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蜀汉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失荆州和夷陵之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刘璋担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刘备的兵马抵御曹操。于是刘备让诸葛亮和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于是孔明总守荆州,关羽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飞领四郡巡江,赵云屯江陵,镇。玄德令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玄德自与刘封、关平在中军,庞统为军师,马步兵五万起程西行。临行前,忽廖化引一军来降。玄德便教廖化辅佐云长,以拒曹操。这一年冬月,刘璋迎刘备入蜀,刘备和刘璋称兄道弟,非常亲热。庞统、法正再三向刘备建议在酒席上杀掉刘璋,夺取西川。可刘备怎么也不忍心下手。
不久传来消息,曹操出兵南征,要报赤壁之仇。刘备大惊,准备夺取西川,作为以后立足的根基。谁知,刘璋察觉了刘备的意图,命令各关口严加把守,以拒刘备,还在落凤坡射死了刘备的军师----庞统。情况突变,刘备即刻派关平前往荆州 ,请诸葛亮速速进川。诸葛亮便让关羽来守荆州 。随后,诸葛亮命张飞领兵一万,从大路杀向西川的巴郡 。
关羽大意失荆州
讲到关羽大意失荆州(公元216年),好像有一句歇后语“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这好像是关羽大意了,荆州才会失掉。难道真是因为关羽太大意了,所以才会使荆州的三郡(南郡、武陵、零陵)落入东吴之手吗?导致他败走麦城,死于东吴之手。荆州十分重要,它北拒汉陔,历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据天时地利,对蜀吴两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关羽的一时大意,不仅使他失了这样一块宝地,也给他自己提前捕了一条走向死亡的道路。
赵云似乎是最早考虑的人选。当时赵云经过长坂坡的严峻考验,复杂多变的混乱局势中救刘备的独子,舍弃刘备的夫人,至少表明赵云的政治头脑十分清醒而坚定;千军万马、血染战袍、历尽艰苦磨难显示出赵云对主子的忠心耿耿;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匹马纵横充分证明赵云的战斗能力——实万人敌也!看来赵云才是守荆州的最佳人选,赵云没有关羽那么大意,让他来守荆州,则荆州应该不会失掉。刘备之所以没让赵云来守荆州,而让关羽来守荆州,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赵云的最大缺陷是赵云没有来和刘备“桃园结义”。刘备让这个对主子忠心耿耿而又心如铁石,自己又相信有不太相信的赵云来守荆州,刘备不太放心。
,关羽却是犯了一连串的管理失误才丢掉荆州,而且为整个蜀汉集团带来了巨大的负面结果——刘备从西川起兵东征为他报仇,却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兵败夷陵。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是,雄割荆、益二州,外联东吴,内修政治,然后两道北伐,统一中原,恢复汉室。因为关羽的“大意”,“隆中对”的战略完全被破坏,两道北伐成了六出祁山,蜀汉大业终于无法完成。最糟糕的是,(公元215年)刘备、孙权争夺荆州。孙权之前借给刘备的荆州,刘备说是取了西川,再还荆州,没想到,刘备取了西川后,居然不还荆州。惹怒了孙权。既然荆州是孙权,刘备就应该把荆州还给人家,和孙权一起来抗曹魏。 孙权本想将他儿子和关羽的女儿成亲,然后,孙权再和关羽一起计议共破曹操。这不就是一件好事。谁知,云长却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结果,惹怒了孙权。孙权便助曹操取荆州。关羽就算不同意也不要骂人呀!关羽结果败走麦城。这是使蜀汉无法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
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夷陵之战
(公元221—222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而向东吴展开的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国(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刘玄德即了帝位,统精兵七十五万 伐吴(实际上蜀汉约四万多人,东吴约五万多人) 陆逊采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采用火攻的方式,火烧蜀汉连营七百里。(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削,此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夷陵之战概况刘备 先胜后败
陆逊 先败后胜
