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制度的三大死穴:重文轻武导致了最后的亡
宋朝的灭亡宋朝(960—1279年)是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人不在少数。宋朝是历史上的黄金时期。那么宋朝又是为何会灭亡呢?
北宋立国之初,太祖赵匡胤便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这一圣谕促进了宋朝商业、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科技、文化、艺术、城市化建设和对外贸易等的全面进步,使宋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封建朝代。
北宋时期,全国人口约7000~8000万,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10万人口的城市达到40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有汴京、临安、长安、洛阳和南京5个,城市化率达到30%。经济空前繁荣,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实现了富国的目标。据记载,宋朝的年均财政收入为8000万贯钱以上(当时1两白银=1贯铜钱),这是我国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法比拟的。为减轻携带现钱的负担,在世界上推出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我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印刷、火药都是在宋朝发明的;各种矿产大量开采,冶炼技术蓬勃发展,有色金属得到广泛使用;一大批世界首创性的制造厂,如造船厂、造纸厂、火器厂、印刷厂、织布厂等相继问世。航海、造船、医药、工艺、瓷器、农技、丝绸工艺等遥遥领先于世界。
宋代还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广州、杭州、明州、温州、泉州、密州、华亭海各设市舶司门,管理海外贸易。与通商的有占城、真蜡、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欧亚地区五十八个国家。
“富国强兵”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富裕的宋朝,似乎也没有忘记对国防的投入。宋朝每年国防开支极为庞大,和平时代为2000万贯钱,战时达到3000万贯钱以上。凭借高昂的军费开支,常年养备着装备精良的过百万的军队,还拥有一大批如宗泽、岳飞、韩世忠、文天祥等甘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将领。
,就是这么个富饶、军费开销庞大的国家,竟然屡屡败于那些人口不过几百万人的异族,亡国。这到底是为什么?翻阅历史,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1、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众所周知,社会经济越发展,物质越丰富,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人们的私心惰性就会越发强烈,贪图享受、精神颓废就会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景象,千年后仍让世人惊叹不已。宋朝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中产阶级。国难来临时,他们和精英阶层一样,依然是享乐至上。“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就是那种无视国难、“醉生梦死”的真实写照!
优越的物质条件常常使人们过多地强调个人利益而无视国家利益,甚至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直至卖国求荣。于是,宋朝就成了我国历史上巨奸佞臣最多的朝代之一。大名鼎鼎的巨奸有丁谓、蔡京、童贯、高俅、丁大全、陈大方、胡大昌、贾似道等,还有张邦昌、秦桧等卖国奸贼。奸党国贼对上糊弄昏君,对下妖言惑众,祸国殃民。
而北方游牧民族,由于刚刚走出氏族社会、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在物质和文化上处于落后地位,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爬冰卧雪是家常便饭,千里跋涉更是习以为常,这些练就了他们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物质条件的匮乏与落后,促使他们将掠夺作为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故而不畏生死,时刻保持着强劲的扩张和掠夺斗志。他们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是养尊处优的宋朝贵族和穿上军装的农民永远也比不上的。
2、对武将不信任
由于宋朝的江山就是后周武将赵匡胤发动政变而夺取的,所以宋朝统治者非常忌讳武将拥兵自重。为了防范武将威胁其政权,实行了“兵将分离”制度,尽管军队过百万,但却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种违背军事原则的屯兵做法,疏远了官兵关系,降低了指挥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大大削弱了战斗力。这是宋朝军力孱弱的重要原因。,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宋朝皇帝严重违反这个军事指挥原则,对自己的大将一点也不信任,派出去的大将,还没打几个月就赶紧招回来,再换一个去,生怕他们造反,结果一败再败。汉朝和唐朝为何强大?唐朝李靖长年带领十万精骑在外作战,唐太宗对他很放心;汉朝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也是一百个放心。
再看看当时的少数民族军队。他们大都是军政一体、军民一体,其民皆兵、其兵皆民。广大牧民平时劳动,战时则跨马弯弓投入战斗。各部落的首领既是生产生活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这种生产、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有效地解决了国小力单、兵源不足、指挥不便等矛盾,把部落变成了大兵营,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3、没有强大的骑兵
冷兵器时代,没有强大的骑兵就没有强大的军力。宋朝的经济虽然强大,却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强大的骑兵,就算是抗金英雄岳飞辖下的骑兵也不过三千左右,其他部队的骑兵就更少了。这种“重步轻骑”的指导思想,让宋军在战场上机动能力很差,时时陷于被动。
而无论是西夏、金、辽还是蒙元,他们都是北方少数民族,都拥有强大、机动、快速的骑兵。他们的部队机动性强,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宋军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善于远距离包抄迂回和分进合击战术,战斗素质和技能极为惊人,铁蹄践踏之处,无不望风披靡。
历史一再证明,富并不是强,一个没有尚武精神、没有强大国防作后盾的民族,即使经济再繁荣强大,文化再灿烂辉煌,也是人家的盘中餐。历朝历代,没有武功,哪有文治?而宋代统治者推行的“重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使文化发展到空前高度,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王安石、司马光、柳永、辛弃疾、李清照等大家灿若星河。就连那些大小官员平时也以附庸风雅为能事,对咬文嚼字、卖弄文采、风花雪月、浅斟低唱等乐此不疲。而一旦国家危机,就推诿扯皮,束手无策,甚至奴颜婢膝,卑躬屈节。由于文气过重,武功萎靡,最终惨遭屠杀,被蒙元所灭!
