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的命运终结,背后隐藏着一种历史的必然。各种正史详尽地记载了他的生涯晚期,从一个显赫一时的皇帝到因权力斗争而身亡的过程。安禄山登基后遭遇眼瞎和疽疮的双重打击,他的性情也变得愈发暴躁,亲近的人如严庄和宦官李猪儿承受了他最多的怒火。他对宠爱的段氏及其子庆恩宠爱有加,甚至有意让庆恩取代嫡子庆绪的地位。嫡子安庆绪心中积怨,暗中策划了一场宫廷阴谋。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以诛除扬国忠为名,率领号称二十万、实有十五万的军队在范阳揭竿而起,其部将史思明也随之反叛,这次反叛被历史称为“安史之乱”。唐朝自李渊建立国家以来,内地鲜有战事,刀枪在武器库中沉睡,生锈、腐烂。当叛军的消息传来,地方官员无不惊慌失措,纷纷逃亡或投降。叛军势如破竹,迅速席卷了河北,直指洛阳、长安。
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占领洛阳,他的野心和自信也随之膨胀。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第二年的正月初一,他在洛阳自我加冕为“大燕皇帝”,年号定为圣武。那时的安禄山可谓权倾天下,无人能敌。谁又能想到,他会在一年后,同样的地方,死于自己儿子的刀下呢?他的死亡,不仅是权力的终结,更是安史之乱这个历史大剧的一个转折点。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和不可预测性,而安禄山的命运,则是其中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