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甲午战争之后,反目成仇的中日两国为何突

历史朝代 2023-03-27 09:57www.nkfx.cn历史朝代

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大清帝国的惨败结束,满清政府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消息传开之后,自然是群情激奋,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顺理成章的结果是继续仇视日本,图谋报复,然而吊诡的是,两国的关系却在突然来个180度的急转弯,毫无征兆的进入了蜜月期,即便是日本确凿无误的卷入戊戌变法之中都没能改变这种趋势,其力量之大,可见一斑。

首先,在精神层面上,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领袖们极力鼓吹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榜样,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以张之洞、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则同样支持向日本学习,并积极与日本建立友好关系,以便阻止日本站在西方国家一边对甲午战争惨败的深刻反省使精英群体意识到,失败的苦果并不是全部归咎于日本,满清统治阶级的保守和愚昧似乎有更大的责任。

其次,在政府层面上,由于《马关条约》签署之后,西方列强掀起一股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以至于让清政府感觉日本的要求相对来说不算过分的。于是乎开始向日本输送公派留学生,学习日本的近代化过程成果,同时在军队中引入日本教官,全面取代欧洲教官。

最后,各省地方当局和民间的开明士绅也纷纷在刊印介绍日本的书籍、杂志的同时,通过不同的渠道组织学生到日本学习。

而在日本方面,从政府到民间,从舆论和实际行动,都在全面的配合中国的留学、改革热潮,诸如成立专门接收中国留学生的学校,开辟外国学生区,甚至在开学典礼上大谈孟母三迁来拉近双方的距离据统计,留日学生总数在1900年只有280人,可是到了1906年竟然达到近两万人。

上述例证足以证明,清日之间的关系在1895年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的的确确处于蜜月期的,由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是日本方面,那么我们就从日本的角度来分析,看看是哪些因素促使日本方面做出这种相对友善的姿态。

第一,希望通过促使清帝国通过改革增强国力,加强日本的影响力,从而达到牵制西方列强的目的。日本是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虽然通过了明治维新增强了国力,但是由于殖民时代行将结束,与那些国土面积广袤,还占用大量殖民地的西方国家相比,实力相对较弱。与此同时,刚刚通过战争手段吞并的朝鲜、台湾需要慢慢消化,暂时既没有能力也没有信心与西方列强爆发正面冲突。

第二,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日本列岛在过去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处在学生的地位,不断的从大陆上吸收先进的精神和文化,而日本强大起来了,第一走在了中国的前面,于是有些人认为是个反哺中国的机会,偿还几千年来的债,变身为老师,以此来满足膨胀起来的民族自信心。

第三,日本政府的有识之士,早已预见到日本和俄国在东北的利益冲突必将引发一场全面战争,日本军方希望通过武装、训练大清新军的方式来培养亲日派,以便在未来的战争中能站在日本的一边,而历史发展证明,日俄战争中,日本军队在东北获得的帮助远远大于俄军。

日本在吸纳、接受留学生之初对整个留学生群体不遗余力的进行帮助和扶持,不但政府有专门拨款,而且高层人士主动与康有为、梁启超等领袖人物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还警告普通日本国民不得对留学生做出无礼、利用的举动。

然而,日本的政策毕竟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当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反满思想在留学生群体内滋长起来之后,面对满清政府的压力,日本迅速调整政策,对留学生不再友善。此外,日俄战争过程中及结束之后,日本政府和军队军人所表现出的侵略性也警醒了国人,于是乎,蜜月期旋即走向终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