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地方政权有哪些
历史朝代 2023-03-26 12:39www.nkfx.cn历史朝代
地方政权的理论基础,意指地方政权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属之所在。地方政权是宪政蓝图中不容忽视的基本因子,准确地界定其理论基础对其前提条件的奠定,以及发展旨趣的明晰都具有不言而喻的价值。那么周朝的地方政权有哪些?
周朝的地方政权:诸侯国 周初封国中,姬姓诸侯国数量最多,《荀子儒效》篇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又说: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大概共封了五六十个新国。姬姓诸侯国中,多为文、武、周公之胤,且多为周公旦摄政时所封。 出自文王之诸侯国主要有: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郇等; 出自武王之诸侯国,主要有:邗、晋、应、韩等; 出自周公旦之诸侯国,主要有:鲁、凡、蒋、邢、茅、胙、祭 异姓诸侯国多为功臣、前代贤王和归附小国,主要有:齐、吕、申、陈、宋、蓟、焦、祝、杞、纪、许、楚等。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诸侯国,如越、英、舒、黄、江、息、徐、莒、奄、郯、莱、六、郧、孤竹、邾、缯、祝其、费、颛臾、鲜于等。他或过于弱小,为大国之附庸,如郯、颛臾等;或周初不承认周王室而遭到镇压,成为周王朝之诸侯国,如奄、徐等;或者实力虽有,但因各种原因并不周王朝所承认为有资格为独立诸侯国,如邾国。 以上为周初封建之国,西周自康王之后分封逐渐减少,其主要分封之诸侯国主要有:郑、梁、秦。 以上诸侯国中,最重要之诸侯国有:齐、楚、秦、晋,此四国于春秋之时发展成为一流强国。尤其楚、晋两国,春秋末期,有一统天下之势及能力者唯此二国。然战国初期,晋国轰然倒塌,一分为三;而楚国则自楚威王之后,虽挟灭越之威,但却风光不在,屡为秦国所败,国势日削。 西周时期,畿内诸侯多称伯,如芮伯、郑伯等;畿外诸侯多称侯,如鲁、卫之君称鲁侯、卫侯。侯、伯当是爵位名称,西周时期称公的较为普遍,王朝中的大臣都称公,如周公、召公,公在当时也可能是一种爵位。周代真正的五等爵,有人考证就是被后人说的畿服制的侯、甸、男、采、卫。这种说法虽尚有可疑之点,但大致不错。 按照周制,大国诸侯有时还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卫康叔为周司寇,西周末期郑桓公为周司徒,都是其例。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相等,还有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 周天子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威,诸侯还能听命纳贡。《左传》昭公十三年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除贡纳外,还需朝觐述职,出兵从征。周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有时还向诸侯国派遣监国的使臣,与诸侯并称为诸侯、诸监。 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王室本身还要依附当时之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周郑交质与射桓王肩,更让周天子之仅存之威严也亦丧失。然列国之诸侯在名义上仍为周王之臣属,除楚国之外,多无谮越称王之举。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为自己本国利益服务,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号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实则行扩张兼并之实。进入战国之后,国家兼并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诸侯国,仅剩20多个,其中最大者七,号为战国七雄。战国之世,除魏惠王、齐威王曾有朝周之举,然亦是作秀,其他诸侯国之国君已再无朝周之举。 周朝的地方政权:乡里 春秋时期,随着国野区别的逐渐消失,当时的公社形式也就逐渐发展到了书社阶段。书社是公社向地方行政单位之乡、里过渡的一种形式。在春秋时期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了邻、里、乡、党的单位,乡下有党,里下有邻,但乡与里的关系,不甚清楚。当时的邻、里、乡、党,有时并列,有时交织,又时称邻里,时称乡党。这种互混,正是一种新制度产生时期的正常现象,并不足奇。 乡是郊内国人居住的聚落,原来本指一个公社组织;党谓族类无服者(《礼记丧服》郑注),说明它是因族而成,族党关系密切,多相连称,是为有血缘关系之人组成之公社。一旦其中一人出事,往往同党之人多受牵连,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云:尽杀奕氏之族党。昭公二十七年又云:尽灭郤氏之族党。 上一篇:【周朝服饰是怎样的】周朝服饰介绍
下一篇:【周朝的礼乐制度介绍】周朝的礼乐制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