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字少伯,汉族,生于盛唐时期的山西太原。被誉为“七绝圣手”,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生命历程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开始,至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结束。早年家境贫寒,以农耕为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年近不惑之时,一举考中进士。
王昌龄的仕途生涯起步于秘书省校书郎,凭借渊博的学识,他在此职一举中的博学宏辞,因此被授予汜水尉之职。因故被贬至岭南。在开元末年,他重返长安,并改任江宁丞。但因被人诽谤,又被贬为龙标尉。
王昌龄的人生虽充满坎坷,但他的诗歌才华却如星辰般熠熠生辉。特别是在他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的边塞诗,更是名声大噪。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字里行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被世人尊称为“诗家天子王江宁”,存诗一百七十余首,集结成集,流传后世。
关于王昌龄的籍贯,历史上存在太原和京兆两种说法。《旧唐书》记载其为京兆人,可能是因为他在某些诗文中提到了京城。《新唐书文苑传》和《河岳英灵集》都称他为太原人。考虑到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多游于此,不能仅凭居住在京城就确定他们的籍贯。王昌龄的籍贯应以太原为准。
王昌龄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歌更是千古传颂。他的边塞诗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更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情感真挚,使他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