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燕太子丹竟将歌女的手剁下来ldquo;送礼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4www.nkfx.cn历史朝代

  他是礼贤下士的楷模,他对待门客简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听说门客喜爱千里马马肝的独特风味,他不惜杀了自己的座驾,为门客制成下酒的小菜;他看见门客用瓦片丢击池中养着的乌龟,他竟然给门客带来了许多金瓦,让门客去丢……这个人就是燕太子丹。最令人惊奇的是,太子丹还将一个歌女的手剁下来送给门客,他到底为何要这样做呢?

  燕太子丹(?~前226),姬姓,名丹,又称燕丹,战国末年燕王喜的太子。秦灭韩前夕,太子丹被送至秦国当人质。在他国当寄人篱下、甚至是身陷牢笼的人质,太子丹自然受到莫大的侮辱。后来,太子丹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逃回了燕国。秦王嬴政大为恼火,发兵攻打燕国。秦军将领带领着秦国的虎狼之师直逼燕境,后来兵临易水,燕国江山危如累卵。为了解燕国燃眉之急,太子丹找人行刺秦王政,最先找到田光,田光说自己年高,不能成大事,于是推荐了荆轲。太子丹见荆轲相貌不凡、武艺出众,就以上宾之礼对待荆轲。他安排荆轲住在雕梁画栋、美轮美奂的房舍之中,每天供给他锦衣玉食、珍馐美味,而且还将自己的车马仪仗交给荆轲使用。

  不但如此,只要是荆轲想要的,还没有从口中说出来,太子丹就抢在前面为荆轲准备好了。一次,太子丹陪荆轲到野外游玩打猎,在回来的途中,二人并辔而行。荆轲看到太子丹坐下的“追风兽”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赞叹不已。由于荆轲和太子丹无话不谈,荆轲就想到了听老人们说过,千里马的马肝味道鲜美绝伦,比之龙肝凤胆、驼峰猴头毫不逊色,于是就把这当做笑话聊天,讲给了太子丹听。可是,回到住所以后,晚饭时,太子丹亲自端上来一盘马肝,叫荆轲享用。这时候,荆轲才知道,太子丹为了自己的一句戏言竟然把他自己的千里马杀了,自此,荆轲十分感动,死心塌地地跟随了太子丹。还有一次,荆轲觉得无聊,就用瓦片丢击荷花池中养着的乌龟,太子丹得知后,就特地让手下人送来了许多金瓦让荆轲随意去丢。荆轲为了试探太子丹是否是对自己真的很好,于是不一会把金瓦丢完了,太子丹毫不犹豫,就再给他一大堆金瓦去丢。

  最令人咋舌的是,太子丹在一次宴请荆轲时,特意安排了一个能琴善乐的美人为荆轲劝酒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望着美人那双纤细、灵巧、洁白、素净的手,魂飞魄荡,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太子丹见他喜欢这个歌女,就想把她送给荆轲。荆轲本是练武之人,对女色不是特别感兴趣,看到歌女的表演后连连赞叹,只是一种由衷的欣赏,而并没有非分之想,于是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只是喜欢歌女那双在演奏乐器时神乎其技的手而已。可燕太子丹听说后,竟然立即把美人的手砍断,盛在盘子里,赠给荆轲。自此,太子丹将歌女的手剁下来“送礼”的行为不胫而走,成了人所共知的新闻。有人认为,太子丹礼贤下士,对待一个小小的游侠荆轲能做到这种地步,实在是难能可贵。就算是以“好客”、“喜士”而著称的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和平原君也难以和太子丹相提并论。

