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 小山村突然发现200多奇怪山洞

奇闻趣事 2023-03-20 14:59www.nkfx.cn奇闻趣事
四川省洪雅县的虱子坝是一个川西很常见的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2004年的一天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在这里突然发现两百多个奇怪的山洞!这些洞最长有9米,最高有1米8,规模宏大,里面有火塘、烟道、通气孔,可村民却从没听说这里有人住过,那么到底是何人在此居住?又为何会在深山密林中开凿如此规模的洞穴呢?

主持人今天我们讲的这个事情发生在四川洪雅县海拔千米的一个叫虱子坝的村子,要说名字也够怪异的,这个村子是川西地区非常常见的小山村,民风很纯朴,2004年,几个村民上山,却无意之中发现了在山上居然有很多的山洞,粗略一数大概有接近两百个。这么多的山洞!可能大家都觉得奇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经常上山,怎么回不知道这里有山洞呢?这山洞如果说是突然之间发现的,那就可能是突然之间出现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是四川西部一座普通的小山村,因村中有一块巨石很象虱子的形状而得名虱子坝。虱子坝位于洪雅县槽渔滩镇,是一个三面环山,海拔上千米的高山盆地。由于这里海拔高,又不通公路,自然环境导致十分封闭。2004年,正值虱子坝开山造林,这天,几个村民打算在一处荒芜的山坡植树,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一个洞。
村民我们以前不知道,荒荒,后来造林子,把岩皮刮了之后才显出来的。
就在那些日子,村民们陆续在面积只有3.5平方公里的荒山中发现了上百个洞穴。这些洞穴主要分布在山脊两侧的半山腰上,往往成片分布,每一片分布的洞穴都有一个大洞几个小洞,洞与洞之间能遥遥相望。却没有发现任何物品。

虱子坝这些洞穴的洞口很小但里面却非常开阔,洞穴里有多个与山顶相通的洞,而且洞壁上有明显烧灼过的痕迹。
李振华这个洞口很小,只有60-70厘米。
对于虱子坝出现上百洞穴的消息,当地几位上岁数的老人其实早就听说过,谁都没见过。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不允许他们往山上乱跑,说山上有很多山洞,里面住的都是一些野蛮的人,到了晚上就会抓孩子。所以,一到傍晚,就不再有人上山了。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大家谁也说不清。这大山也因为这些古老的传说而显得更加神秘。
难道这些洞穴就是传说中的蛮子洞吗?几个月之后,又有人在山上附近发现一枚石斧,这石斧跟洞穴之间会有什么联系?是否就是开凿山洞所使用的工具?
在虱子坝附近的一块岩石上,有一幅奇特的岩画,线条粗犷,似文似图,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也难以让人领会。当地村民至今仍然有来此祭祀的习惯,他们认为,岩画是祖先留下来的圣物,画的是猪神牛神,烧香祭拜以求家畜平安。这岩画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跟洞穴会有什么关联吗?村民进入到洞穴,也没有发现任何物品,当地就有人推断它可能是原始人开凿并在此居住生活的地方。
李振华什么原因?这可能是圣母居住的祖母洞,这个洞穴也就是文明刚开始用火的时候,知道钻木取火,他们在里面主要是以火来维持生活。应该是原始部落,没有什么衣服,这样的人群。兽皮就在底下,比较原始的,至少是万年前就有人居住。
当地人推测是原始人居住的洞穴,那么原始人是如何开凿出如此庞大的工程?
主持人大家看,我现在拿的是导演专门从当地带回来的一块岩洞里的样本。这是一种红砂岩,如果要是认为它有可能是原始人开凿的话,大家可能都在猜原始人有什么好工具,能够在石头上开凿山洞,实际上这种岩石,质地没有那么紧密,不象花岗岩那么结实坚硬,所以在具有一般工具条件下,都可以开凿出相应规模的山洞来。原始人那个时代有可能加工出这种岩洞,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就引起了考古界很大的兴趣,如果川西虱子坝真是发现了几百个原始人开凿的山洞,大家可以想见,无论是从文化研究角度,还是从历史学角度都是惊天的大消息,所以我们的记者就邀请了四川省的考古、古建专家一起来到虱子坝,看能否证实这真的是原始人开凿的山洞。

