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之患
民俗文化 2025-03-26 04:26www.nkfx.cn民俗文化
春秋时期,越国与吴国毗邻而居,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因吴国的连续征战而愈演愈烈。吴国为了征服楚国而频繁调兵遣将,这使得越国看到了可乘之机。于是,越国频频出兵骚扰吴国的边境,试图分散吴国的兵力。吴国对此的反应是猛烈的反击,结果虽然大败越国,吴王阖闾却在战斗中受伤不治身亡。
在吴王夫差继承王位后,他决心为父报仇。励精图治的夫差积极备战,最终成功击败越国,攻入其都城。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带着仅存的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大臣伍子胥对夫差提出了警告:“越王勾践是个能忍辱负重的人,如果我们现在不一举歼灭他,将来必然后悔。”夫差在胜利后的骄傲自满中,对伍子胥的忠告置若罔闻,选择了接受越国的议和。
夫差以为胜利后的吴国可以高枕无忧,于是开始将视线转向中原,试图与晋国、齐国等大国一较高下。而越王勾践却未曾忘记亡国之耻,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越国的国力逐渐得到恢复。伍子胥再次警告夫差:“勾践的生活简朴,体恤百姓,他必有所图。此人不除,必为吴国之患。如今越国犹如吴国的心腹之疾,大王应该优先铲除它。”吴王依然没有听取伍子胥的建议。由于他连年征战,国力逐渐空虚,最终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
成语“心腹之患”源自“心腹之疾”,用来比喻隐藏在内、难以察觉的严重祸害。这个故事警示我们,不能忽视身边的隐患,否则可能会遭受严重的后果。
上一篇:明朝时的菲律宾人被叫做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