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江雪》看成一首藏头诗,柳宗元写的是千万孤独
从冠盖满京华的长安贬到山遥水远的永州,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柳宗元感受到了无边无际的千万孤独。以后,这孤独将伴随他终生
于是,千年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位清瘦的智者和仁者,也看到了文字的光芒与力量
春暖花开时节,他在郊外亭中与几名下属饮酒。酒至半酣,他忽然长叹,我被朝廷贬谪到柳州,不能为时所用,这是我人生的大不幸;但到了柳州,与你们相处甚好,又令我宽慰。不过,我明年就要死了。
众人都以为柳宗元喝醉了,纷纷温言相劝,并向他敬酒。柳宗元来者不拒,终至酩酊大醉。
回首往事,自从参与永贞革新并遭保守派清算以来,短短一生中的十几年,柳宗元几乎都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在永州捱过漫长的十年后,一度,他被召回长安。正当他以为贬谪已然结束,前途即将重放光明时,又被贬往更为偏远的柳州。
贬谪南方,似乎是柳宗元的宿命。他在永州和柳州,度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岁月。贬谪毁灭了他,也造就了他。
盛夏,湘南大地有如火烤。正午,空气仿佛在蒸笼里蒸过。我赶了数百公里的路,来到潇水即将汇入湘江的永州城外。潇水之滨,一条曲曲折折的老街,顺着潇水的一条支流延伸到远处的山峦中。老街中部,有一座古老的祠堂。这就是为了纪念柳宗元而于北宋年间修建的柳子庙。至于老街,就叫柳子街。
柳子街尽头,是著名的黄叶古渡。历史上,它是由湖南进入广西的重要通道,是连接中原与岭南的要津。
回望千年以前,柳宗元是带着一身伤痛与悲愤来到永州的。
柳宗元积极投身的永贞革新,其目标是想解决影响朝廷长治久安的两大毒瘤,即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但事实上,革新一百多天里,改革还远没有真正触及这两大痼疾时,宦官和藩镇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不利于他们的气息,因而先发制人。于是,包括柳宗元、刘禹锡在内的革新者史称二王八司马纷纷被贬往边远地区。
最初,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当他带着家人前往邵州赴任时,刚到洞庭湖,又接到朝廷的新任命撤销正四品的邵州刺史,改任正六品的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后一个职务,换句话说,就是编外的闲员。按唐朝惯例,员外置就是保留行政级别,但不得干预政务。一句话,既没有公务,也没有官舍,像犯人一样被禁锢在一个地方,不得许可,不能随便出境。用柳宗元后来所写的诗来说,那就是俟罪非真吏。
1200多年前,柳宗元一行溯湘江而上,终于抵达临水而建的永州时,已是永贞元年(805年)年底了。
还在船上,柳宗元就已经感觉到了越来越浓的节日气氛。进入永州城,节日气息更浓了。大户人家张灯结彩,朱门深院飘出酒肉的香味,集市上拥挤着众多做买卖的民众。
,柳宗元还不知道这个新年将如何度过,甚至,该在哪里度过。
永州又称零陵,其名得自于上古贤君尧,据说他的陵墓就在这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在此设了零陵县。隋朝时,改零陵为永州。湘江与潇水在城外交汇,永州城就坐落于江畔的山峦之间。
唐制,全国的州根据管辖人口数量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全国共有州327个,其中上州109个,中州29个,下州189个。具体来说,凡人口在3万户以上的为上州,人口在2.5万户以上的为中州,人口在2万户以下的为下州。
唐朝的永州隶属江南西道,下辖零陵、祁阳、湘源和灌阳四县。大致包括今天的湖南西南部和广西东北部部分地区。开元时,永州有27000余户,17万余人,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州。,经过安史之乱,到了几十年后的元和年间,人口剧减,当时的统计竟不到1千户。虽然这很有可能是当时户籍管理混乱造成统计有误。但不管如何,柳宗元就要安身立命的永州,的确是一个山困水阻,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