虱子坝山里经常下雨,而雨后的山路更是湿滑泥泞。我们发现,洞穴所在的位置根本就没有路,必须临时用砍刀砍出一条路,一不小心滑下去后果相当严重。经过三个小时,考察队终于找到几处洞穴,它们大都分布在丛林深处极不容易被发现。
在进行详细的考察之后,专家发现洞穴成长方形,洞壁上分布有清晰均匀的凿痕,是人工开凿的,绝对不是天然形成的,大家排除了洞穴是原始人生活遗址的说法。
川大考古教授马继贤我们知道原始时期不管是旧石器时代或者是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是石器工具,它不可能开凿这么多的山洞。我们看到,山洞非常整齐,他们开凿了很大的空间,当时原始人生活要居住在山洞里面主要是靠天然洞穴。
可是当地人也表示疑惑,洞壁的雕凿痕迹很像山里面竹子的宽度和厚度,那么虱子坝洞穴有没有可能是原始人用竹子作为工具而开凿的呢?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专家李奎如果不用金属的工具,就靠竹竿、木头来开凿洞穴,还是比较困难的。
川大考古教授马继贤归结为原始人居住的地方,这个观点不能成立。
不是原始人的遗址,那会是什么人在此居住? 在进一步细致勘察中,有专家分析出一个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洞穴的用途并不是用于人居,而是崖墓。
崖墓是四川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形式,它一般都是沿江而凿,多在半山腰,海拔很低,墓顶呈圆拱形,墓穴里面高大开阔,一座崖墓一般会由多个墓室组成,用来存放整个家族的棺木。

四川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孙智彬从它的结构形制,然后它的长宽高的尺寸,它整个的性质特色、结构特色来看,它应该是崖墓。
林向这个洞遗址的特点,跟我们常见的过去的蛮洞,就是所谓汉到南北朝时候的崖墓形象很相近。
鲜继新,洪雅县文管所所长,最早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虱子坝洞穴的人,对于孙智彬的说法鲜继新表示不能理解。虱子坝这里的海拔在一千三百米,离最近的青衣江也有5公里的距离,这里会有崖墓吗?
鲜继新它不会违反自己的组织,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
杨德明多米的海拔以上,这个几乎不成立的。
除此之外,更让我们奇怪的是,我们在每个洞穴中均发现了通气孔和烟道,鲜继新认为在洪雅所有崖墓中,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结构,而且这么明显的地烧灼痕迹更是没有见过。
孙智彬这个痕迹的产生是在它下葬的时候,复原它生前的一些场景,它把这个灶点燃以后烧一烧。
如果真的是象孙智彬说的那样,那洞顶的圆锥形通气孔又该如何解释?
孙智彬在汉代有一种神仙思想,人死以后要升天的,所以这个口就是通往天上的通道。
一些问题仍旧不能解释,崖墓这种墓葬形式在四川地区广泛存在,并不稀奇,但值得奇怪的是,洪雅发掘过汉代至明代的古墓,即便是被盗,也都曾出土过文物,而唯独在虱子坝的洞穴里找不到一点汉崖墓里常能找到的人体遗骨以及陶制陪葬品。而且我们发现,这些通气孔和烟道并不是直上直下的圆柱形而是下大上小的圆锥形,抬头望去的确是通着的,这是不是古人在利用这种特殊地构造来达到排烟的效果呢?为了证实这种推断,我们让当地村民找来柴禾,在洞里火塘的位置点起了火堆……

果然随着火苗越来越旺,烟雾也升腾起来,很快就通过烟道迅速排到洞外。在山顶上的排烟口倒是烟雾缭绕。三个小时之后,村民才把火苗渐渐熄灭,我们却只看到一层淡淡地烧灼痕迹。如果是用作墓穴,在下葬的时候再现一下生活的场景的话,烧灼痕迹不会这么明显。
主持人那么现在很多观点都证明了这些神奇的崖洞不是想象当中崖墓,不是存放尸骨的,反而很有可能是用来居住或者是生产的,就像我们说现在看到的这个上小下大的这个锥形的通道。我们通过现场试验也看到了,它是很利于屋里积存的烟气排出去。其实这种两截不同的烟囱,这一截是直桶形的,而另一截是锥形的,我们吃涮羊肉吃火锅时,当你觉得火不行的时候把这儿往上一戳,火很快就着起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上小下大,突然之间变成这个状态时候,里面的压强大于外界,所以烟气就很容易跑出去。从这个角度考虑,当时人们为了要把屋里的烟气很轻松排出去,确实想出了好办法。看它岩壁上熏黑的地方它不是说浅浅的一层烟泵,而是很深,这说明火要长时间、经年累月,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既然它不是放死人的地方,而是有活人在里面居住的情况的话,那么又是什么人会在这里居住呢?
是谁能在这茫茫林海中筑建如此庞大的工程?他如果不是崖墓,那它会是做什么用的。专家认为一定是人居洞穴,那会是什么人在此居住呢?这时,有人认为是秦代屯兵用的兵坑。

