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鞭炮发展史:起源于先秦“爆祭”
今年过年,鉴于PM2.5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成了人们移风易俗的自觉行动。过年燃放爆竹,在中国的历史相当悠久。民俗学认为,爆竹起源于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活动。古人燃放爆竹,一般要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啥事燃放、怎么燃放?各个朝代的习俗各有不同
□倪方六
爆竹起源于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
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周礼春官》篇所记载的九祭中的第三祭,即是爆(炮)祭。爆,其实就是烧,但其与一般烧火不同的是燃烧时要发出声响。这是先秦时期流行的一种用火方式,《诗经小雅》中的《瓠叶》诗即称,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而发出很大的响声,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种燃料,故爆竹流行开来。宋代,爆竹又衍变成了燎竹,宋代文人袁文的《瓮牖闲评》书中有岁旦燎竹于庭的记载。其对燎竹的注释是燎竹者,爆竹也。
在西汉辞赋家东方朔撰写的《神异经》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烞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这里所说的山臊是一种模样怕人的猴科灵长类动物,又名山魈,如今在非洲仍然常见。或许是山臊身上带有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犯之则令人寒热,人接触山臊后即生病,所以古人视之如妖魔鬼怪,传说中怪兽年即是它的化身之一,故古人爆竹以驱之。
《神异经》是部志怪小说,尽管对其作者尚有争议,但该书成书当不晚于六朝。这说明至迟在六朝时期,古人仍通过爆竹驱魅辟邪,并已移植于过年风俗中。从民俗史料所记来看,南朝梁宗懍在《荆楚岁时记》中也曾记载了当时的过年风俗正月初一天蒙蒙亮的鸡鸣时分,人们便起来,先于庭前爆竹,以劈山臊恶鬼。
过年燃放爆竹唐宋时期最为盛行
爆竹的产生原本是一种民俗现象,但其能广泛流行,据说与一个名叫李畋的唐代道士有关。《异闻录》记载,李畋邻人仲叟为山魉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著火爆之,鬼乃惊遁。至晓,寂然安贴。从《异闻录》所记来看,李畋的爆竹 仍是传统的焚烧方法,与现代的爆竹完全是两码事情。说他以小竹筒装硝,导引点燃,以硝烟驱散瘴气,不过是传说而已。
过年燃放爆竹,唐代开始盛行。唐诗中爆竹有许多描述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元稹《生春二十首》)、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张说《岳州守岁二首》)、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就聚爆竿仄(于鹄《早春》)。
过年燃放爆竹之风到宋代更为普遍,宋代文人所记比唐代更加丰富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陈与义《除夜二首》)、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最著名的还是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成了过年时最流行的名句。
,这时广泛流行的爆竹并不是用火药制成的,而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燎竹风俗,即烧真竹子,又叫爆竿。现代乡村仍能看到的烧岁火现象,便是此遗俗,岁火越旺越吉祥。
用火药为原料的爆竹始于北宋末期
用火药为原料的爆竹,出现于北宋末期。但那时使用火药的爆竹叫爆仗,与军事行为有关联。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条,此叫法源于军中一种仪仗形式的表演,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表演开始的号令,叫爆仗,忽作一声如霹雳, 谓之爆仗。
这种爆仗即是现代爆竹的雏形,如果不用火药当原料,是不可能有霹雳那样怕人声响的。因燃放时声响如炮,时人又称之为炮仗。
- 共3页:
- 123下一页
历史名人
- 董玥镖门与霍建华共患难 机智侠义获点赞
- 如何找到浪漫情侣头像 提升头像情感值的小妙招
- -生说怀男孩的特点,根据这些症状可以猜测孕妈
- 鸿星尔克是哪个国家的品牌(鸿星尔克爆火)
- 朴寒星:今年的目标是考取潜水资格证
- 深圳十大土豪楼盘排行榜:华侨城上榜,第4地理
- 唐晓天何穗结婚没 起底何穗唐晓天是什么关系
- 圣诞鸟整装怎么样 质量与服务用户评价如何
- 素颜霜是干嘛滴?素颜霜是干什么的,是化妆品
- 如何有效利用桌面日程安排软件提升生活效率
-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
- 宋轶出席盛典领奖,获封年度风尚艺人称号
- 如何确保宴请礼仪得体,展现优雅风采
- 如何运用百度搜索预测足球赛事结果
- 胖子打破吉尼斯记录(最胖的10位胖子有多重?个
- 联想a770e(联想a570(联想A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