柳宗元到刺史府向刺史报到后,几乎不抱希望地提出能否为他一家老小解决住所。果然,柳宗元失望了。刺史对他既不热情,也不冷淡,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或者说,有礼貌地拒人千里。
其时,柳宗元一家老小还住在城边的客栈里,但那里显然不可能住得太久。必须尽快找到房子。并且,由于收入微薄,还得精打细算,房租一定不能太贵。
就在柳宗元忧愁不已时,龙兴寺的住持重巽和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早年在长安与柳宗元相识,很钦敬柳宗元的文才与胆识。听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的消息后,他天天派人到刺史府打听。这天,当他听说柳宗元已到刺史府报到后,急忙坐了小船过江来邀请。
柳宗元十分感激重巽的盛情。龙兴寺,便成为柳宗元贬谪生涯中的第一个居住地。
今天的永州是湖南省辖市,市府驻地在冷水滩区。与冷水滩相距几十公里的零陵区,既是古代零陵县治所在地,也是永州州治所在地。
永州州城外,湘江环绕,龙兴寺就座落在湘江西岸的小山坡上,与永州城隔河遥遥相望。据记载,唐时的龙兴寺,早在几百年前的三国时期,蜀国重臣蒋琬和吴国名将吕蒙曾先后在此居住,后来才改成了寺院。
这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庙。柳宗元看到,小山坡上的寺庙四周,林木参天,怪石林立。因为地处偏远的城西,寺里人迹罕至,大白天的,野鸭和白鹤也三五成群地飞到寺庙中庭觅食。寺庙大殿前的台阶下,竟然生长着一丛丛高过人头的芦苇。总而言之,龙兴寺给柳宗元的第一印象就是破败,荒凉,如同他彼时的心境。
龙兴寺里的房舍并不多,重巽和尚把西厢房拨给了柳宗元一家居住。西厢房卑湿,光线昏暗。与柳宗元在长安的官邸相比,无疑霄壤之别。次日,重巽和尚找来工匠,在墙上增开了一扇窗,并在屋子外面,用木头搭起一个小小的回廊,这才勉强可以住下了。
从繁华的京城到边远的下州,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落差是巨大的,而各种不适应也随之而来。
是语言不通。自秦汉伊始,政府为了政令畅通,就一直在推行普通话,它们被称为雅言、正音、官话。唐朝,洛阳是东都和重要城市,,唐朝的官话是以洛阳读书音为准。所谓洛阳读书音,不是洛阳方言,而是洛阳太学里教学采用的标准读书音。,掌握洛阳读书音的毕竟只是少数仕人和商人,远在中原文化圈之外的边僻之地,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洛阳读书音为何物。
语言不通几乎也是唐朝所有流贬边地的官员遭遇的第一件麻烦事,比如元稹贬往通州时,他最苦恼的事就莫过于语言不通夷音啼似笑,蛮语谜相呼这远离首都的蛮荒之地,当地人明明在哭,听起来却像在笑。佶屈聱牙的方言,只能连猜带蒙。韩愈在阳山作县令时,因双方言语不通,在与当地人交流时,竟发生了相互指斥的误会。
柳宗元到了永州后发现,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当地人的方言,压根儿就不知道在说什么。,令柳宗元感慨万千的是,他没想到在永州一住十年,到了后来,原本一头雾水的永州方言,不仅听得懂,甚至还能说几句,以至发出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的感慨。
比语言不通更让柳宗元心惊胆战的是永州迥异于北方的环境。柳宗元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痏。
湖南永州地处湘南山地,境内群山起伏,溪流纵横,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这是九嶷山瀑布的壮丽景色。(1990年5月31日)新华社记者胡功田摄