老乡大妈人兵洞坑,打仗用的。
洪雅县槽鱼滩镇文化中心主任杨德明这个洞穴我认为很有可能是以前,战争留下的。我们查阅了秦代的疆域,它刚好就是秦国统一六国以后,羌人的领地,是我们现在说的羌族,也就是羌人领地的边界。
我们从一张地图上看到虱子坝的位置,虱子坝所处的高山峻岭,的确构成了洪雅和雅安的天然屏障,雅安就是古时候的羌人领地,今天,那里成为羌族的聚集地。当地人也说洪雅曾经出现过兵坑,这里也许就是其中的一处。
从地势的显著位置来看是有这个可能性,可是这个说法却在随后的勘查中被否定,专家在对凿痕进一步地分析洞穴开凿的大致年代。
川大考古教授林向恐怕年代不是很早,可能是明清时候的。
鲜继新我分析应该是在清代左右吧。
陈颖它挖的感觉相对是比较规整的,使用的应该是比较晚期的工具,肯定不是很早的工具,加工能力也比较强。那么这个时间应该是比较靠后;从这种舒适度角度来说,这种居住可能一种临时性的住处,我认为是一种暂时性的,比如有战乱的时候,避难的一种方式。
主持人虱子坝这些洞穴能给我们留下可以作为参考的或者是来发现相关内容的有价值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那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也觉得很奇怪,因为有的专家查到明清时代来到这里躲避战乱可以理解;也有的专家说也许现在虱子坝这些居民,就是当年在这里避战乱,后来觉得这不错,就在居住下来,于是把所有的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全都搬到山下了。如果按这个解释理解,似乎也行得通,那么这虱子坝现在的居民应该就是当年这一批人的后代了,既然说它是明清的话,距现在也就六七百年的历史,这种情况之下,对自己祖先从哪来,到哪去多少还是有记忆留存的。
今年84岁的车治明一辈子生活在虱子坝是这里年纪最大的老人。 老人不认识字但却保留了一本祖辈传下来的家谱。这本车氏家谱上记载,这个家族是清光绪年间从湖北移民到虱子坝,但却没有任何关于洞穴的记载。虱子坝主要是车姓和赵姓两个大姓,当地人介绍这里都是清代从湖北来的移民。看来,现在虱子坝的人不是洞穴的真正主人,也就是说这些洞穴的开凿时间最晚应该在清光绪年以前。
记者来到了洪雅县政府的县志办公室,希望能够找到一丝线索。,翻阅了所有县志,都没有任何关于虱子坝洞穴的文字。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这些如此大规模的洞穴到底是何人开凿的呢?
马继贤,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2004就开始研究虱子坝洞穴的种种未解之谜,以前也曾认为是东汉崖墓,,近几年他越来越对这个结果产生怀疑,终于,在文史中一段描写成都郊区新津县历史的文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马继贤现在文献里面有一条记载,就是说当时由于战争的惨烈,新津县百姓仅余数姓,只有几个姓氏还没死亡,然皆逃外县,虽然没死到都逃掉了,逃到哪去了,逃到洪雅,匿迹洪雅,这文献记载就是“然皆逃外县,匿迹洪雅”,就是明确的指明了新津的这批人士逃亡洪雅,而且逃亡是匿迹,隐匿自己的身份。
明末清初,四川爆发了长达20余年的战乱,与此,瘟疫地震几次大规模的灾害又接踵而至。四川人口锐减。为了避难,成都郊区新津县的一部分人来到虱子坝的深密林中,当时金属工具的使用已经很成熟,开凿这样一个山洞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为了防御野兽攻击,他们把洞口设计得很小。洞内只有一些必要的生活设施,烟道火塘通气孔,作为临时住所。
马继贤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老百姓就一类是死的死掉了,或是逃亡外省,靠近附近省份的边境地区,河南山西、云南贵州,都逃了;一种就是逃亡这个平原地区的周围地区。
清初期, 政府鼓励外省人口来到四川移民,移民的人口以湖南湖北居多,这两个省在清代被称为湖广,这也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光绪年间,湖北的一部分移民来到虱子坝,成了这里今天的主人,也就不会知道以前那段短暂的历史。
主持人我们现在只能给出这样一个推论,那就是当年来避乱的新津人,没有携带多少有用的家伙事,只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品,这些家伙事也就是锅碗瓢盆,肯定舍不得扔,于是统统都带走了。那么至于说有一些被当地说是岩画的东西,也有专家认为它可能不是岩画,也可能是一些隐喻性的文字,就好像红崖天书一样,这都是每个专家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讲出一个合理的推断。那么到底这些洞穴又是怎么回事呢?据我们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要组织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活动,我们希望随着这些考古发掘的深入进行下去,真的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也帮我们更加合理地去分析解释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