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影后:胡蝶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5www.nkfx.cn奇闻趣事

胡蝶是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也是我国第一位电影皇后。1989年4月23日,胡蝶于加拿大温哥华市病逝,当时国内各大报和海外华文报刊都发表了这个消息,有的还刊登纪念文章。虽然她息影艺坛已二十多年,但海内外上了年纪的观众仍然忘不了她,她主演的《歌女红牡丹》、《姊妹花》、《后门》等影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1986年,胡蝶回忆影坛往事,由她本人口述,刘慧琴整理,出版了《胡蝶回忆录》,系统地叙述了她的生平。她一生丰富而曲折的经历是和我国早期电影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

胡蝶的家乡是鹤山县坡山乡水寨村。她原名胡瑞华,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在上海出生。那时她父亲在京奉铁路上任职,全家随父亲在外地生活。9岁那年回到广东,家住广州市。她进了广州培道学校读书,在广州市度过整个少年时期。她在回忆录中写道鹤山是我的家乡,逢年过节也随父母回乡祭祖。记得那时女性是不准进祠堂的,据说也不上族谱,但以后我成名时,名字又破例地列入族谱。由此我又知道男女不平等,妇女受歧视,是因为旧的眼光总认为妇女是无能的;妇女一旦在这个社会显示出自身的力量时,连最森严的礼教也刮目相看了。1924年,16岁的胡瑞华随家人从广州迁回上海。由于她从小爱好戏剧艺术,又碰上中国电影开创期一个极好的机遇,她便决心投身于新兴的电影艺术事业。

电影诞生至今不过100余年,19世纪末才从西洋传入中国,被国人称为西洋影戏。20世纪20年代,一批从外国留学归来的戏剧家为了开创中国电影业,在上海组建了一批影片公司,并为培养演员而在1924年创办中华电影学校。刚回到上海的胡瑞华见到该校的招生广告,决定去尝试一下。那时好象当演员的都有一个响亮的艺名,用什么艺名好呢?她想来想去,也不知是从哪儿来的一个灵感,想到了蝴蝶。当个蝴蝶,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就以胡蝶这个名字去报考。结果在2000余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被录取了。中华电影学校是中国第一所业余的电影演员学校。虽然学习时间只有半年,但胡蝶就是从这所学校开始走向五彩缤纷的银幕世界的。

胡蝶从电影学校结业之后,由老师陈寿荫介绍到大中华影片公司拍戏,在《战功》一片担任配角。1925年,她加入新成立的友联公司,在《秋扇怨》中第一次担任主角。她的表演受到观众的好评。1926年,天一影片公司聘她为基本演员,两年时间拍片15部,以古装片居多。那时的电影制作技术还很低,所生产的都是默片,即无声片。放映时要借助字幕或靠放映员从旁解说,观众才看得明白。这些影片水平也不高,但却让胡蝶在演技上得到磨练,为往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28年,胡蝶加入明星电影公司,开始了她表演艺术史上的辉煌时期。在这里,她得到郑正秋、张石川、洪深等著名艺术家的指导,演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先是与著名影星阮玲玉合拍《白云塔》。1931年,她主演《歌女红牡丹》获得成功,名噪海内外。这部电影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是中国第一部蜡盘发声的有声片,3月15日在上海公演时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连续上映了一个多月。此后在全国各地以及菲律宾等外国上映时,也是盛况空前。至今一些老年影迷在回忆胡蝶时,都一定会提起《歌女红牡丹》,可说这是胡蝶的成名之作。同年夏天,中国第一部片上发声的影片《自由之花》摄制成功。该片演的是京华名妓小凤仙与蔡锷将军的爱情故事,与80年代的新片《知音》题材相同。胡蝶在片中扮演小凤仙一角,好评如潮,影响极大。从此之后,各影片公司都开始制作有声片,中国电影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胡蝶在明星公司拍片30多部,其中值得一提的还有1932年根据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同名小说拍制的《啼笑姻缘》,它是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片。胡蝶在片中一人兼演沈凤喜和何丽娜两角。她的表演得到张恨水的赞赏。