蜀汉的惨败使蜀汉永远失去荆州,正因为失荆州而导致夷陵之战的惨败。猇亭濒临长江,是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块冲积 平原,因猇亭之战而出名。刘备移寨山林,陆逊以火攻之,连破四十余营。猇亭之败,令蜀汉元气大伤。交战地 @夷陵 (今湖北宜昌东南), @猇亭 (今湖北宜都北)。汉中争夺战后,曹魏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从川北打开魏蜀对峙的僵局。机动兵力占优势的蜀军可以从东西两面夹击曹魏。正如“隆中对”所说(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所以,刘备攻吴,不是该不该打的问题。而是不得不打。从战略全局看,荆州对蜀汉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了荆州,蜀国只有益州一隅之地,更显的国小民寡。
东吴孙权占领了荆州,破坏了诸葛亮的隆中战略(《隆中对》说“北拒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所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西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城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使刘备不具备统一的条件,刘备若想灭曹魏或者灭孙吴,按照《隆中对》来说,他都必须夺回荆州否则他只能依靠蜀道难割据一方。刘备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帝业,还是报国仇家恨,他都必须夺回荆州,由于他过于急切的想夺回荆州,在蜀国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刘备就匆忙发兵了。
刘备丢失了荆州,失去了长江上游对东吴的压迫,也失去了东线抵御曹魏的长江天险。蜀国在东线就只有江州了。刘备的判断没有错,与其等到将来困死,不如趁东吴在荆人心未定,大将新死,士卒损耗未能得到补充之时,举全国之兵夺回荆州。可是刘备本人的打仗水平实在有限的可以,陆逊说他“前后行军,败多成少”,那已经很给他面子了,他在汉中争夺战中的出色表现,那要归功于法正的辅助(刘备军的参谋长,先是庞统,后是法正,诸葛亮是在北伐时,才掌握军权的)。刘备判断当时是攻打东吴的最佳时期,目标是整个长江以南,而不单单是荆州,所以,不认同因关羽之死而正在气头不听劝正一说法,要是气两年的话,人早就没了。战场上刘备是败了。但不表示刘备这个计策是错的,刘备的计策肯定是正确的但时机不到,反而成就了陆逊,所谓人算不天算。所以,我认为刘备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采用正确的破敌方法——火攻,所以能打败蜀军的攻击,取得了的胜利。夷陵之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来看,亦打破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可能,给日后吴蜀两国的先后覆灭埋下了伏笔。
反过来看蜀国,刘备取得益州汉中的时间尚且不久,百废待兴,国民生产刚见起色,国家没有过多的粮食储备。刘备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愤怒而挑起的这场战争。天时地利人和,蜀国没一个条件具备。所以,蜀国失败是必然的。
刘备一生败战无数,但极少有全军覆没的,夷陵之战却输得干干净净,原因只有一个,轻敌。如果他不轻视陆逊也就不会用十分冒险的连营计划,也不会在陆逊攻击自己的致命缺点时仍坚持作战,更不会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还妄图反败为胜,毁掉自己一世英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实际上,“夷陵之战”最主要的原因这就是刘备不听劝阻、独断专行导致了决策性的错误,对于蜀国的打击是致命的,等于亲手葬送了几十年无数人辛苦打下来的蜀国基业,以至于后来的诸葛亮六出祁山打着“克服中原,光复汉室”的旗号,在伤了国家根本后再也难以从愿。
蜀国在出征之前,不论兵力、国力、物力都不落后于魏国。而且此时攻打魏国,可以借着“光复汉室”之名出师。蜀军败退后,全国的国力迅速衰退,而且由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当上了国君,这为将来的蜀国埋下了很深的祸根。所以,夷陵之战才是奠定天下三分最重要的一个战役。这一场战斗把蜀的上升势头强按了下来,从此三分天下,唯魏独大。蜀国元气大伤后,从此走下破路了。蜀汉的实力最强在失荆州之前,但蜀属荆州是最穷弱的地方,加上刘备带兵入蜀,兵力实则不强。
刘备败夷陵,关羽失荆州,造成《隆中对》无法实现,从此,蜀国由鼎盛走向了低谷,虽然,后有孔明和姜维苦力支持着局面,但已为蜀汉40多年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蜀只占有一益州,虽说是当时最大的州分,地势也最为险要,但东吴有三州,魏有九州,蜀可谓是最弱小的政权。益州处於相落后的地区,所以蜀无论从人口、资源、军力、人才、后备等反面实力都不如中原的曹魏。蜀全国的兵力加起来不过十万,只是曹魏的五分之一,而曹魏能出兵攻打蜀的的兵士有近20万。
蜀国后期,从建国到后期人才几乎所剩无几了,快要凋零了,已经严重缺少人才了。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一说。再加上蜀国后期政治的腐败,还有的是,蜀汉政治内部的矛盾在后期时非常激烈。
姜维的九伐中原,收复汉室。反而大大地损耗了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被动局面,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刘备为什么会在夷陵之战败给陆逊?
