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怎么死的?葬身火海中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2www.nkfx.cn历史朝代

  圆明园是北京西郊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组宏大的建筑组成。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又因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故有“夏宫”之称。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联军经天津向北京进军,9月18日通州谈判决裂,21日八里桥决战。9月22日,咸丰皇帝闻听英法联军已向京城逼近,顿感不妙,惊慌失措,急忙带着慈禧,慈安及皇子等,在数十名大臣及太监、宫女的护卫下,由圆明园出长春园大门后向东而行,经万泉河上的大石桥,过清河镇,出古北口,如丧家之犬般仓皇地朝热河(承德)避暑山庄方向逃窜。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此时,在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奋勇迎敌,“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次日上午,率领英法联军侵华的四个头目额尔金、格兰特、葛罗和孟托邦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开分赃会,“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随后,侵略军开始了疯狂的掠夺。最初只是英法联军恶狼般地吞噬园中的金银财宝和名贵的艺术品。但很快额尔金觉得掠夺并不能彻底摧毁这座华丽的宫殿,于是借口英法被俘“侨民”受到大清朝廷的“戕害”,公然声称“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此举足以使及其皇帝生极大的震动。”

  额尔金是英军指挥官,也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詹姆斯?额尔金是第八代额尔金伯爵与第十二代金卡丁伯爵,对人来说,他是一个罪行累累的强盗。1856年他受委派来华,发起攻占广州,威逼大清朝廷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4月维多利亚女王委派他为特使,再度主导英法联军对华干预。他狡猾奸诈,阴险毒辣,善用“以战逼和”的招数。

  有史料记载,火烧圆明园的指令是额尔金向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下达的。在此之前,英法联军只是疯狂的抢劫。18日清晨,额尔金正式下达火烧圆明园的指令,英军骑兵团一大队率先开赴圆明园放火,火焰升起后,天色显得分外暗淡。随后众多联军便在园中各处任意纵火,临近正午,整座园林弥漫在烟火之中。“联军三四千人连续纵火两日,烟雾笼罩,火光烛天。”相距二三十里的北京城上空日光暗淡,如同日食。最为悲惨的是圆明园安佑宫中的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被烈火所围困,无法逃生,全部葬身于火海之中。与此,圆明园附近的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在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

  火烧圆明园后,大清朝廷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不久,额尔金便南下香港,依约划割九龙。1861年初他率英军“凯旋”归国,并得到主子维多利亚女王的嘉奖。随后他被委任为印度管辖区总督,但就职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就暴死他乡,死时只有52岁。1900年英国出版的《詹姆斯?额尔金评传》称额尔金死于印度喜马偕尔邦的达兰萨拉镇,这是印度北部一个雷电多发的地区,一日他居住的房间突然被雷电击中失火,额尔金情急之中心脏病复发,来不及逃生,便葬身于火海之中。正应了那句老话“玩火者必自焚”,额尔金算是罪有应得。

  这可不是标题党,我朝古代确有其事,古代有种家庭叫做“女户”,啥意思呢,就是专门给皇宫生女人,他们不用交粮纳税,只要上缴个闺女就行。这是啥制度呢,就是传说中的职业继承制度。

  之前只听过王位继承,原来古代的职业也是可以继承的,而且有些规定现在听来还很奇葩。比如在明朝,有种家庭称之为“女户”,他们可以用女儿来抵纳税,如果生个小子怎么办,拿去外面卖掉吧,因为如果你生了小子,国家是不需要的,这就和坑黄粮一个罪名。

  职业世袭这个方法对古代社会,尤其是政府来说是有好处的,比如管理起来比较方便,也能保证有相对数量的人干这个事儿,还有就是那时候的人认为职业世代相传,可以保证技术水平没有落差。

  了比起工人啥的,这职业世袭最郁闷的要属军人了,有额就是传说中的职业军人。刚开始我朝古代的军人还只是普通老百姓,该服兵役时就到军营报到,服役完了就接着回家种地。但到了乱世的会后,由于军人资源稀缺,这个时候政府就想出了军户制度,就是给军人上特殊的户口,以保证有足够多的军人。

  那时候如果你是军户,那不要意思,你和奴隶差不多,待遇啥的就不说了,那还不如一个农民。因为你不但要努力种田,然后缴纳粮食,还要参加训练,如果遇到一个不好的领导,你还要给他当车夫、看大门之类的。

  说到福利嘛,也不是没有,但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军户不用担心婚姻问题,官府会给你分配媳妇。为的是啥呢,其实就是保证军户能娶到老婆,然后生出小军户来接班呗。要知道如果不是世袭,谁也不会当军户的。

  毕竟有谁愿意当贱民呢,那时候连一般的老百姓都看不起军户,认为他们下三滥。官府自己也把军户看做贱民,当时对罪犯的处罚,经常就是全家罚为军户。如果某人作战勇敢,立了战功,政府有时候就会褒奖他,让他的子孙免除军户身份。政府此举,等于公开宣布军户等于劳改农场里的劳改犯,改造得好的话提前释放。

  那自己不愿意是军户,这可不可以呢,是不行的。政府靠严厉手段来确保军户不敢逃跑。曹魏的法令规定军户逃亡,抓到杀头;亲属不去组织抓捕,不报告官府,也一并杀头;如果报告,可以不杀头,但也不能轻饶,全家要罚做奴隶。

  这些军人的家属就是政府手里的人质,军人想要逃跑的时候,考虑到家里的妻小,就不能不掂量掂量。不光军人本人不能逃亡,他的孩子是未来的军户、皇上的宝贵财产,如果逃跑,军户全家也要受株连。

  不过呢后来政府拼命想控制这些军户,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军户的数量一直在下降,为了补充军户,政府把什么奴隶、逃亡农户都放进去了,没想到军户内部的纪律更是涣散,战斗力也是渣渣的,到了晋朝后期,军户基本就是个摆设了,而且感觉像是劳改犯集中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