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历史 塔吉克族起源史简介
塔吉克族是我国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现在我国境内有3万多人,其中60%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厍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其余主要分布在附近的莎车、泽普、阿克陶和皮山等县,这些县里都设有塔吉克民族乡。自古繁衍生息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吉克人和不同时期从帕米尔高原西部东迁的塔吉克人构成了我国境内的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期,在阿姆河上游,即在阿富汗北部和帕米尔谷地、阿姆河中游、泽莱浦河河谷以及咸海地区居住的巴克特里亚人、粟特人和花剌子模人的土著居民,他们就是塔吉克族的先祖,即说伊朗语的塞人。塔吉克族是我国目前唯一说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语言的民族。我国塔吉克族的先民很早就活动在帕米尔高原东部一带,约公元2—3世纪时他们曾于塔什库尔干一带剪力过“去曷盘陀”国。这个名称属于东伊朗语。唐朝初期,该国归安西都护府管辖。
公元9—16世纪,塔吉克族先后受吐蕃、喀喇罕王朝、西辽、察合台汗国的管辖。17世纪末,帕米尔高原西部的克什南和瓦罕等地的部分塔吉克人东迁色勒库尔。18世纪初,塔吉克族改信伊斯兰教。
18世纪中叶,清王朝在帕米尔东部塔吉克族聚居地区设色勒库尔回庄,实行伯克制,行政事务归叶尔羌办事大臣管辖。新疆建省后色勒库尔由莎车府分设“蒲犁分防通判厅”,1911年改为蒲犁县。1954年实行民族自治,建立了自治县。
塔吉克民族的形成过程,完成于萨曼王朝统治河中地区和呼罗珊的时期。在国家独立的新条件下,许多文化传统复兴了,并且创造了新的文化珍品,其中包括获得盛誉的古典诗歌。早在阿拉伯人渗人中亚以前,在中亚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加强以及在封建关系发展条件下城市生活增长的基础上,出现了中亚某些部族(主要是定居的部族)联合并混合成一个民族的趋势。在粟特、吐火罗和呼罗珊三地交界处的一种地区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当时名为‘达里’语的塔吉克人的全民语言。
迄脱乞迪尔节
“迄脱乞迪尔”是塔吉克语音译,意为“清除烟尘”,是塔吉克人传统的民族节日。节期在每年(公历)3月,具体日期由该族宗教人士选定。节前家家户户都把家什搬到屋外,用面粉调浆在四壁上刷成美丽的花纹,以示吉祥、清洁。节日当天早晨,先由一小孩牵头牦牛进屋,给它喂些馕,在它身上撒些面粉,以此象征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在此之后,人才能进屋并将家什搬进屋。最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到各家祝福,人们互相拜访,互道祝福。女人们一般在自家门口迎客,并向客人左肩洒面粉以示吉祥。青年们唱歌跳舞,举行赛马、摔跤等各种体育活动。
灯节
节期在伊斯兰教历巴罗提月(即四月)的头两天。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一种名叫“卡乌热”的草的茎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放在羊油中浸泡制成许多羊油烛。节日的第一天晚上,全家人围坐一圈,在屋中放一小堆沙土,家长按辈分、年龄逐一叫家人的名字,被叫到的人点两支羊油烛插入沙土中,最后全家共同祈祷真主赐福。天黑后每家还在自家房顶上点一支大羊油烛,以此象征光明、幸福。第二天全家带上羊油烛和食物到家族墓地扫墓,家长给每个亡故的人坟上点两支羊油烛并念经祈祷,随后在此进餐,灯节仪式才告结束。
肖公巴哈尔节
塔吉克人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它的产生和形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节日当天的清晨,每家先让一名男孩牵头毛驴或一条牛进屋绕行一周,主人给驴喂块馕,在它背上撒些面,把驴牵出去。
然后将挪在室外的所有物品搬回家中。接着,人们在众人推举的“肖公”率领一群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领)带领下,去各家拜年。各家还用面粉做成面牛、面羊和面犁等,喂给牲畜吃。直系亲属纷纷欢聚一堂。各村还举行赛马、刁羊、歌舞等活动。节期一般为两天。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