意思是说,永州在楚地最南方,环境与南越相似。住在龙兴寺未免寂寞,于是四处走走,但这种出游却带来了更大的恐惧进入山中,丛林里有蝮蛇和毒蜂,走路时不得不一会儿看天一会儿看地以提防,走几步就累了;临近水边,水里有能够从水中射人,中者必生恶疮的射工、沙虱之类的恶虫。
语言和生存环境固然恶劣至极,但与贬谪的精神打击相比,或许还算稍好的。
因为得罪朝廷所谓朝廷,既包括当道的权臣,更有权臣背后对二王八司马改革不满的唐宪宗。柳宗元诸人此时已被看作异端,打入另册。远贬永州,固然昔年交游的朋友都已杳如黄鹤,即便关系亲密的亲友,也害怕受到牵连,连书信也不敢写。甚至,那些从前追慕他的人,如果手里有他曾经的书信,也赶紧悄悄地毁掉,以免让人知道自己原来和柳宗元有关系。
在闭塞的永州,柳宗元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脚下的路在何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他很快病倒了。根据他留下的文字看,他在贬谪永州途中已经生病,到了永州后,由于吃药太多,病情虽然缓解,却伤了元气,落下了后遗症走路膝盖发软,坐下来肌肉和骨头酸痛,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就像杜甫说的那样,已经浑欲不胜簪了。记忆力也越来越差,读古人传记,才看几页,就必须再三地翻回去看,因为已经记不起传主的名字了。
这时的柳宗元,其实只有三十七岁。放在今天,还是年富力强的青年。
在永州,两位朝夕相处的亲人先后辞世,带给柳宗元无尽的悲痛。
是他的母亲卢氏。卢氏年事已高,旅途舟车劳顿,加上替儿子的前程担忧,到了永州就一病不起。
其时的永州,不仅炎暑熇蒸,更要命的是诊视无所问,药石无所求。缺医少药,卢氏只能以老迈之躯硬扛。半年后,终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八岁。
母亲的去世对柳宗元打击极大。柳母卢氏出身于书香门第,通诗书,识大体。柳宗元在为母亲所写的墓志中称她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
柳宗元四岁时,其父柳镇在外做官,卢氏独自抚养柳宗元和几个姐姐。卢氏想教柳宗元识字,家中却无书。为此,卢氏凭记忆书写了古赋十四首,一首首地教他。柳宗元的父亲在十多年前去世,其时,柳宗元的几个姐妹都已出嫁,孀居的母亲一直跟着惟一的儿子。柳宗元是他的骄傲,也是他的依靠。
当得知柳宗元被提拔到礼部并深受重用时,卢氏却不无担忧,一再劝告儿子要谨慎行事。
唐宪宗登基后,革新派被罢黜,柳宗元也被停职。更严厉的处罚还未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柳宗元惶惶不可终日,卢氏镇静地提醒他汝忘大事乎?吾冢妇也,今也宜老,而唯是则不敢暇,抑将任焉。苟有日,吾其行也。
当出任邵州刺史的诏令下达,卢氏为儿子躲过了性命之忧而欣喜,高兴地对柳宗元说吾愿得矣。
等到洞庭湖上接到驿船送达的改任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的诏命,柳宗元感觉天都塌了下来时,卢氏劝慰他汝唯不恭宪度,既获戾矣,今将大儆于后,以盖前恶,敬惧而已。苟能是,吾何恨哉。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
法事做毕,卢氏的灵柩暂时放在龙兴寺的一间小屋里。按唐人习惯,柳宗元必须把母亲送回老家长安万年县,与父亲合葬在一起。,身为贬谪之官,没有朝廷许可,他不能离开永州半步,否则就是严重违法行为。
不得已,第二年,柳宗元只能委托表弟卢遵,让他护着母亲的灵柩,踏上了北上的路途。
世事难料,柳宗元和卢遵都不曾想到的是,多年以后,当柳宗元也像母亲那样客死异乡时,同样是卢遵,这位古道热肠的表弟,如同当初护送卢氏的灵柩一样,把柳宗元的灵柩也护送回了遥远的万年县。
这一次是他的女儿和娘。自从母亲卢氏去世后,和娘就是柳宗元在世上惟一的骨肉至亲了。,正当山花烂漫地开满永州城外的山峦与沟谷时,十岁的和娘因病而夭折了。
五年前,幼年丧母的和娘跟随父亲和祖母一道,千里迢迢地从长安来到永州。在荒凉破败的龙兴寺,她天真的笑容曾是柳宗元人生中不多的感到温情的事物。龙兴寺地处荒郊,寺外便是幽深的林子,蛇虫野兽出没;而整座龙兴寺,除了柳宗元一家外,只有不多的一些和尚,整天待在庙里的和娘连一个小伙伴也没有。