一、从战略上谈第一 刘备支持关羽伐吴,变恶两国关系,这是违反孔明隆中对的终旨一西和诸戒,南据夷陵,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政治方针,在自己力量尚未像魏那么强的情况下促使吴国在一段时间内改变策略,向魏称臣,提前了谋取荆州全境的行动,第二 关羽失败,他没有预先防御,使自巫以下沿江战略要地尽失,吴方控制道沿江地区,蜀军如果深入,自然便有被夹于狭地和被断绝后路之虞,因而他不得不连营向前,第三 由于自己失误,孟达降魏,失掉荆州三郡,从而失去了可派另部自汉江而下、进而威胁武昌军事形势,第四 两面作战,兵力分散。这一点,孙权就好得多了,他上书曹操称说天命,进而向魏称臣。刘备却是两面作战孙吴、曹魏,曹操虽然撤了兵,并不代表不再攻蜀,因为曹操还具有攻击汉中的势力。,要对坑两地是不容易的。除了,第四刘备在这次战争不听很多臣子劝言。
偏将军黄权深恐长驱有失,试图动刘备稳打,因和刘备说“吴人水军顺流,进易难退,臣请以先驱以会寇,陛下宜为后镇。”刘备没有听从黄权,还说黄权阻军,即以黄权为镇北将军以防魏侵入。赵云再和刘备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今先灭魏,则吴自服。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陛下以天下为重。”刘备也不听。而且,赵子龙和黄权都是刘备的爱将,他竟然因关羽之死而失去了众将之言。有两原因,一是他真的因为关羽而失去理性,而是刚夺得汉中便失去了荆州,求胜心切。想快夺回自己失去的地方而失去理性。
第五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刘备不仅获得了据有巴蜀的全面胜利,而且在对魏战争中也取得了许多成功,先是张飞大破魏将张郃于宕渠,继而进屯阳平关,破斩魏将夏侯渊,赵云又设伏击魏兵。一时间,刘备的心气甚足,甚至对于一向也很怕的曹操不放在眼里,那,孙权会不会放在眼内?就这样,不严肃地考虑周密的布兵、进军规划。
夷陵之战,刘备带了70多万人(蜀国应该没有这么多兵),蜀国兵力大概八九万。
兵力投入蜀汉前锋冯习、张南4万,江北黄权5千,蛮兵沙摩柯数千,江南夷道2万,刘备身边1万,共八万多。
孙吴朱然江陵5千,北方潘璋数千,孙恒江南夷道数千,步骘荆南数千,陆逊身边3万,共5万多。
战役结果刘备大败,3路撤回白帝城,黄权降魏。
夷陵之战为什么对蜀国伤害难么大?
诸葛亮和刘备后期的政治目标不同诸葛亮志在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六出北伐可见)。刘备志在建立政权,割据一方。所以夷陵之战之前,诸葛亮不受信任(所以刘备入川前,出征带庞统。入川后,带法正)。战败之后,诸葛亮只说如果法孝直(法正)在,就不至于如此。(夷陵之战前法正已死。)可见这一点。
所以蜀国之所以哀亡,就是因为选错战略。蜀军在出征之前,其实国力本来就是三国中较弱的一方。蜀国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刘备他们是应该打防守反击的。可是刘备死后,诸葛亮还是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六出祁山。最终导致蜀国国力衰退。,刘备的死也是一个转折点,最重要的是他的后继者。
蜀汉失荆州三郡,那是必然的、虽说也有关羽的责任、不过最重要的是蜀国强大了的原因、荆州四战之地,东连江东六郡、西连益川、南连交州之地,北连汝南一郡,可能大多的人都认为吴国夺荆州是背信弃义是不?如果这样认为,那你们一开始就是把吴丶魏当成反派了,可是三国中有反派和正义使者吗?吴夺荆州那是必然,因为吴国不想被灭,两川之地,蜀国国土已不下于曹操治下的4州之地,荆州益州天下最富饶的两州虽然蜀国只得了三郡,你们想想如果荆州不失,蜀汉在平定了南中三郡和交州一郡,那其国土就差不多是魏国国土的二分之1.4左右了,不要跟我说蜀国不会攻交州,在刘备建国后,蜀汉就设了交州刺史这个官了,所以说东吴必须夺荆州,不然等待孙权的后果 绝对是灭国。蜀立于隆中策、灭于隆中策,当权着不能看清形势,诸葛亮的错误判断,把孙权当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