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症】蒙古西征灭了多少国家 蒙古西征欧亚
蒙古西征 历史上蒙古帝国西征一共有三次,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十几个国家,又建立了四大汗国,可以说蒙古帝国西征欧亚所向披靡。
蒙古西征灭了多少国家
灭了11个国家建立了4个国家。
从蒙古帝国的扩张来看,成吉思汗时期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西夏。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并占领中都。1218年,蒙古大军灭掉西辽政权。1219年至1222年,成吉思汗进攻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攻占多个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统治者摩诃末素丹逃至里海孤岛病死。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进,在现乌克兰战胜基辅大公,后撤军。1226年成吉思汗征西夏,次年西夏末代国王投降。1227年成吉思汗在贺兰山病死。当时的蒙古帝国包括蒙古高原,西北、东北、和华北的一部分,和中亚、西亚大部。所以在蒙古帝国三次西征的历史上,成吉思汗统帅的第一次西征最远打到了乌克兰首都基辅。而第二三次西征都是由成吉思汗的子孙率领的。
窝阔台时期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钦察、俄罗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基辅。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拔都的部署是分兵三路,北路侵入波兰、西路攻匈牙利,南路渡多瑙河入意大利,直指威尼斯。出兵后不久,大破波兰及日耳曼联军于利格尼兹,接着,面队欧洲各国组织起来的自救联军,蒙古大军依然所向披靡,擒杀联军统帅亨利二世。拔都再进而攻陷匈牙利及俄罗斯。这场震古烁今的大战一直杀到奥地利和匈牙利,血染多瑙河,堪称封建战争之最。1242年窝阔台的死讯传来,拔都率军东归争夺汗位的继承。这是蒙古大军所到最西的地方。
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这得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汗国、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
蒙古西征为何所向无敌
一、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了。
在东方(以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战国时代的车阵、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步兵方阵,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
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即使在进入铁器时代,马的鞍具的发展,使得骑兵越来越重要了,双方在骑兵的战术运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别。东方的骑兵很少有重装甲,骑兵即能用马刀、长枪也可以使用弓箭。骑兵主要目的是为了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而西方的骑兵部队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士兵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伤力较大。与东方不同的是,骑兵战术的使用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同,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战术机动能力,作战范围仍然是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