寂寞中生活了五年的和娘,很多时候,她就在院子里玩泥巴。玩着玩着,便趴在地上睡着了。柳宗元把她抱回床上时,她又在一阵阵鸟啼中醒来。
慈祥的祖母去世后,和娘更加孤独。七八岁时,柳宗元开始教她读书。有时候,和娘在院子里玩耍,就折下院中的树枝,在湿润的泥地上写字。柳宗元写诗记录说小学新翻墨沼波,羡君琼树散枝柯。在家弄土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
和娘病后,就像卢氏当初生病时一样,也缺医少药。这个懂事的孩子天天到庙里的大殿上叩头拜佛,希望佛祖赐她平安。为此,她向佛许愿说,如果我的病好了,我就在庙里做杂役。并另取了一个名字佛婢。
等到她的病越来越重时,干脆请求重巽为她剃度,她要削发为尼。重巽和柳宗元都明白,这个乖巧懂事的小姑娘在世上的日子已经不多了。重巽取来器具,亲自为她剃去满头青丝。
元和五年四月三日,十岁的和娘还是病死于龙兴寺。临终前,柳宗元一直坐在和娘床头。和娘抓住父亲的手,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请求父亲,不要把她葬在寺外的山上,那里有蛇虫,有野兽。她害怕。柳宗元含泪答应了。
在为和娘写的《墓砖记》中,柳宗元凄楚而绝望地写道孰致也而生,孰召也而死。焉从而来,焉往而止。魂气无不之也,骨肉归复于此。
是的,这是贬谪中的柳宗元对命运的追问是谁让你生到我家做我的女儿?是谁又匆匆召唤你走向死亡?你从哪里来?你如今去了哪里?你的灵魂和气息都已经消失,只有冰冷的躯体还留在人间
尽管远在湖湘之南,群山将小小的永州包围,凶问依旧不时从四方传来。一次次为这些凶问所震惊,伤感,柳宗元常常风露中宵,在龙兴寺里四处游走。
是永贞革新的灵魂人物王叔文被赐死。王叔文此前贬往渝州作司马,唐宪宗犹不能释怀,下旨将其赐死。王叔文被赐死,让包括柳宗元在内的二王八司马中的幸存者胆战心惊,为性命忧惧。天威难测,难保哪一天来自长安的使者就会带来噩耗。
然后是王伾和韦执谊病死于贬所。他们同样是永贞革新的灵魂人物。一个贬任开州司马,一个贬任崖州司马。开州和崖州,都是比永州还要落后闭塞的地方。
接着是表兄吕温病逝。吕温既是柳宗元的表兄,又是交侣平生最得意的知己。吕温因出使吐蕃,没有参与永贞革新。但他后来得罪宰相李吉甫,先后贬到衡州和道州任刺史。衡州和道州都与永州不远,一个在永州之北,一个在永州之南,吕温与柳宗元书信往来,互通音问,相互支撑。
不论在衡州和道州,吕温的职务都是刺史,也就是当地的一把手,而不像柳宗元,不仅不是一把手,还是编外。这样,吕温就能用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做些实事后来,当柳宗元在柳州做刺史时,也走上了和吕温相同的路子。这是后话。
体恤百姓、与民休息的吕温四十而丧,衡州和道州百姓如丧考妣。湖南人爱饮酒聚会,吕温去世时正值社日,往年人们都要相聚饮酒作乐。这一年,他们却不酒去乐,会哭与神所而归。
柳宗元说,他居住的永州,正好地处衡州和道州之间,吕温死后,老百姓哀声交于北南,舟船之上下,必呱呱然。柳宗元感叹,民众对地方官的真切悼念,只听说过古代有过这种情况,现实中还是第一次见到。
就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躲到阴暗的角落里独自舔着身上的伤口,当伤口慢慢愈合,正常的生活还得重新开始。
柳宗元在永州度过了十个春秋,相当于他全部生命的五分之一多。前四年,他居住在龙兴寺。后来,柳宗元决定修建一所自己的房子。
这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反复考虑。促使柳宗元修房造屋的原因有几个
其一,永州多竹木,建筑多用竹木为原材料,容易发生火灾。五年之间,四为大火所迫,差不多一年多就发生一次火灾,让他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遭受了很大损失。他认为,如果单独修建一座房屋,或许会避免人多事杂带来的火灾之虞。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如果说在开初的四五年里,悲愤的柳宗元还满怀起复的希望,并天真地认为随时有可能被调回长安;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朝廷几次大赦,其他受到处分贬谪的官员都回到长安,至少也调到内地,而永贞革新的八司马却明文规定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柳宗元意识到,残酷的政治斗争下他极有可能终老永州。
