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简介

民俗文化 2025-03-28 01:43www.nkfx.cn民俗文化

邢窑的白釉玉璧形底碗,是唐代瓷器中的一朵璀璨之花。它的高度达到4.7厘米,口径宽敞,足径稳健。每一件都展现了精巧的工匠手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你仔细观察这个碗时,你会发现它的口部线条优雅,如同柔和的波浪般起伏。腹壁斜出,与水平面呈45度角,显得既稳重又富有动感。它的底部更是独具匠心,玉璧的形态赋予了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彰显了唐代瓷器的独特风格。

釉色纯白,如凝脂般莹润,不用化妆土的修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天然之美。施釉均匀,一直延伸到足墙,整个碗身光素无纹饰,简洁而大方。

邢窑白瓷的胎骨坚实、厚重,质地致密。胎土经过精心挑选,白而细洁,如同玉石般纯净。瓷化程度极高,敲击时发出金石之声,宛如敲击真实的玉石。玉璧形底更是唐代邢窑白釉碗的典型特征,体现了工匠们的独特创意和卓越技艺。

玉璧底碗的出现,标志着瓷器制作技艺的繁荣与创新。这种碗在唐代十分流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制。无论是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义窑,山西的浑源窑,陕西的耀州窑,还是浙江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等,都有这种碗的实物或标本传世。甚至在国外的古城、古遗址中,也出土了许多中国出品的玉璧底碗。

这种碗的品种以白瓷和青瓷为主,口边有带唇口和不带唇口的两种类型。碗壁有的直壁斜出,有的微带弧度,足一般宽而浅。每一件玉璧底碗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瓷器史上的璀璨明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