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评价中印战争:从来没因战胜印度沾沾自喜

世界奇闻 2023-03-27 08:00www.nkfx.cn世界奇闻

  这场同印度的战争也是一场政治斗争,真正的目标不是尼赫鲁,而是在幕后阴谋反对的美国和苏联。至于尼赫鲁,毛泽东想通过给他一记“重拳”,把他从美国和苏联的影响中唤醒,这样他就能恢复理智从而结束战争。

  这不是否认,也不是健忘,人从来没有因为在1962年对印战争中获胜而沾沾自喜。在,没有人谈论这场冲突,也没有建博物馆和纪念碑来彰显民族自豪感,这与东京的靖国神社完全不同。

  靖国神社使人感到难受。他们看到,在那里曾经的战犯被奉为“战争英雄”。这些战犯在南京于1937年落入日本军队手中之后对无辜公民进行了强奸和屠杀。在,没有人做出类似事情,拿1962年的印中冲突来羞辱印度。

  “从来不想羞辱印度,在印度国内却一直被误解。”1956年到北京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的姚纳基·巴拉布说,“我的朋友为两国不得不诉诸战争感到难过。那场战争并没有改变普通人对印度的热爱和尊重。”政府专家听起来几乎像是为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表示抱歉,他们倾向于用一种在印度几乎从来没有过的方式来解释这场战争。这从过去几十年来报纸上的几篇文章中可以得到体现。

  社科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洪源去年6月在《环球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领导人毛泽东认为这场同印度的战争也是一场政治斗争,真正的目标不是尼赫鲁,而是在幕后阴谋反对的美国和苏联。至于尼赫鲁,毛泽东想通过给他一记“重拳”,把他从美国和苏联的影响中唤醒,这样他就能恢复理智从而结束战争。

  北京更倾向把达赖喇嘛1959年逃到印度,甚至1962年同印度开战的原因归咎到美国头上。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学成曾经表示,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西藏叛乱、印度收留达赖喇嘛以及印度支持“西藏流亡政府”,最终演变成诱发1962年边界战争的原因之一。刘学成说“随后中印关系从兄弟朋友急剧下滑,朝着敌对和对抗的方向发展,进入持续近20年的冷战时期。”

  刘学成表示,(现在)局势已发生变化,“和印度不会对彼此构成威胁,它们的共同利益远远超过分歧。良好的中印关系会带来双赢局面,而对抗关系则会让双方成为输家”。

  今天的人好读“心灵鸡汤”。鸡汤读物这种东西,以前也有。清朝时就有一本很出名的鸡汤读物,不过以人对于精神食粮的定位,不习惯叫成“鸡汤”,而是叫做“菜汤”。古人说,“吃得菜根,百事可为。”对了,这本著名的鸡汤读物,就是《菜根谭》。

  《菜根谭》的问世有点戏剧性。话说乾隆五十九年,有一个叫“遂初堂主人”的匿名文人在某古刹借宿,从残经败纸中拾到一本残缺的《菜根谭》,翻开一看,里面全是金句,鸡汤味十足,所以就带了回家,重新整理校对,缮写成帙。“遂初堂主人”介绍说,这《菜根谭》残卷上写了著作者,叫洪应明,但“不知其为何许人也”。

  洪应明是晚明人,大约公元1596年前后在世,但《明史》无传,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均不详,估计就是当时的一名小文人。明末藏书家冯梦桢对洪应明有一段极简略的介绍“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意思是说,洪应明早年陷身红尘,追求功名富贵,晚年看破红尘,出身为僧。大约经历过汪国真那般的风光,也品尝过窦唯那样的落魄吧。《菜根谭》想来就是晚年洪应明思考人生的经验。一碗鸡汤,如果是用一辈子的人生悲欢炖出来的,那味道一定很不错。

  但也有学者考证出,早在南宋的时候,就有一本《菜根谭》,作者是“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之一的汪革(真巧,跟汪国真同姓)。汪革善诗,人称其诗“骨力遒劲、警拔绝伦”,跟窦唯的歌有点像,跟汪国真的诗则风格完全不同。

  汪革的《菜根谭》,并没有单独刊刻发行,而是附在江西汪氏族谱中。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才出现独立的刻本,出版时间大约比洪应明撰写《菜根谭》的时间还早十年。所以,洪应明版《菜根谭》说不定有抄汪革版《菜根谭》的嫌疑。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像

  这段是否抄袭的公案咱们就不去管它啦,今天只来品品洪应明用了一生时间炖出来的鸡汤的味道。看过《菜根谭》的朋友,恐怕都得承认其“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跟今天流行的鸡汤读物不可比。《菜根谭》在清乾隆之后盛行一时,大概跟当时的文人精神受到创伤、需要心灵按摩有关。

  作为一碗古典的心灵鸡汤,《菜根谭》还是值得一读的,至少比今天流行的鸡汤读物更有嚼头。,如果将《菜根谭》跟汪国真的诗歌搭配着读(于丹《论语心得》也可拿来混搭),就更点新风味了。下面就来混读几段——

  《菜根谭》“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

  ——啥意思呢?用汪国真格言来翻译吧“我宁静,是为了让思想活跃/我活泼,是为了让精神宁静。”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