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际,楚武王麾下大将屈瑕(xi)奉旨挥兵南下,攻伐罗国。临行前,楚国大夫斗伯比前去送行。归来路上,他面带忧色对自己的侍从说道:“此番屈瑕将军恐怕难以取胜。看他行走时趾高气扬之态,显然是轻视敌军。”斗伯比所言的“举趾高,心不固矣”,便是成语“趾高气扬”的源头。
斗伯比回府后立刻去见楚武王,急切地建议道:“请速派援军支援屈瑕将军。”楚武王不解地问道:“军中已无多余兵力,你为何如此着急?”这时,武王的聪颖妻子邓曼插话道:“斗伯比并非真的要求派兵,而是想提醒将惕屈瑕的骄傲情绪。骄兵必败,他这是希望你能给屈瑕一些教训。”楚武王恍然大悟,立刻派人追赶屈瑕,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屈瑕在率部渡过鄢水时,因缺乏周全谋划,遭到罗军的左右夹击,大败而归。屈瑕无法面对楚武王的失望与责问,选择了独自逃入山谷,悲壮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楚武王闻讯后悲痛欲绝,自责道:“这是我的过错啊,我没有听从大家的意见就任命屈瑕为将,导致了今天的失败。”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骄傲自大、得意忘形是兵家大忌。趾高气扬的人往往容易忽视潜在的危险和挑战,最终导致失败。我们在面对任何挑战时都应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这样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避免重蹈覆辙。这个故事也展现了斗伯比的智慧和对友情的忠诚,他并非直接指责屈瑕的骄傲,而是以委婉的方式提醒楚武王注意屈瑕的心态,以免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