胡蝶性情温顺,勤奋好学,工作认真,态度谦虚,所以人缘极好,深得电影界前辈的器重与栽培。胡蝶回忆说一个人成功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如我学语言较快,比较听从导演指挥,注意到与同人们的合作,拜众人为师,大家也都乐意帮助我,自是得益不少。有人说我之所以成为红星是因为我长得美。其实天赋条件是一个方面,能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胡蝶的表演以朴素、细腻、感情真挚而受到观众的赞赏。在她主演的影片中,还有《狂流》、《脂粉市场》、《盐湖》、《姊妹花》、《空谷兰》等,在中国电影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郑正秋导演的《姊妹花》,可说是胡蝶的代表作。她在影片中兼演大宝、二宝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表演十分出色。它是胡蝶从影以来最成功的创作。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抗日热潮高涨,胡蝶主演了几部抗日救亡题材的影片,如《劫后桃花》等,受到舆论界的好评。1933年,《明星日报》组织读者观众投票选举最佳电影女演员,胡蝶以21334票当选,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1935年,苏联在莫斯科举办国际电影展览会,邀请中国电影界人士参加,其中特别指名邀请胡蝶参加。2月间,中国电影代表团7人先赴莫斯科参加影展,随后又应邀访问了柏林、巴黎、伦敦、罗马等地。胡蝶是代表团中唯一的演员代表,也是第一位出国访问的中国影星。代表团携带中国影片8部参展,其中胡蝶主演的就有《姊妹花》、《空谷兰》两部。其时,国际电影界对中国电影几乎一无所知,当他们见到中国也有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影片和自己的影星之后,都称赞不已。胡蝶的出访,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

1935年11月,胡蝶与上海某洋行职员潘有声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胡蝶夫妇迁居香港避难。临行前,她特意和著名影星陈燕燕一同去慰问在八一三事变中孤军奋战、坚守四行仓库的国军88师524团的孤营,表达对抗日将士的敬意。

在香港,胡蝶应新华影业公司之请,拍摄了《绝代佳人》等片。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人上门邀请她赴日拍一部《胡蝶游东京》,目的是宣扬中日亲善。胡蝶坚持民族气节,一面以怀孕不能拍片为由拒绝日本人的引诱,一面与我东江游击队联系要求帮助偷渡回国。1942年,胡蝶夫妇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女,跟随游击队艰难跋涉20多天,终于回到广东曲江。1942年11月24日到达陪都重庆。到重庆不久,她就被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所控制,没能再拍电影。直到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空难丧生,胡蝶才获得自由,迁居香港。1946年,胡蝶为香港大中华公司拍摄了《某夫人》、《锦绣天堂》等片。1949年潘有声逝世后,胡蝶停止拍片10年之久。直到1959年,她应邵氏公司之请重下银海,在香港、台湾先后拍摄了《街童》、《两个女性》、《后门》等片,其中以《后门》一片最为出色。它是一部伦理教育片,由著名导演李翰祥执导,胡蝶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徐太太。她炉火纯青的演技,得到行家们一致的赞赏。1966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后门》获得最佳影片金禾奖,胡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该片再获日本文部大臣颁赠的最佳电影奖。62岁的胡蝶跃登亚洲影后的宝座,类此事情在影坛是不多见的。

1966年,胡蝶参加了《明月几时圆》、《塔里的女人》两片拍摄之后,正式退出了影坛。在台湾住了几年后,于1975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市。她化名潘宝娟,跟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度过了她的余年。我国著名演员王丹凤、六小龄童等先后到胡蝶寓所里探望过她。她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返故里,和亲朋好友聚首话旧,可惜她的愿望未能实现。

胡蝶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先后主演了百余部电影,饰演了旧中国的各类妇女形象。她的电影生涯和艺术成就构成了中国电影的独特篇章。1995年12月,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90年,电影系统各单位隆重举行了庆典活动,并授予20名老演员以电影世纪奖,胡蝶名列其中。1997年6月,广东卫视等电视台播放了20集电视连续剧《影后胡蝶》。1999年是胡蝶逝世10周年,全国主要的电影刊物都辟出专版纪念她。胡蝶的名字将永留人民心中。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