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溪口蒋介石为何对送行父老伸出三根手指?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2www.nkfx.cn历史朝代

  1949年元旦,对蒋介石来说,没有一丝节日的喜悦。解放军已兵临城下,渡江作战只是时间问题,国民党在的败亡命运已无可挽回。

  当日,新华社发表新年献词,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的响亮口号。蒋介石也发表元旦《文告》,发出了“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绝不萦怀”的哀鸣,并声称为“以冀弭战消兵解人民倒悬于万一”而甘愿“引退”。

  1月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评论《评战犯求和》,明确将蒋介石列为战犯,拒绝以蒋为谈判对手。而国民党党内要蒋介石下台的呼声日益高涨。更为严重的是,美国人已经看出蒋介石对他们再无多大价值,开始在国民党内物色新的代理人。

  种种迹象表明蒋介石已无退路,只有下台。

  20天后,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在写下“冬日饮寒水,雪夜渡断桥”的诗句后,黯然神伤地离开总统府,回老家奉化溪口——这个他政治上失意时总要回去的避风港,“归隐”去了。

  现在老家也不能待了,只得另择隐地。

蒋介石回到溪口

  送别的乡绅问“总统几时再回来?”

  蒋介石略微迟疑了一下,便伸出3根手指头,肯定地说“最多3年!”