  可是也有人认为将歌女的手剁下来“送礼”的太子丹既野蛮凶残,又无知愚蠢。那双手长在歌女的身上是一双灵巧、美丽的手,她能演奏出行云流水、绕梁三日的美妙音乐来,可是这双手一旦被残忍地从歌女身体上割下来,成了一双鲜血淋淋、阴森恐怖的人类的肢体之后,它的美不但完全丧失了,而且还平添了几许血腥和恐怖。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像原先长在身体上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原色都改变了,而且,它就腐烂起来了,丧失了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有机的一部分,手才能获得它的地位。”由此可见,野蛮凶残、无知愚蠢的太子丹用尽浑身解数来取悦荆轲,并非是因为他有多么的礼贤下士,多么的爱惜人才,而是为了达到刺杀秦王嬴政的目的,不择手段、不遗余力。而可怜的荆轲对于太子丹来说,无非是一件可以说话、可以呼气、稍有思维活动的匕首而已。太子丹对荆轲的种种好处,都是为了利用荆轲,和四公子的礼贤下士行为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但有人不认为太子丹是个无知愚蠢的人,相反,他是个绝顶聪明的政治家、统治者。他的确是想利用荆轲,他给了荆轲许多利益,很多生活上的享受,他还要荆轲甘心去为他行刺秦王嬴政。因为,无论是太子丹还是荆轲,他们都清楚地知道,对嬴政的刺杀,无论成功与否,荆轲都会死去。让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江山白白浪费一条鲜活的生命,只能竭尽全力地对他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偿。

  所以,为了荆轲的口腹之欲,太子丹毫不心疼地杀了自己的千里马;为了打发荆轲的无聊,而且满足荆轲的虚荣心,太子丹不惜花费万金,让荆轲丢着玩;为了荆轲的一句夸奖,太子丹残忍地将歌女的手剁了下来,送给荆轲……这些行为,都激发了荆轲去为太子丹死的动力。相反,如果太子丹赠给了荆轲千里马、珍馐美味、金银珠宝、良田美宅、娇妻美妾……这样就会腐化荆轲的心灵,使他为了食欲、色欲、占有欲等等无尽的欲望,而消弭了必死之心,这样一来,荆轲必定会贪念财富、美人、家业而贪生怕死,不肯去刺杀嬴政。太子丹所有的“苦心”也就会付之东流了。高明的太子丹就是这样利用了荆轲。可怜荆轲到死也未必知道这其中的猫腻。

  出类拔萃的嫡子

  康熙皇帝宠爱自己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他们感情深厚。赫舍里氏很慈祥,她先后为康熙皇帝生育过两个儿子,但两个儿子都情况不妙。第一个儿子叫承,一直身体不好,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夭折。一年后,皇后怀孕,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三日,在坤宁宫产下了她和康熙皇帝的第二个儿子胤礽。这本来是大喜之事,可没料到,皇后因为产后出现的危症,当天就离开了人世。这个儿子的降生,给康熙皇帝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康熙皇帝怀着喜悦和悲痛的双重心情,徘徊在皇后产房坤宁宫暖阁中。这是康熙皇帝与自己心爱的皇后所见的一面。他看着虚弱的皇后生命渐渐耗尽,也看到了襁褓中粉红娇嫩的婴儿,一个混沌无知的幼小生命,十分可爱地依靠着皇后渐渐冰冷的身子。他万分悲痛,静静地站在那里,泪如雨下,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凄苦、伤感和悲悯。

  皇子胤礽是皇后所生,他一出生,母后就离开了人世。不过,这位皇子却得到了年轻的父亲的特别关爱。康熙皇帝将胤礽留在自己的身边,一起在宫中生活。他亲自照看这个幼小的孩子,看着他一天天成长。康熙皇帝对自己不幸的幼年时光记忆犹新,他自幼就很寂寞,极少得到父皇顺治的关爱和照顾。幼年时代的生活十分凄冷,印象真是太深刻了。所以,康熙皇帝深切知道,虽为一个衣食无忧的皇子也同样渴望着父爱,一个孩子完美的幼年生活是离不开父亲的呵护的。,他对皇后所生的胤礽充满爱怜,倍加体贴、照顾和呵护。

  其实,从皇子的年龄排序上讲,胤礽当时不是皇长子,而是康熙皇帝的次子,在他之上,还有一位地位较低的嫔妃所生的皇子,也就是皇长子胤褆。,胤礽是皇帝与皇后所生,按照古礼所规定就是嫡子。胤褆虽然年长,但却是庶子。古代皇位的继承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立嫡、立长。就是说,先立嫡子,再立长子。康熙皇帝坚定地信守皇位继承法的原则,遵守帝制继位的礼法,选择皇后所生的胤礽作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

  皇次子胤礽十分聪明,才智超出了常人,他的气质、风度和相貌,都是十分出众的,令康熙皇帝非常满意。康熙皇帝为了名正言顺地培养他,就决定早早地确立他的太子身份,养育在身边,重点进行全面地培养和训导。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他就发布诏书,立虚龄只有两岁的胤礽为太子。