既然如此,那就认命吧。更何况,永州的生活已经渐渐习惯,只要能看看山水,写写诗文,永州原也是可以久居的。因而,他决定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
元和五年(810年),柳宗元在距龙兴寺不远的潇水西岸的一条小河边买下一块荒地,在那里修筑起一座远离尘嚣的居所。
那条小河名叫冉溪,又名染溪。柳宗元考证过它得名的由来。前者,因曾有冉姓人家在此居住;后者,溪水可用来染布。
不过,自从柳宗元卜居溪畔到如今,它的名字叫愚溪。短短的愚溪只有几十里,却是一条流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河流。
愚溪一带,不仅与永州之间隔着滔滔潇水,且素为荒山野岭,因而地价甚贱。这样,柳宗元购地建屋后,还花了不多的钱,就买下了周围的小山和山下的一眼泉水。他疏泉凿池,构亭起屋。荒山之中,竟然有了雅致的风景。
柳宗元把冉溪改名愚溪后,还把小山命名为愚丘,泉水命名为愚泉,泉水流出的水沟命名为愚沟,水池命名为愚池,池中的小岛命名为愚岛,池子之东建有愚堂,池子之南建有愚亭。总而言之,在柳宗元小小的园子里,一切都以愚来命名。
很显然,柳宗元是在借山水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他自称愚者,乃是对他所遭受的打击报复的反讽。他心里其实仍不服气。他以自嘲的方式,来嘲笑他的时代和那些所谓的聪明人。
今天的愚溪,依旧如千年前那样幽深清凉,斗折蛇行的河道就从柳子庙前流过,在柳子街口的黄叶古渡注入潇水。逆溪行,夹岸翠竹绿树,老舍古桥,一派安详宁静的景象。
从柳子街拐角处沿愚溪进入郊野,便是柳宗元昔年游玩过、赞美过,并因他的游玩与赞美而名声在外的西山、钴鉧潭、小石潭和西小丘柳宗元历来为人传诵的《永州八记》中的前四记所描写的四个景点,都在愚溪之畔。
那是元和四年秋天,柳宗元心境转好。个中原因,一方面固然是他渐渐适应了贬谪生活,另一方面,新来的刺史崔敏与他交情很深,对他多有照顾。,老友吴武陵和李幼清也于上一年贬到永州,与他来往颇多,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孤独。
总而言之,元和四年九月底,南方的永州不复夏日的暑热,而是一派秋高气爽。柳宗元坐在法华寺西亭里,远远地眺望江对岸那区苍翠的青峰。那就是永州城外的西山。
次日,他游兴大起,带了一个仆人,一主一仆渡过河来,往西山而去。西山杂树丛生,只有一条采药人和猎人踩踏出来的小路。柳宗元二人沿溪而行,仆人在前面用刀砍去伸到路中间的草木,并放火烧掉过于茂盛的茅草,终于攀登到了西山之巅。
在山顶,柳宗元自斟自饮,一直喝得脸色酡红,才兴尽而返。
山溪深切,沿途分布着不少深潭。柳宗元在攀登西山时,注意到了这些水波不兴的碧绿深潭。故此,游罢西山后才几天,他又一次出游。这一次,他盘桓于钴鉧潭。钴鉧潭在西山西面,小溪自南向北而行,遇到山石,折而东流,形成一个水面十多亩的深潭。潭周全是树木,一条瀑布从高处落下。柳宗元在潭边行走时,滚珠溅玉的瀑布打湿了他的长袍。
有意思的是,由于此后经常到钴鉧潭游玩,住在潭边的人都认识了他。有一天,有人敲门求见,说是钴鉧潭上那片土地的主人,因欠了不少债,想把那片土地卖掉,希望柳宗元能买下来。
柳宗元问问价钱,很便宜,当即答应了。此后,他又请人加高了台面,修建了栏杆,并疏引瀑布,让瀑布直接落入潭中。
以后几年的中秋之夜,柳宗元都约了朋友,带着酒菜,坐在钴鉧潭高处赏月。对此良辰美景,柳宗元感慨说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游钴鉧潭几天后,柳宗元又发现了另一处不错的景点。那就是西面距离钴鉧潭仅二十几步的小丘,柳宗元把它称为西小丘。小丘的确小得不能再小,还不到一亩。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竹树之下,全是奇形怪状的石头,像是一群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或是在山岩上攀爬的棕熊。
