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勃轶事:滕王阁序千金难买一字
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因妙用一字而倍受后人称赞的事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等等。但很少听说缺出来一个字不写,也同样受人称赞的事例,,却确确实实有这样的事。
很多朋友都读过唐代文学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在文坛留下了千古美谈。而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缺了一个字却引起人们百般猜测、补充,竟以千金悬赏,却鲜为人知。
这话还得从王勃那次到南昌说起。王勃到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滕王阁序》,写了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 自流。
这首诗境界远大,文笔优美,实非一般诗可比。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王勃却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呈上序诗便扬长而去,直奔江边。
当人们慢慢欣赏这首诗时,却有人忽然叫道“怎么结尾空了一个字没有写?”众人近前一看,果然看见诗末空了一个字。阎公道“只怕是我等轻慢了王郎,故空一字作难大家来猜,大家就猜猜罢。”
众人在赞叹之余也纷纷跃跃欲试。有人便说是个“独”字,有人说是“船”字。问到阎公的女婿吴子章,他冥想苦思了好久,说是个“水”字。阎公面露不悦之色,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论;水字太露,毫无诗意。”众人琢磨良久,竟然没有想出佳句来。
阎公一边叹息一边若有所思地问“此时王勃船到何处?”衙卫答“最快可到丰城。”
阎公一听,面色一喜,急忙下令“你快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衙卫得了都督之命,快马加鞭,追上王勃。衙卫说明来意,王勃笑之,说“王勃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
衙卫回到府衙,在阎都督面前伸开巴掌,竟空无一字。阎公猛然自语“怎么会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呢?千金难买一字啊!”猛然一惊,莫非是一“空”字。
“妙哉!好一个‘空’字!”众人附和称赞,“绝妙!奇才!”
阎都督拍案称绝“‘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个‘空’字用得妙,万千感慨,尽在这个‘空’字上。”
从1956年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到文革期间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再到2014年岁末的3D大片《智取威虎山》,一个艺术形象跨越58年,至今仍引人注目和遐想,那就是“杨子荣”。
谁是杨子荣?围绕杨子荣有多少的故事?杨子荣在各种艺术载体上有怎样的演变发展?徐老怪为什么对杨子荣感兴趣?趣谈网小编呕心沥血收集大量资料,为你补足功课。
一、1956年——“杨子荣”的诞生小说《林海雪原》
要讲《智取威虎山》,必然从原著《林海雪原》讲起。很多人都知道,这部长篇小说是作家曲波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提醒不是踢球那个曲波丫),但很少有人认识另一个人龙世辉。
曲波(1923-2002),山东省蓬莱市人。15岁成了小八路。1943年进入胶东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做报社记者(趣谈网小编同行啊)。1945年,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
1946年冬,他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地区茫茫林海皑皑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做斗争,并最终灭之。这就是《林海雪原》的生活基础与现实题材,杨子荣就是曲波的战友。
1952年到1956年,曲波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曲波
那么龙世辉是谁呢?曲波的书稿原名《林海雪原荡匪记》,辗转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后,积压很久无人过问,被一名年轻编辑发现,并亲自进行了大量修改,最终定名《林海雪原》出版。
这位编辑就是龙世辉,他在情节结构、语言风格、人物设置方面都进行了较多改动,其中一处就是“小白鸽”白茹的加入,“少剑波雪夜萌情心”等情节大大丰富了原著的内容和吸引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龙世辉就没有《林海雪原》。
龙世辉
粗略统计,至1964年《林海雪原》印量达156万册。这并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对比一下郭敬明2011年《小时代3.0刺金时代》,全国首发,首印量就是160万册。但后来,书中的杨子荣、少剑波、高波、白茹等一批英雄人物闻名海内外,靠的就是多种艺术形式协同作战。
二、1958年——最早的改编者话剧《林海雪原》
1958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林海雪原》改编为同名话剧,总导演焦菊隐,演员包括童弟(少剑波)、童超(杨子荣)、胡宗温(白茹)等。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其中的亮点朗诵者正是在当前话剧界德高望重的,蓝-天-野!
这部话剧在整个《林海雪原》的发展史上都是较为平淡的一笔,但此话剧在上海的演出倒是激发了上海京剧院的灵感,这才有了以后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