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江浙人如何打嘴架?

历史朝代 2023-03-26 09:18www.nkfx.cn历史朝代

很多很多年没有打过架了,差不多高中过后就没打过了吧。其原因有四

一,我这身板不适合打架,容易打输,面子挂不住。

二,打架后无论打输打赢,我好像都没有感到很高兴,反倒心里觉得有点堵。

三,也是最重要的,我所生活的圈子基本上没有社会人,能动嘴的就绝不动手,所以也没有打架的土壤。

四,我性格还算温和,很少与人发生冲突。

我在二十三四岁时就意识到,真正的牛X是将本该打架的场面搞成不必打架。大概是看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两拨人约好打群架,请来王朔调解。然后大家一起到老莫庆祝,朔爷举着杯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洲震荡和为贵。当时看到这一幕,我就惊叹朔爷才是真正的牛X啊。

又想起《教父》中的黑手党老大马龙白兰度,非常绅士、非常儒雅,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印象中黑社会的形象。

于是我总认为,真正的牛X是看上去很有文化,从不自己出手的。其实,现实中一般人打架并不好看,无论是动作还是形象,都很令人失望。

从形象上来说,一番缠斗之后,基本上都衣衫不整。衣领扯破了,头发扯乱了,眼镜打歪了,可能鞋还掉了一只。

从动作上来说,也绝没有功夫电影中那般潇洒。事先想好的一套组合拳,运用到实战中后,全都走了样,本来是想打少林拳,结果抡起来就是一通王八拳。

别说是我们普通人打架难看,就是太极宗师吴公仪和白鹤派高手陈克夫的比武视频,你也没法看。打到后面哪管什么招式,全是抡拳乱甩,打了三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种打架后一地鸡毛的有趣场景,倒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写的龙虎斗。小D抢了阿Q的生意,为此阿Q对小D非常生气。有一次俩人在钱府的照壁前终于遇见了,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阿Q骂道畜生,便扑上前去揪住小D的辫子。小D一手护住了自己的辫根,另一只手也揪住了阿Q的辫子。俩人就这样势均力敌,四只手拔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钱家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彩虹。

僵持了半个小时左右,看打架的吃瓜群众都累了,纷纷说好了,好了。这一劝架反倒又触发了阿Q和小D的斗志,不仅不放手,还跳起了慢三步的舞蹈阿Q进三步,小D便退三步,都站着;小D进三步,阿Q便退三步,又都站着。

终于在20多分钟后,俩人力气彻底耗光,然后俩人十分默契的放手。

鲁迅先生是江浙人,如此生动的打架场面,大概是鲁迅小时候亲眼所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阿Q和小D的打架,代表着清末民初江浙地区底层人民的打架模式。

他们是真干啊,二话不说,上来就干。清朝人留着辫子,打架揪辫子是必须的。

而梁实秋先生又为我们介绍了江浙人另一种打架模式。两方先是怒目而视,然后开始对骂,从祖宗十八代骂到儿孙满堂,从妹妹骂到外祖母。伴随着的是声音越来越大,小脸涨的越来越红。

到了一定的火候,就要卷袖子,摘眼镜,准备开干了!他们在完成卷袖子、摘眼镜这个动作时,还得向后退,结果俩人越退越远,看上去火光乱溅,实际上都无结果而终距离太远,打不起来。

看起来梁实秋先生介绍的这种打架模式,是江浙文化人的模式,能动嘴的尽量不动手。并且双方都很会给自己找台阶,步步为营的步步后退,终于是打不起来。只是,我有一个疑问,如果江浙文化人碰上阿Q会是怎样呢?

鲁迅先生还是给了我们答案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也配姓赵!!底层人民的阿Q,怎敢跟上层阶级的文化人(赵太爷)打架呢?只能是用手摸着脸颊,退出去了

其实咱们多回顾回顾历史,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想当初,南北戍边官兵多为浙人,因为浙江山多匪多,每个村会有习武的人。明初义乌,嵊州,括苍仙霞到处是流民结寨,叶宗留和陶德义的太平国比广东太平天国早几百年。

世道这么乱你们说浙江人怎么打架?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