  幼年胤礽的聪慧,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之中,令康熙皇帝爱怜不已。他四五岁的时候,康熙皇帝就开始教导他识字、习字和读书。因为,康熙皇帝知道,幼年读书,如日出之光,他本人就是从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的。太子胤礽开始他的读书生活之时,勤奋的康熙皇帝依然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儒学典和理论,,他一直在有意识地引导幼年的胤礽接触这些圣贤书,喜爱这些内可修养身心、外可治国平天下的典。

  可喜的是聪明过人的太子胤礽,十分喜爱父亲,非常愿意接受父皇的调教,令康熙皇帝感觉幸福。太子不仅聪明听话,而且悟性极好,并有超人的读书能力。康熙皇帝十分惊讶地发现,太子的颖慧,超过了他本人年少之时。太子的出类拔萃,使他深感欣慰和鼓舞。

  可以理解,在太子胤礽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身为父亲、以读书为一生事业追求的康熙皇帝十分自豪,面对这样一个天使一样的又是心爱皇后留下的嫡子,作为父亲的康熙皇帝很有成就感,对于王朝的光明未来也很有信心。康熙皇帝常感谢上苍,赐给他大好河山,还赐给他好儿子。他相信,按照古来圣贤的教诲方法,借助儒家典的学习熏陶,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时代引为骄傲的圣明之君,也可以由自己亲手栽培一个充满希望、掌握辉煌未来的太平天子。

  在太子胤礽少年岁月里,康熙皇帝过得非常幸福和充实。每次出行狩猎、巡游,康熙总要把他带在身边,让他跟随在自己的左右,形影相随。康熙乘辇出行的时候,太子总是跟随在御辇之旁。在出行的路上,康熙依然手不释卷,当他读到史子集之中关系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裨益身心的地方之时,都要认真仔细地讲解给太子听,非常耐心地引据典,讲解其本意和微言大义,又是比喻,又是引申,又是论证,直到聪明的太子透彻理解并能举一反三为止。

  令康熙皇帝高兴的是,胤礽不仅总是能够领会父皇的谆谆教诲,而且总能说到要点上,总是用温雅清朗的词语从容不迫地回答,还能将以前讲过的、引用过的和论述过的,巧妙地解答提问,每次答题都是十分圆满。康熙皇帝一天比一天感觉惊讶这个孩子真是天才?所读书,过目不忘;所有讲解,记得清晰;所有听过的知识,随时引用,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太子的谈吐,让侍立一旁、不大精通文理的侍卫们都听得十分神往,有时还不禁手舞足蹈。更让康熙皇帝欣喜的是,太子胤礽随时奉命所作的诗文,文采斐然,文学功夫不凡。太子的天赋,让康熙皇帝有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让太子文武兼备,康熙皇帝亲自指导他学习骑射。

  太子胤礽六岁(虚龄)时,康熙皇帝出于疼爱,特地为他在紫禁城东部的后宫禁地(乾清门东边、景运门外),建造了一座清代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建筑,专门用于培养太子、皇子的地方,赐名毓庆宫,供太子胤礽生活起居和读书学习。毓庆宫的地理位置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它紧挨着后宫禁地的乾清宫,还紧邻着皇帝的家庙它的东墙外是皇室祭祖的奉先殿,西墙外就是斋宫。康熙皇帝选择将毓庆宫建造在这两座供奉着祖先灵位的、肃穆的高大宫殿之间,其本意大概是为了使聪明过人的太子能够体味祖先的艰辛,每天朝乾夕惕,谦虚谨慎,用心去感受列祖列宗对他的期待和重托。

  太子胤礽在十三岁以前,都是在康熙皇帝的身边度过的,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地起居、饮食、读书、学习。康熙皇帝几乎每天都要关心太子的读书学习,教导他功课,听他背诵古文,谈读书心得,临字、作文、写诗。康熙皇帝亲自作太子的文化老师,身体力行,讲读和实践着儒家学说,亲自向他传授儒家典。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对身边的大臣说,他每天必定要做的,有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是清晨之时,前往太皇太后宫中问安。二是召见太子,亲自为太子讲书。皇帝在万机余暇,亲自为皇太子启蒙读书,教授文化,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似乎也是仅此一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