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5www.nkfx.cn奇闻趣事


  朱熹有朱子一称,为孔庙十二哲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而配享孔庙之人。朱熹在儒家历史上的地位很高,他将北宋开始出现的理学思想发扬光大,并且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了新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朱熹这个人的名声都十分响亮,后世许多人将朱熹的新思想称为新儒学,甚至许多人还将朱熹的思想奉为正统。

  这样一个成就极高,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民间传说中留下的故事不少。普通老百姓们并没有正经的读过书,所以 并不知道朱熹的思想学说,他们对于朱熹这个人的认识,全都是从这些流传下来的故事中了解的。

  《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朱熹幼时聪慧,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他又有很强的求知欲,所以经常会问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他的父亲自朱熹明事理开始,就对朱熹进行严格的教导,对于朱熹的教育十分的看重。朱熹有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询问自己的父亲。有一次,朱熹的父亲指着天说这就是天。朱熹立马反问天上有什么东西?

  除此之外,朱熹在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也经常在地上用手指比划。有一次他就直接问自己的父亲,地又是什么?问天问地,追问到底,天地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所以他的父亲经常被朱熹问住,不知该如何回答。

  四岁时,其父朱松指日示曰此日也。朱熹问日何所附?朱松回答说附于天?朱熹又追问道天何所附?一席话问的朱松惊讶不已。

  朱熹到同安县赴任的时候,路过夹漈草堂,于是下马前去拜访郑樵。郑樵有礼的将朱熹迎了进门,然后断出一碟姜和一碟盐招待。朱熹的书童见了当时就不高兴了,但主人说话他就没有插嘴。

  朱熹将自己前阵子写好的手稿拿出来,递给郑樵,并请求郑樵给予指正。郑樵恭敬的接过手稿,将其放在桌上,然后点燃了一支香。香烟袅袅,屋内顿时一阵芬芳。

  恰巧这个时候,窗外吹进来一阵风,将桌上的手稿吹的一页页的翻了篇。郑樵这个时候却像是春风醉人一样,站在原地动也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将手稿还给了朱熹。郑樵与朱熹彻夜交谈,一共谈了三天三夜,朱熹收获良多。临走之前,为了表示感谢,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云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赠给了郑樵。

  朱熹和书童出了门,书童就 不满的对朱熹说那老头子看上去也不是什么贤人呢,对待相公也颇无礼了些。不说拿出好酒好菜,但也不能只拿一碟姜和一碟盐对付呀!

  朱熹笑着说盐从海来,姜长于山中,有山有海,是尽了大礼了!

  书童又接着说可是相公这么郑重的请求他,他却连手稿都不看一下。

  朱熹解释道风吹动手稿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看了,并且看完了。再说他特意点燃香,已经是对我的大尊重了!并且之后他给我提了不少的好意见,让我收获良多。

  书童仍然有些不满,说可是您大老远来看他,客人出门他却不来送一送。

  朱熹笑着说他送到草堂门口,就已尽礼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做学问的人,每分钟时间都很宝贵啊。

  正说着,草丛里飞出了一只五彩雄鸡,主仆两人不禁转头看去。正看见郑樵还站在门前,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朱熹转头对书童说你看,他还在门口站着,送客不忘读书,真是个贤人啊。

  虽然不知道这些故事的真和假,光从民间流传的故事,就可以看出朱熹本人在民间的影响很大,声名也不错。这些故事,全都展现了朱熹不同的优点和贤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