒介,用完之后就是垃圾。是圣物也好,是垃圾也好,那只是人的一厢情愿,老天并不理解这种精神寄托,也没有还愿的承诺和神通,它任凭天地万物自生自灭而不为所动。这种无神论的天道观,彻底颠覆了自古以来,直至周朝的那个被人格化了的天。

老子具有十分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宇宙间的天地万物无一不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善恶、损益、刚柔、强弱、福祸、荣辱、巧拙、攻守、静躁等等,所以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恒也。这一切的存在都是以对立方的存在为条件,其中一方消失,另一方也就失去了依存条件,万事万物总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变化的反者。道之动。这种相互渗透、互为依存的关系,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生灭的普遍而永恒的规律。比如

祸与福是一组对立的矛盾体,但二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互根转化的。这一互根转化就如同草木之变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生之柔脆与死之枯槁,是很普遍的自然现象,没有人为痕迹。但引申到人生,便能给人以启示经常处于柔弱状态,就能避免走向灾祸强者死之徒。所以老子主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天道是守弱贵柔且永恒的,自然界中几于道的至善之物,莫过于水了,人就要向水学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这个与善仁指的就是与人、与万物打交道时应有的美善品德。唯如此,故无尤。

天道虽然无亲,但善德却是天道的体现。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看似矛盾,实则一脉相承,顺理成章。天道是无所谓仁不仁的,也没有什么远近厚薄的分别心。,道为体,德为用,天、地、万物,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形式,都是道的具体体现,所谓得道就是人通过修心养性,具有了道的某些特征和功用,比如道的虚无、清静、柔弱、不争、恬淡、无为、自然等等特征。

善人与恶人,头上都没贴标签,天之道不可违,违者死矣

天道的法则是不与万物争强,所以不争而善胜;不与万物说长短,但祸福所及,无一物一事或能逃;道于虚空中,明察秋毫,无论早晚、快慢、轻重,暗中自有权衡,人算不如天算;任他才智过人,奸巧绝世,在天道面前,徒劳无益。天道无形无言,就像一张无限广大无所不至的鱼网一样,不要看那网眼稀疏,任何善行恶作,无一逃得过天道。道大道并没有给出划分,你的善,自带着,你的恶,积攒着。天道,天道无所偏私,他只是无为不争,善良的人照着无为不争的天道去做,则犹如神助,顺风顺水,所以,虽然无亲,但常与善人,因为同道而行;逆天背道而行的人,恶业昭彰,积重难返,终难逃恢恢天网。

老子所说的善,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以善掩其恶,也不是自以为是的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自觉自愿的善。怀有掩人耳目的善,其实就是另一种恶。故太上曰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岂是天道哉?善根腐烂,恶业积攒,到头来,众叛亲离,不亦自绝于人乎?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