风景很美,但杂乱无章,如果能修整一番就好了。柳宗元向从者感叹。从者找人一问,当地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想出售却没人买。柳宗元问价钱,回答说,只要四百文。柳宗元大喜过望,当即掏钱成交。
随行的两个朋友向卖家借来工具,和柳宗元一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并点火将其烧掉,以便露出高大的树木和翠竹,以及那些模样奇特的石头。
干完后,几个人都累了,他们各自选个地方,以头枕石,席地而卧。没有人说话,触目都是清幽秀丽的风景,满耳都是流水的潺潺之声。柳宗元感叹,其情其景,就是悠虚者与神谋,渊静者与心谋。
《永州八记》所写的八个地方,在柳宗元之前,都是无人问津的野风景,或者说,这些野风景隐藏于深山老林中,根本就没有人去欣赏。是柳宗元发现了它们的美,并将其中一些地方买下来,除芜去秽,添亭加台。当柳宗元发现了永州山水之美,并把它们诉诸文字,永州山水也就远近闻名了。
湖南永州为纪念柳宗元而建立的柳子庙。每年农历7月13日,当地人就到这里来演戏,为柳宗元祝贺生日。(1990年5月31日)新华社记者龙启云摄
从那以后直到今天的一千多年间,大凡前往永州的人,都会到这些景点看看。从这一意义上说,柳宗元是永州山水的伯乐。可悲的是,柳宗元能以一双慧眼发现永州山水之美,但偌大的朝廷,却无人发现他的才华。永州的山水有伯乐,而永州的柳宗元没有伯乐。他只能像韩愈后来为他所作的墓志铭中说的那样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永州十年后,朝廷将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召回长安。,仅仅月余,刘禹锡以语带讥讽的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得罪执政者,诸人被贬。这一次,柳宗元的栖身之地是比永州更加僻远的柳州。不过,不再是编外闲员,而是有职有权的刺史。
到达柳州后不久的一天,柳宗元登上城楼。群山如嶂,环拱着小小的、寂寞的城。凭栏远眺,江流曲折扬波,岭树弥空带雾。南方的夏日,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工夫,狂风裹挟着急雨扑面打来,天地间一片鸿蒙初辟的昏茫。
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在骚人墨客心中投下的却是感时伤遇与忧谗畏讥。柳宗元又一次自伤身世,并想起同病相怜的刘禹锡、韩晔、韩泰和陈谏。他为此写下了一生中最知名的诗篇之一《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今天的柳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基地,是综合交通枢纽和中国五大汽车城之一,舟车辐辏,商业繁荣。,1200多年前的柳宗元时代,柳州和永州一样,都是人烟稀少,地理偏僻的下州。《旧唐书地理志》说,(柳州)天宝元年,改为龙城郡。乾元元年,复为柳州,以州界柳岭为名。旧领县四,天宝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三十二口,口一万一千五百五十。至京师水陆相乘五千四百七十里。
柳宗元在柳州生活了四年。四年间,他渐渐熟悉了原本陌生的柳州陌生的山川,陌生的食物,陌生的口音,陌生的民俗在诗文里,他记录下了这个斯时异常边远的下州风土人情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当初在永州,柳宗元曾为难懂的方言发愁,几年后不但能听懂,而且听起来还有一种别样的亲切。现在到了柳州,又一次面临永州时的难题。更要命的是,与永州相比,柳州夷汉杂居,不仅语言不通,服饰看起来也怪模怪样的不习惯。
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葡萄。比永州更南的柳州气候炎热,到处都分布着茂密的森林,黑暗的林子里,古怪而危险的蛇虫时有出没。
