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元节是哪一天
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
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新加坡怎么过中元节
在新加坡,从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你会不断在路上看到各种中元节有关的祭祀活动。
通常每年农历七月,新加坡信仰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华人都将依循传统拜祭亡魂,以表敬意。根据传统道教说法,多数华人都相信“鬼门关”会在这个月份打开,让放出来的孤魂野鬼到人间游荡。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为善;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民间宗教则强调通过对鬼神的祭祀,得以消灾解难致富发财。
道教与佛教信徒庆祝中元节的意义虽不相同,但在新加坡庆祝仪式大同小异,祭拜时以食物作祭品,焚烧金银纸等等。,每逢中元节,在路旁和组屋楼下,到处可看到善男信女焚烧金银纸,组屋区和许多公寓还特地为此设置金银纸焚烧炉,为居民提供便利。
目前,新加坡人普遍的庆祝方式是邻里之间组织大规模的中元会,中元会每年选出一位炉主,主持中元会事务,以及向会员收月捐等。中元节一到,这些月捐便用来购买祭品。拜祭完毕后,所有祭品均分给会员,每人一份。
在本地,街普多以一座组屋,或街道为中元节普度单位;市普以巴刹、小贩中心、购物中心、商店为主体;至于庙宇,不庸致疑。除此之外,本地的工厂和工业大厦,一般都有普度组织。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庆祝中元也十分普遍,排场也十分讲究,一些民间组织或公司的中元会也纷纷成立,从这种趋势来看,这个华人传统习俗,在本地是一年盛似一年。
在新加坡,一般的市普、街普都会拜祭大烛大香,一排一排的排开去,有的高十几二十英尺,很是壮观。在祭棚内,还请糊纸店糊一尊身长丈六,或丈二的普度公,青脸獠牙,异常怕人,放在布棚里供奉,面前烧三条大香,两条大烛,祭礼的方式或荤或素,愈多愈妙,有烧猪、鸡、鸭、白米包、水果、罐头、糖、油、盐、素食品等家禽肉食类,干粮杂果、素食斋品等,全都奉上,而且都插上三角的五色旗和香,色彩缤纷一片。
至于庙普又有的不同,庙普内设有祭坛,中央挂着“盂兰盆会”或“三宫大帝”的大镜子一面,至于神桌上,则置有三个斗灯、神像、香炉。斗灯内盛有白米、古铜镜、古剑、小秤、剪刀、尺、凉伞及点燃的煤油灯,古人相信这样可避邪。
祭坛前的长桌上,则供奉牲醴,及用面粉为材料,捏造成飞禽走兽、鱼蟹水族类及其他供应品,极尽丰盛之能事。
除了祭品外,这些地方性组织的普度会上,还少不了福物,福物有的是中元会组织的会员及热心人士的捐赠,花样繁多,有神像、俗称“乌金”的火炭、米桶、扑满元宝、大彩票、发糕、酒、电器用具、儿童玩具,应有尽有。
拜祭过后,免不了的便是进行精采的投标福物了,这也是本地中元普度的特色之一。投标时多由炉主出马,声似洪钟地把出标人的价钱喊出,总听见宴席间,这里、那里、一时高喊出价标福物的声音,比起彼落,好不热闹,而出价者也十分阔气,因为一般人相信,“标”一件东西可带来一些财气,所以大家十分慷慨开价,尤其是商界人士。当晚也选出新的炉主。福物有很多种,通常是家庭生活用品如风扇、电视机、脚踏车、微波炉、笔记本电脑。投标福物的高潮就是标“乌金”和米桶,象征富贵。乌金其实是块木炭,大事装饰。标乌金往往是压轴,有些参加中元会的企业主为了求吉利甚至为了争口气,互相竞标,偶尔有听到标到六位数的,喊标现场实在紧张刺激。
中元会的负责委员通常都会把这些福物开标的可观款项,拿来充为慈善基金,或会员的福利基金,,也可为下一年的中元会活动,做好准备金,如请歌台或地方戏曲助兴。
