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返还2件中国流失文物
近年来,关于美国归还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话题备受关注。在众多案例中,尤以涉及“两件中国流失文物”的事件引人瞩目。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文物的背景以及它们回归的历程。
一、关于那件令人瞩目的归还案例
这两件文物是极为珍贵的北朝至唐代围屏石榻,属于石刻类文物。石榻在古代是墓葬中的重要随葬器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科学和艺术内涵。它们通常用于装饰墓室或承载棺椁,展现了古人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理解。
在2023年5月9日这一天,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正式接收了这两件由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查没的文物。这一归还事件的背后,是美国国土安全调查局在刑事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这些非法流失的文物。经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这些文物最终得以移交至中方。国家文物局迅速展开文物回运工作,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安全归国。
二、跨越时空的珍贵回归
这两件石榻的年代跨越北朝至唐代(约公元5-10世纪),它们的回归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制度、艺术风格以及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石榻上的雕刻工艺展现了古代石刻工艺的典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也不得不提及美国之前的几次文物归还记录。在2019年,美国向中国返还了361件涵盖多个时代和类别的文物,这是中美备忘录签署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返还。而在2025年,美国再次归还了41件非法出境的艺术品,其中包括铜摇钱树、陶说唱俑等,年代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不等。
美国对这两件北朝至唐代围屏石榻的归还行动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责任,也展现了中美两国在打击非法文物交易、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合作成果。这些行动通常是在中美间的协议以及跨国司法协作的基础上完成的,为更多流失文物的回归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和经验。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更多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妥善保护,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它们的独特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