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思想罪中最荒唐的罪名:原来心里有埋怨也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4www.nkfx.cn历史朝代

  1、地下造反

  汉景帝将领周亚夫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镇压结束后,周亚夫仗着军功,不把旁人放在眼里,对景帝也轻慢起来,时常带剑上朝、戎装见驾,让景帝十分不满。后来周亚夫在国政上与汉景帝多有冲突,景帝为了试探他,便命他入宫陪自己吃饭,却不准备餐具,结果周亚夫负气离去,景帝遂生出除掉周亚夫之心。

  公元143年,周亚夫的儿子利用私人关系,从武库中购买了一批铠甲,准备在父亲死后做陪葬,结果被人举报。周亚夫的儿子以谋反的罪名被景帝投入监狱,并牵连到了他本人。廷尉审理案件时,质问周亚夫为什么要私藏兵器造反,周亚夫答“那是我出殡用的陪葬,难道这也算造反吗?”

  廷尉深知上意,便玩味地说“你没死就私藏兵器陪葬,就算活着不造反,死了以后也要在地下造反吧?”周亚夫当场气绝,绝食五天后,在狱中吐血而死。

  2、“腹诽罪”

  “腹诽罪”是典型的欲加之罪汉武帝时,酷吏张汤与大农令颜异交恶。张汤向武帝上报,说颜异对皇帝不敬。武帝遂命张汤审讯颜异。不久就有人佐证,称颜异在会客时,听到客人谈论皇帝的政策多有不妥之处,颜异的嘴唇微动却不作声。于是张汤奏报武帝“颜异身为朝廷命官,见陛下法令不妥,未明言却腹诽不已,应当处死!”武帝下诏诛杀颜异。“腹诽罪”也成为思想罪中最荒唐、最恶毒的罪名。

  3、娶妻当娶阴丽华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人生理想。阴丽华是春秋名相管仲的后人,刘秀在南阳时就十分仰慕她的美貌。刘秀虽然是皇族出身,却家道中落,沦为布衣。在长安城中求学时,刘秀看到了长安禁卫执金吾的车马,不禁心生羡慕,于是写出了这句传世名言。

  后来刘秀与哥哥起兵反对王莽,不久刘秀迎娶阴丽华为妻。但为击败政敌,刘秀又迎娶了郭圣通为妻。称帝之后,由于郭圣通已经为刘秀生下皇子,在阴丽华的劝说下,刘秀被迫放弃结发妻子,册立郭圣通为皇后,改立阴丽华为妃。直到统一天下,刘秀才废掉郭圣通,册封阴丽华为皇后。阴丽华担任皇后二十四年,端庄贤淑,恭俭持家。她和刘秀分分合合的爱情故事也被千古传唱。

  4、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杨震是东汉安帝时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当时主持朝政的是外戚邓骘,他对杨震十分看重,举荐他做官。后来经过多次升迁,杨震被提拔为东莱太守。赴任路上,杨震路过昌邑,县令正是杨震当年举荐的“茂才”王密。

  王密对杨震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专程于深夜前来驿馆拜见杨震,并以十斤黄金为见面礼送给杨震。杨震很不高兴,教训王密说“你我相知已久,你是不是贪官我一清二楚,可我是什么样的人,你难道就不明白吗?”

  王密以为杨震担心事情败露不利,于是谄笑道“所以我才深夜前来,您尽管放心,这件事不会有人知道的。”

  杨震听后冷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又怎么敢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不已,悄悄离开了驿馆。

  5、朕倚魏公如长城

  南宋孝宗即位后,将常年被排挤的主战派老臣张浚重新召回,并赠他少傅荣誉,封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不久又进封魏国公。已做了太上皇的宋高宗赵构对儿子的决定不以为然,认为张浚大言盗名,只不过能在朝中说教而已。孝宗不听,决意重用张浚。

  后来,翰林院学士史浩奏请孝宗,准备在瓜州、采石两地重修防御工事。张浚听后反对道“放着两淮重线不守,却只守一条长江,是在向金人示弱,容易消磨军民士气。不如先营建泗州城固守。”因而同史浩结怨。史浩于是就在担任参知政事时频繁反对张浚,导致孝宗经常不愿采纳张浚的建言。