  4月25日下午2时,蒋介石一行来到象山附近的头江口。因为水浅,只得先上竹排,再换乘汽艇,到达早就停在头江口外清江上的“太康”号军舰。

  站在甲板上,蒋介石不愿再回头望一眼故乡,只是望着涟涟水波,默默无语。此次离乡,蒋介石是何感触,就不得而知了。但从此,他就和家乡永别了。

  还是蒋经国一语道出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情

  “大好河山,几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

  三年又三年,蒋介石终其一生再未能回到溪口。26年之后,在台湾找了和溪口景色相近的慈湖,悬棺未葬,遥望大陆。

关羽姓关,是史书所载。后人也有说关羽本来不姓关。毛泽东当初跟张治中的一次谈话中就曾说“曹操并不姓曹,关羽并不姓关。”(见《张治中与共产党》一文,载《文汇报》1992年1月27日。) “曹操并不姓曹”,确是史实。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过继给宦官曹腾为子后,才改姓曹。曹操部下夏侯忄享、夏侯渊等,都是曹操的本家。 “关羽并不姓关”,虽未见史书,但也有一定传说依据。毛泽东很清楚这类传说。 1954年初春,毛泽东在杭州跟当时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谈及关羽,问王芳“关公姓什么?”王芳说“关公,就是姓关了。”毛泽东笑着说“错了,关公其实并不姓关。关公是指关为姓。”接着,毛泽东就讲起“关公指关为姓”的故事 关羽自小很讲义气,可谓侠肝义胆。一次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乡杀了人。他知道杀人是要吃官司的,便立即逃了出来。他打算出潼关,以甩掉官府的追捕。他日夜兼程,来到潼关时,还不到五更天,关门紧闭。他好不容易熬到开门的时候了,却又犯了愁。那时,官府有项规定,凡过关人都要登记。这可怎么办?千万不能报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要露出马脚,那可不得了啊。眼看就轮到他了,他还没想出好办法。他心急如焚地望着这高大森严的关门,忽然来了灵感“在关门前,我何不就说自己姓关呢……”这就是指关为姓的由来。 王芳听得入神,说《三国演义》、《三国志》上都没有这些记载,很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出处。毛泽东要他“查查其它书,看看是不是这样。”(以上见《毛泽东和省委书记们》一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王芳为此阅读了不少有关书籍,终于在《古代历史小说考》上找到“关羽并不姓关”的依据。 古代历史小说考》一书中说,关羽本不姓关,而姓冯,名贤。,这只是一种推断。大概因为关羽老家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原先是汉代解县宝池里下冯村,“冯贤”之名跟“下冯村”有关。 关于“关公指关为姓”的故事,在关羽故里早就流传。当地民间相传,关羽本是卖豆腐佗家老汉的儿子,他有一柄随身宝剑,原是一条莽蛇所变。上学时他用此剑杀了欺压百姓、奸污妇女的恶霸雄虎员外全家一百零八口,被官兵追杀。当他欲逃出潼关时,被守关关吏盘问,他随手指关为姓,遂得逃脱,以后不复改姓。在这则故事里,关羽本姓佗而不姓冯。姓佗,大概跟挑豆腐担子压弯腰有关。 到了清代,在文人笔下对关羽为何改姓关又作了些改造。清人梁章钜的《归田琐记》和褚人获所著《坚瓠集》等所载的《关西故事》,是这样写的 蒲州解梁县关公,本不姓关。少时力最猛,不可检索,父母怒而闭之后园空室。一夕月甚明,启窗越出,闲步园中,闻墙东有女子啼哭甚悲,兼有老人相向哭声,怪而排墙询之。老者诉云“我女已受聘矣,而本县舅爷闻女有色,欲娶为妾,我诉之尹,反受叱骂,以此相泣。”公闻大怒,仗剑径往县署,杀尹并其舅而逃。至潼关,闻关门图形捕之甚急,伏于水旁,掬水洗面,自照其形,颜已变苍赤,不复识认。挺身至关,关主诘问,随口指关为姓,后遂不易。 上述记载跟毛泽东向王芳讲的“指关为姓”故事大体相同。这些故事讲关羽本不姓关后来所以姓“关”,都跟为民除害出逃至潼关有关。当时关羽怕暴露自己身份,不敢讲真实姓名,在情急之中指关为姓。由于“公关指关为姓”的故事流传很广,清代《关帝志》、《关圣帝君圣迹图志》以及近年出版的《武圣关羽》等书中均收纳载入。这个故事主要反映关羽在青年时代就有一付侠义肝胆,使人感到颇为真切。 关羽到底原本姓不姓关?《三国志》关羽传未作交代。关羽传只说“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按陈寿所著《三国志》为三国人物立传,只说某某字什么,而不说其姓。因为某某已包括了姓名,无需再说其姓什么、名什么。从史书记载看,关羽姓关是无疑的。后人编出一些本不姓关的故事,主要是出于对关羽的崇敬,加之《三国志》对关羽为何“亡命奔涿郡”未作交代,也给民间传说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关于关羽“亡命奔涿郡”的原由,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是为搭救民女;有的说是关羽在解州给一蔡姓地主当长工,因蔡家无恶不作愤而杀其全家出逃;有的说是因为当地豪强吕熊荼毒乡里,关羽杀吕潜逃,转行五载至涿州,等等。这些故事所反映的救危、除暴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很可能存在,人们把它移植到关羽身上,以示对关羽的崇敬。 《三国演义》虽未交代关羽“亡命奔涿郡”的具体情节,但采用了因除暴而出逃的笼统说法。《演义》第一回里,关羽自我介绍说“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今山西位于黄河东)解良(元代解县为解良县)人也。因本处豪绅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作者所以采取杀死倚势凌人的豪绅出逃这种笼统说法,因为这方面的传说甚多,愈是写得具体反倒露出传说痕迹,笼统说因为除暴而出逃,与关羽的侠义性格特点是吻合的。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关羽的名和字与道教的神道观念密切相关。道教认为,一个人经过修炼而得道,一旦得道,便能羽化升天,进入云端,从而长生不死,成为神仙。这样,关羽之名为羽,字为云长及本字长生,都跟道教攀上了缘。这也只是一种猜测或推论而已。关羽的名和字不是成神之后才起的,这或许是一种巧合。陈寿写《三国志》时,恐怕不会料到关羽身后会成为儒、道、佛三教所共奉的神。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