曹彬与曹翰,都是宋朝初年的大将,他们因为心地和行为不同,结果有天渊之别。大将曹彬因为仁慈爱民,积下阴德,所以子孙都很显达。而曹翰则残暴嗜杀,罪孽深重,所以下场凄惨,死后做猪被杀,子孙流为乞丐。由此可见,善恶报应,昭然不爽。
曹彬统兵戒杀,高寿且子孙发达
曹彬是宋朝的一位开国大将,帮助宋太祖平定天下,颇有一番汗马功劳。
有一天,曹彬遇见高士陈抟希夷先生,陈希夷是很有学问的人,善于相术,看了曹彬的相,对他说‘你的边城骨隆起,印堂宽阔,目长光显,必主早年富贵。所忌的是颐削口垂,没有晚福,凡出兵作战,宜开一面之网,或可培植一些晚福!’曹彬听了陈希夷的一番话,颇以为然。
起初曹彬带兵攻蜀,占领遂宁,他部下的将士都主张要屠城,曹彬严令禁止屠杀。士兵们掳获了敌人的妇女,他下令辟室妥慎保护,绝对不许有奸淫非礼的行为。到了战事停止以后,对于有家可归的妇女,给资遣回;无家可归的妇女,也都替她们备礼择配嫁人。民众们都很感谢曹公的德政。
后来曹彬奉命征伐江南,因不忍生灵涂炭,假病不肯就职。同僚的武将们都纷纷去问候他的疾病,曹彬对问疾的将士们说‘我的疾病,决不是吃药能够治愈,只要你们各人诚心诚意地自己发誓,攻克江南之日,决不妄杀一人,那么我的疾病就可痊愈了。’许多将士们听了曹彬的话,大家对天焚香为誓,攻克江南之日,相戒不许妄杀一人。哪知这竟争取了江南的人心,民众们都箪食壶桨以迎王师,不以武力克复江南,保全了千千万万的人命。
胜利凯旋,曹彬又与陈抟相遇,陈抟对他说‘数年前我看你的相,颐削口垂,那时我认定你没有晚福。可是现在你的相已改变,口角颐丰,金光聚耀于面目须眉,必能增禄延寿,后福无量。’曹彬问‘怎样叫做金光呢?’陈抟答‘金光就是德光,其色如紫光晃亮。人若阴德有感,面现金光,眉现彩光,目现神光,发现毫光,色现祥光。其气外明而内彻,不独增寿,当荫子孙远福。’
果然不出陈希夷的预言,曹彬晚景甚佳,享高寿而卒,追封济阳郡王。儿子共有九人,长儿玮、次儿琮、三儿璨,都是一代名将,幼儿□,也追封王爵,子子孙孙昌盛无比。
《历史感应统纪》如此赞叹曹彬云“其示病也,正如维摩诘经所谓,因众生病,是故我病,一切众生疾疗,我疾乃疗,存心仁厚如此。古称三世为将,道家所忌,若彬之为将,正可广作功德,何忌焉!”
(取材自《历史感应统记》、《德育古鉴》、《相法秘传》
曹翰屠城,世世作猪,子孙多为乞丐
曹翰是宋朝初年的武将,他曾带兵围攻江州四月,活捉指挥胡则,把胡则杀了以后,又纵兵屠城,肆意烧杀,掳掠民间财宝,良民被杀者不计其数。
曹翰死后不久,子孙大多流为乞丐。与曹翰相反,当时的大将曹彬因为仁慈爱民,所以子孙都很显达。由此可见,善恶报应,昭然不爽。
苏州人刘锡元,在明朝万历壬子年秋间,在贵州担任房考官,回乡的时候,船经湖南,梦见一长脸人对他说“我是宋朝的将军曹翰,前生在唐朝时是一商人,偶而经过寺院,看到法师讲经,发心设斋供养,并且听经半日。由于这一善因,后世做过几世官吏,到了宋朝又做偏将军,就是曹翰,因为攻伐江州不下,怒而屠城,种了这样的杀业,世世堕落为猪,在你的佃户家中,曾经承蒙你救活我,现在你停船的地方,明天第一只受宰杀的猪,那就是我。有缘与你相遇,哀求你发发慈悲心,救救我的命!”
刘锡元从梦中惊醒过来,看到停船的地方,岸上果然是杀猪的屠场,一会儿,抬出一只猪,呼叫声很大。刘锡元用钱向屠户赎来,带回苏州,送到阊门放生园中放生。不论什么人,只要喊一声“曹翰”,那只猪就会昂首摇尾地答应。当时苏州有成千成万的人都曾亲眼目睹这件事。
曹翰因恶业而世世做猪被人宰杀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