  张浚曾推荐自己的旧部陈俊卿为宣抚判官,临出行前,孝宗将陈俊卿和张浚的儿子张栻召往宫中会面。当时张浚刚奏请孝宗前往留都建康,向江南百姓昭告北伐大计,并从淮河、山东两地水陆并进,以驻扎西南的名将吴璘辅助进攻金国。孝宗对此深有感触,但他担心赵构的告诫,仍不敢妄议北伐。于是在召见陈俊卿和张栻时,问及张浚的饮食和面容等近况,看他是否还耳聪目明,孝宗还说“朕倚魏公(即张浚)如长城,容不得旁人谣言毁谤。”以此表示对张浚的信任。

  6、瓜蔓抄

  “瓜蔓抄”是朱棣大杀建文帝旧臣的写照。在朱棣即位后,建文大臣景清忍辱接受了御史大夫的任命,被天下人所不齿。景清却心存复仇之火,他私带利刃,想趁着早朝的机会刺杀朱棣,后被朱棣发觉逮捕。景清遂破口大骂,称朱棣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是丧尽人伦的兽行,死后必会受到太祖朱元璋的谴责。朱棣恼羞成怒,将景清磔死诛族,并顺藤摸瓜,连他家乡的邻居乡人也不放过,全数屠杀,使整个村落沦为废墟,时人痛称此暴行为“瓜蔓抄”。

  明太祖朱元璋辣手治贪,官员贪污最严重的刑罚是处死、剥皮,再在人皮里塞些草,放在衙门里以示警诫。

传奇舞曲背后的邙山之战

  据史书记载,兰陵王高肃,名孝瓘,字长恭(约541-573年),北齐大将,乾明元年(560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世称兰陵王。他的一生,谈不上波澜壮阔,也算不得精彩传奇。史书上仅留下了四百多字的记述,有趣的是,在民间的记忆中,兰陵王的形象却是出奇的鲜活。

  其中传说最多的就是这位英俊的王子因为太过俊美,每次冲锋陷阵时,都会戴上一副狰狞的铁面具。这个传说固然生动,可在正史中找不到足够的证据。那么这个煞有介事的传说源头是从何而来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早在唐朝时这个传说就已经定型。崔令钦在《教坊记》里记述“代面”(又称大面)戏起源北齐时,就记载“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而在段安节《乐府杂录》里,进一步演绎“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著面具,后乃百战百胜。”在正史里只是提及邙山大捷后,“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鲜卑族本就能歌善舞,兰陵王又是“音容兼美”,音乐造谐颇高,帐下的军士填词谱曲,鼓舞士气,自在情理之中。史书中的记载兰陵王所经历的战争只有两三次,而其借以名垂青史的“邙山大捷”也是与北齐名将段韶、斛律光一起取得的,主导战役的将领不是他,而应该是太师段韶。

  公元564年,北周宇文护联合突厥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皇帝高湛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先派出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后又调派太师段韶与之会师。会师后,北齐以兰陵王为中军居高临下以待周军,周军前队是步卒,遂踊跃上山。段韶用计,且战且走,将周兵引至深谷,始命各军下马奋击,此时周军锐气已衰,霎时瓦解,或坠崖,或投溪,伤毙无数,余众俱遁。兰陵王高长恭领五百骑士,左冲右突,突入洛阳城下围栅,仰呼守卒,城上人不识是谁。直到兰陵王免胄相示,乃相率鼓舞,缒下弓弩手数百名,接应兰陵王。周将无心恋战,便撤围遁去,委弃营幕甲仗,自邙山至谷水,沿途三十里间,累累不绝。兰陵王深入敌后的英勇在其后《兰陵王入阵曲》的演绎下,逐渐名扬天下。当时北齐军服尚红,北周军服尚黑,试想一下,五百红袍重甲铁骑,如一股赤色的怒潮,在“四合如黑云”的北周军重阵里席卷而过,那阵势是怎样的震撼。这场史称“邙山大捷”的战役,终以北齐军全面胜利而告终。兰陵王也一战成名,由并州刺史晋升为尚书令,从此登上北齐的政治舞台。

  美貌背后的神秘身世

  演绎此战的名曲《兰陵王入阵曲》在唐代歌舞戏“代面”表演时,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头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载歌载舞,作种种指挥、击刺的姿态,其夸张的面具被认为是戏曲脸谱的发端。慷慨激昂的“兰陵王”题材也曾被搬入军傩,在大傩仪式上宣示军威国力。

