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礼乐制度介绍】周朝的礼乐制度简介
历史朝代 2023-03-26 12:39www.nkfx.cn历史朝代
礼乐制度曾经是周朝社会生活的支撑。它既有理想层面的东西,也有现实层面的东西,以下是趣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朝的礼乐制度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周朝的礼乐制度介绍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旦是位德才兼备并且忠心耿耿的臣子,曹操曾于《短歌行》中曾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赞扬他的忠诚与认真。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
孔子 关礼乐的完善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它所培养的对象是王和诸侯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主要教授学员们学习六代乐舞与小舞。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让他们真正去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 礼乐制度盛行于的商周时期,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在举行祭祀、宴享、朝聘、婚冠、丧葬等宗教和政治活动时,均使用礼乐器。礼乐器是表明器主身份、权位的标志物。正如《左传成公二年》所云:器以藏礼,礼以行义。又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丧葬礼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死者入葬时所享受的待遇,依生前的品级而有所不同。古代墓葬能够比较完整地保存随葬品和有关遗迹,因而为研究古代的礼乐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已有学者提出礼乐制度形成于龙山时代的新见解。周朝的礼乐制度目的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 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乐队的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周礼.春宫》及注);等等。 ,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要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 上一篇:周朝的地方政权有哪些
下一篇:【关于周朝历史地位分析】周朝历史地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