想要感受新加坡最原汁原味的中元节气氛,莫过于到中心地带各大组屋区去,因为这期间信徒们都会成群结队地,在组屋楼下或店面走廊烧香和供奉祭品,并心中默念祈求平安,还奉上水果(如蜜桔)、肉品(如烤乳猪)、一碗米饭,偶尔再加上专门为中元节特制的糕点等等。华人信奉以歌舞形式祭奠亡魂。在新加坡还是渔村农村的年代,村子大都以同个方言群聚居,所以大都以方言戏曲、木偶剧等酬谢好兄弟。城市化之后,村子打散了,人们一搬进组屋区之后,再也很难有同个方言群聚居的现象,加上讲华语运动的推广,后来许多华人都不懂方言,而且地方戏曲和木偶戏本身也失去商业价值,逐渐没落,到了90年代之后,歌台逐渐取代戏曲和木偶戏,作为中元的主要表演种类。
在组屋区和工业区的空旷处见到各式各样临时搭起的帐篷,一到入夜时分,就以地方戏曲、现场劲歌热舞等歌台表演来酬神祭鬼。演出多以神仙故事为题,并配以各种方言、当地弦琴吹号配乐、歌曲、舞蹈,甚至是钢管舞者带来的轻盈感官表演。由于歌台是民间表演,往往也有不少粗俗的成分,有些歌手也穿着比较清凉。许多歌台主和歌台艺人就是靠这一个月赚足一年的收入,红牌主持人和歌手得连续跑场,唱完一两首歌马上往下一个地点跑,十分辛苦。
七月歌台可说是人人欢迎、来者不拒,只是别占坐“第一排”就好,因为那是为“好兄弟”(老百姓在中元节期间为避讳,将亡魂称为“好兄弟”)预留的席位。由于节日的广泛性,主办方还会摆放专门用来烧银纸的火盆,据说烧掉的纸钱会在来生变成巨富。,无论是私人住宅或是组屋,门外摆个小神台都很常见。
中元节在新加坡的现代意义
新加坡退休报人韩山元分析,原汁原味的中元节的确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经过近二三十年神不知鬼不觉的改造,新加坡人因势利导,赋予中元节更多积极意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尽管封建迷信色彩没法完全消除,,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很多参加中元节活动的人(包括出席中元宴会及观看歌台演出者),都不是为了祭鬼,而是为了其他目的。而且,今日的中元节已经是“多元化”,中元节实际上已变成“多元节”
一、再现“甘榜精神”。由于昔日的甘榜都变成了新镇,当年守望相助的“厝边”(邻居)各分东西,难得一聚,中元宴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欢聚叙旧的机会。同住一个组屋区的居民,也可以借此机会联络感情。新老“厝边”齐联欢,人气兴旺“鬼气”淡。
二、增进同业友情。中元集会让在同一商业中心、巴刹做生意的商家小贩加强联系,让同公司、同工厂的员工增进感情。许多大酒店、大企业的华族员工庆中元,洋老板、洋主管都来凑热闹,为的显然不是拜“好兄弟”,而是为了入乡随俗,与属下同欢。不同种族与不同宗教信仰的同事、工友参加中元宴会,这也成为一种风气,这正体现了中元会的多元性。
三、为慈善献爱心。中元节也给慈善福利团体、社区组织提供了筹募义款的大好机会。过去,许多民众联络所、宗教福利团体、民间福利机构,都利用中元节筹募义款。近年来,全国肾脏基金会每逢中元节都推出特制的精美福物,各中元会给予大力支持;广惠肇留医院、中华医院等民间慈善福利机构,也都通过中元标福物和乐捐,筹到可观的义款。
四、展现民俗文化。中元节歌台,每晚二三十台,表演通俗歌舞,演出连场谐剧,平时难得一听的方言歌曲,只有在中元节才处处闻,新加坡俗文化奇观,只有在中元才看得到。近年来,由于有来自中国大陆的歌手上中元歌台,带来了《敖包相会》、《康定情歌》、《十五的月亮》等“雅歌”,使一些中元歌台渐渐成了雅俗共赏的舞台,这是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新加坡农历七月期间的禁忌
新加坡农历七月期间民俗禁忌不少,简单的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不夜出
2. 不乱说话,尤其跟鬼神有关的
3. 不踩踢路边的祭品和纸灰
4.不下水
5. 不办结婚仪式
6. 不搬家不动土不开张
7. 夜里不要在房里撑伞(晾干)
8. 不扑杀飞蛾等飞进屋里的飞虫
9. 不进树林,尤其夜里
10. 不夜里晾衣
11. 不拍人肩膀和头部
12. 不在夜里拍照
13. 不在夜里穿高跟鞋
14. 不玩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