  今天日本《兰陵王》乐舞中的假面双眼、额部可以活动,是受到唐代以来的金眼神狮(舞狮驱傩)傩面具影响。

  兰陵王标志性的面具在史书其实明确记载只是头盔。史载“长恭免胄示之面”。胄为何物?“胄”是北齐时期流行的一种带有面甲的头盔,可以遮挡面部,而且并非是兰陵王所独有,史书中的东魏、北齐、西魏都有带有“铁面”装备的军人出现。
兰陵王本是北齐高祖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之子,在高澄的六个儿子中,唯有兰陵王的母亲没有姓氏,这就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想。当时人们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没有什么避讳的,即使母亲是妓女也没什么关系,兰陵王弟弟安德王的母亲为“广阳王妓也”,尚知明确姓氏,难道兰陵王母亲的地位低得连妓女也不如吗?

  有人猜想兰陵王的母亲也许是西域胡女。在东魏、北齐时期,朝廷和军队内吸纳了很多胡人,如北齐大将斛律金、斛律光父子都是胡人,都没有姓氏,斛律是其部落名。兰陵王的母亲很有可能是一个普通的胡人女子,本身就没有姓氏。,上天赐予兰陵王一种混血儿才有的柔美容貌,使人一见惊艳,《北齐书》、《北史》说兰陵王“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以至于需要用“代面”遮面立威,可见他的长相绝不是普通的美,而应是白皙阴柔。从这一点推测,兰陵王的母亲很可能是一个白种胡人女子,而且极有可能是白色人种,似乎也只有这样,兰陵王的白、美才解释得通。这样看来,兰陵王可能就是汉人、鲜卑人、西域胡人等多个种族的混血儿。

  兰陵王的神秘出身并没有使得他受到特别的照顾,但也没受到什么歧视或迫害,从出土的《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志》记载以及兰陵王后来的表现看,他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并且在皇族的庇护下,仕途也比较顺利。但这位北齐大牌“高富帅”身上,却显示出了难得的平民气质,如史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这说明他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北齐书》还记载了一个关于兰陵王很“平民化”的动人细节,说是有一次他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兰陵王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

  如履薄冰存身帝王家

  兰陵王纵是容貌绝佳,军功显赫,可依然无法改变他的悲剧式宿命。对他而言,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北齐自建国以来,短短28年间,就换了六个皇帝,叔侄间彼此折磨,相互残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也一个赛一个疯狂。这也使得兰陵王终其一生,一直小心翼翼,想尽一切办法以求自保。“邙山大捷”后,武成帝赏其功,为他买来美妾20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过张扬、遭人嫉妒。,在出任司州牧、青瀛二州刺史等地方官时,“颇受财货”,也是想假借“贪残”的坏名声自毁形象,以免自己“威声太重”而功高震主。,无论兰陵王如何谨慎小心,仍不能消除后主高纬对他的猜忌。高纬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故做关切地问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一听,深受感动,说“家事亲切,不觉遂然。”这句表忠心的话却触到了高纬的忌讳。高纬开始猜忌兰陵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取而代之。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送来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王妃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劝他“何不求见天颜?”兰陵王心里很明白这个办法有多天真,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饮鸩而死。

兰陵王死了,江湖上却到处是他的传说。随着一首《兰陵王入阵曲》,被从古至今深谙武士之道的人们所敬仰,并传之于四海。《兰陵王入阵曲》唐时传入日本,成为岛国的保留剧目。1992年,时值《兰陵王入阵曲》诞生1428周年,日本雅乐团访问河北磁县,到兰陵王墓地参拜、供奉演出了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这一切可能都与兰陵王无关。可善良的人们,还是情愿相信这位悲情的英俊王子,曾经就是戴着这样华丽的面具冲锋陷阵的,因为相信这样的传奇,历史就会多点感人的温暖,少些寒心的黯然。

  北齐的兰陵王活了多久?

  兰陵王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之孙高肃。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兰陵王相貌俊,武艺高强,屡建战功。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忌其威武功高,恐皇位被夺,于公573年用毒酒杀豁口了这位仅30岁的名将。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其时,兰陵王仅30岁,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