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绝大部分是糟粕,全书充满了封建

历史朝代 2023-03-26 09:18www.nkfx.cn历史朝代
近日,中学语文教育名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第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家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有人一味提倡阅读量,却不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样是一种走偏了的形式主义。

对待传统中华文化,我们就要用对待文化的态度,那就是两个字,扬弃,该发扬的发扬,该抛弃的抛弃。

有的书本绝大部分是糟粕,有的整体是糟粕,还是抛弃为好。

比如《弟子规》,绝大部分是糟粕,全书充满了封建奴化思想,跟我们目前提倡的价值观与创新精神相违背。



《弟子规》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所做的三言韵文,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清朝康熙年间,统治者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以弥合满族和汉族之间一直以来的文化差异,巩固自身的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弟子规》的精神内核仍是儒家的君臣父子,长幼尊卑,等级分明。

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循,各安其位,弱者不觊觎强者之位,强者则依礼行事,每个阶层分工明确,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从不僭越,封建统治自然就太平盛世,长治久安。



等级制度可以一分为二,其中既有糟粕也有精华。

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社会和谐的基础,如今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又何尝不是以孝悌、谨信、泛爱众为基础呢?人人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谨慎诚信、对外广施仁爱之心,家庭和社会又岂能不和谐?另一方面,部分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愚孝并不值得提倡。

比如弟子规中的原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意思是作为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父母,所有行为都须向父母请示,取得同意才可以行动。

可以说是把国学糟粕变为权威的武器,压抑人性的愚孝典范。

《弟子规》中还有对尊长,显无能。

意思是面对比自己年长的人不要显示出自己有才能,否则就是藐视尊长。

泯灭个性无外如是。

能者为师,达者为先。

在笔者看来,若是青出于蓝互为师友也无不可。

正如费曼技巧所说的那样,以教为学,当你能够通俗易懂的教会别人时,那你也就真正学会了。

换句话说,教的过程本身也是你是否真的学会的一个自证,也是你加深学习的过程,教和学本就不必分家。



如今,很多打着国学权威的幌子,以打骂式教育为主导的国学课堂漫天要价仍风靡一时,与很多父母对伪国学的迷信不无关系,这些天价学费背后除了家长们交了无知的学费之外,只有商业利益的驱动,和发扬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



无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将每个人都放在同一个《弟子规》的标准模板中,不够的填补,多余的去除,塑造成一个个标准化的流水线儿童,与其这样规,看来这弟子不规也罢。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