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由于生计困难,不少人起而为贼,绑票杀人,社会治安极坏。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最令柳宗元这样的北方人对南方丛林感到恐怖的,是传说中的瘴气。瘴气,词典里的解释是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这种能令人致病的捉摸不透的气体,有可能来自高温下腐败的植物或是动物尸体。加之热带地区,蚊蚁飞舞,四处传播疟疾等疾病。
在没有现代科学常识的古人看来,瘴气有如不可战胜的妖魔山妖水魅骑旋风,魇梦啮魂黄瘴中。地方史料里,对瘴气的记载屡见不鲜,对它的威力也有着杯弓蛇影的恐惧山川盘郁,气聚不易疏泄,故多岚雾作瘴,人感之多病胪胀或盅。
因气候、饮食的诸多不适应,刚到柳州不久,柳宗元就接连生病。先是生了怪疮,差点为之丧生,像是从鬼的魔爪中逃得一条性命。接着又得了霍乱,肚子里像谁在用刀戟乱搅。虽然不过四十多一点点,竟然就须发皆白了。柳宗元在诗里苦不堪言地写道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
尽管柳州时代已进入柳宗元生命中的时光,并且故乡邈远,前途绝望,身体欠佳,但柳宗元却比在永州更快地适应了贬谪生活或许,正因为有永州十年打下的基础吧?他本是个严肃的人,这时候也常常自黑自嘲,他写诗说,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朝廷把我派到柳州当刺史,大概是因为我姓柳吧?那我该到柳江边多种些柳树。
不过,自嘲之后,他笔锋一转,重又变得严肃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他用周公当年手植甘棠,后人因怀其德而不忍剪伐的故事,表面上惭愧自己没有像周公那样造福于民,实则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示要忠于职守,仁政为民,以便惠化相传。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但事实上,有时候却是哀莫大于心不死。贬谪永州的最初几年,痛苦和悲愤像两条小蛇,无休无止地咬噬着柳宗元的心。其原因,就是他对朝廷心未死。他还时常幻想一纸诏命,东山再起,不仅回到长安,还要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实现历代中国文人的梦想,也就是杜甫说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贬谪柳州,柳宗元心已死。他知道,他永远不可能真正获得朝廷,获得唐宪宗和武元衡等人的谅解,万山丛中的柳州,将是他命中的归宿。
既然命运不可更改,那么痛苦也好,悲愤也罢,都无济于事。与其沉浸在恒久的痛苦与悲愤中,不如努力让自己活得快乐。况且,与永州时的有职无权不同,如今,毕竟是正四品的刺史,是柳州的最高长官。那么,或许可以用手中的权力,尽最大可能地造福于当地民众。
中唐时期,南方包括永州和柳州在内的广大地区普遍存在着贩卖人口为奴的现象。据柳宗元考察,当地人往往要生许多儿女,到了孩子换乳牙的年龄,父亲或兄长就把他卖给人贩子,到大户人家做奴隶。奴隶地位极低,鞭笞役使,至死乃休。有些家庭没有自家儿女可卖,就暗中掠卖他人子女。
早在永州时,有一年,曾在桂管观察使颜证手下任职的杜周士路过永州,闲谈时,杜周士给柳宗元讲了一个被绑架的少年智杀两个强盗的故事也就是如今收入初中语文课本的《童区寄传》。
在永州,柳宗元虽然注意到了蓄奴和掠卖人口的社会怪象,并认识到其存在乃是官员不作为,是其不为政邪。但他有职无权,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写下一篇《童区寄传》来揭露黑暗现实。等到柳宗元贬往柳州,他的职务是刺史,是这个当时只有一万多人口的边远州府的一把手。这样,就有机会着手解决奴隶问题了。
柳宗元发现,柳州的奴隶大多源于民间借贷。穷人向富人借了高利贷,一旦没法偿还,利息超过本金时,就只能到富人家里当奴隶。为此,柳宗元规定已经卖身为奴的人,按他在富人家里的服务时间计算酬劳,等到报酬和所负债务相当时,就永远终止主奴关系。
柳宗元的新政,不仅使许多穷人重获自由,等到韩愈任袁州刺史时,也采取了相同措施,从而泽被更多底层民众。
柳州边远落后,民众非常迷信。比如,多年以来,当地人从不打井,固执地认为打井会破坏地脉,从而惹来土地爷的责怪,降下瘟疫。为此,民众只好带着瓶瓶罐罐到江里去打水。有的地方江岸很陡,到了干旱时节,要走几里路才能打到水;而到了雨季,小路又陡又滑,轻则摔烂瓶罐,重则摔成伤残。
柳宗元从公帑里拨出一笔钱,作为打井的专项资金。他在离江最远,吃水最困难的城北打井。负责打井的工人叫蒋晏,统筹此事的是谈康和米景两人。将近一个月时间后,打井成功,井深八寻二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3米左右。柳宗元亲自为这眼井写下了《井铭》盈以其神,其来不窮,惠我局之人。喉!畴肯似於政,其来日新。
柳宗元自嘲因为姓柳,就该到柳州当刺史种柳树。事实上,他在柳州时,真的种过不少柳树。群山中的柳州由于人口稀少,杂树野草,绵绵而生。柳宗元令人砍伐后,另行栽种了大量姿态婀娜的柳树。
多年以后,当柳宗元早已不在人间,在柳州,纪念他的庙宇还在,他当年下令种植的柳树更是粗壮高大。为此,当地人作歌说,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株柳拂天。
想想当年柳宗元在诗里对周公手植甘棠而民怀其德不伐的感叹,如同周公一样,柳宗元的柳树也成为人民怀念他的信物。
黄柑又叫皱巴柑、玛瑙柑,是橘橙的天然杂交种,它不仅口感好,还可入药,能止咳、补胃、生津、降火,在中国已有超过1700年的种植史。
大约是受热爱医术的刘禹锡影响,还因自己体弱多病,长年药不离手,在永州,柳宗元就在自家庭院里种了不少药用植物。到了柳州,一复如此。他在柳州城西北角的公用地上,种植了两百多株黄柑,并作诗以纪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不过,黄柑需要四年左右才能挂果。四年以后,柳宗元已经溘然长逝。当黄柑挂满枝头时,种树的人却没福享用它了。
柳州城既小又破,柳宗元到任后,整治了柳州的街道和寺庙、文庙等公共建筑。为了整治街道,他种植了大量柳树,柳树之外,还种植了几万株南方最易生长的竹子,填平了密布的坑洞;城郭巷道,皆使端正。文庙的修复也是文化的复苏。柳宗元以修复文庙为契机,兴学校,办教育,力求人云其陋,而本于儒,孝父事君,言及礼义。
流贬柳州,是柳宗元的不幸;但对柳州这座城市,却是天大的幸事。幸与不幸之间,在后人眼里,柳宗元渐渐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他去世三年后,怀念他的柳州吏民在他经常游历的罗池旁边,为他修建了寺庙。宋朝时,他被追封为文惠侯。这座寺庙,便称为柳侯祠。
今天的柳侯祠已扩建为一座花木扶疏的公园。在柳宗元塑像的注视下,人来人往,花开花谢
长期生活在北方的柳宗元,对雪自然不陌生。不过,温暖的南方也降这样的大雪,却罕见而意外。
大雪之后,天地清寂,远山近水,全都笼罩在一片银色中。
四处杳无人迹,这样的雪天,人们都躲在家里,没人愿意出来。不仅没有人,昔日里到处都能看到的成群结队的鸟儿,这时候也见不到哪怕一只。
潇水静水深流,雪花落进江面,寂然无声地消失。南方的雪再大,也不可能把江面封冻。江面上看不到一只船。原本川流不息的商船和渔船,此时早就躲进了避风的港湾。
转过山口,柳宗元眼前一亮,他看到宽阔的潇水上,竟然停泊着一条小小的渔船。渔船在江面轻轻晃动,船头,一个人正在钓鱼。那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身上披着蓑衣,头上戴着竹笠,手中握着钓竿。
但老渔翁依旧执着地坐在船头,任由越飞越大的雪花把他的身体渐渐变成白色。
风雪中,柳宗元回到龙兴寺。寺里,和尚们的诵经声轻柔漂浮,也像从天而降的雪花。柳宗元奋笔疾书,写下了一首只有二十个字却流传千古的小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从冠盖满京华的长安贬到山遥水远的永州,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柳宗元感受到了无边无际的千万孤独。以后,这孤独将伴随他终生。而与孤独作战,也将是他终生的宿命。在孤独的宿命中,他努力寻找并创造生命的意义。于是,千年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位清瘦的智者和仁者,也看到了文字的光芒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