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人物经历 苏童的个人资料成就背景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5www.nkfx.cn奇闻趣事

本文趣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苏童人物经历的资料,通过苏童人物经历的内容介绍,您可以了解到更多相关信息,如有喜欢,欢迎收藏本文哦!

  苏童,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以下是趣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童的个人资料成就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童个人简介

  苏童,男,生于1963年1月,江苏苏州人。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到南京工作,一度担任《钟山》编辑,现为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现任江苏作协副主席,为当代文学先锋代表作家之一,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法、德、意等各多种文字。一九八零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据说在那里度过了最令他难忘的四个年头,而他的大名却仍旧在这所著名学府中被人一再提起。一九八三年投入小说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此当代文坛便再难抹去他的形象。

  他喜欢“新潮”,曾在其中尽情畅游。他也喜欢“传统”,喜欢琢磨的历史风云。

  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其中中短篇小说集七部,长篇小说二部。成名作为1987年发表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小说《米》《红粉》先后被搬上银幕,《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妇女生活》改编为电影《茉莉花开》后,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奖。

  有一天《妻妾成群》问世了,又经电影“大腕”张艺谋之手调弄成了著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角逐奥斯卡金像奖,虽然结果未尽人意,但电影界和文学界都给不大不小地“震”了一下。

  人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知道《妻妾成群》,迷恋上了这位可爱的苏童,而苏童则从《妻妾成群》再一次出发,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之路。

  苏童,在先锋文学和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描述中均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其成名与张艺谋将其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有一定关系。苏童擅于讲述旧时代女性的故事,其描写之细腻令人惊叹,但却也缺少一些更宏观更高远的独见。

  苏童人物生平

  童年经历

  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父亲是市里的公务员,母亲在水泥厂当工人。“我父母除了拥有四个孩子之外基本上一无所有。父亲在市里的一个机关上班,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去匆匆,母亲在附近水泥厂当工人。” 1966年5月,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对于只有4岁的苏童来说,“意味着我逃脱了许多政治运动的劫难,而对劫难又有一些模糊而奇异的记忆”这样的童年记忆与经验对他后来的“文革”背景说产生了深远而潜在的影响。

  学生时代

  1969年7岁的苏童开始就读于齐门小学,9岁时患上了很严重的肾炎和并发性败血症,不得不休学在家。生病得痛苦因素挤走了苏童所有的稚气的幸福感觉,使九岁的他便尝到了恐惧死亡的滋味。也正是这种童年时对死亡的体验,才使得苏童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生命的脆弱和不确定性,以及人对死亡恐惧的氛围。“我现在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在描绘死亡,可以说是一个惯性,但这个惯性可能与我小时候得过病有关。”

  1975到1980年间,苏童在苏州39中就读,“功课不错,尤其是作文深得老师赏识。”

  1980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这个时候苏童开始大量写诗,后来转为狂热地写小说,总是被退稿。 1983年《飞天》第四期发表了苏童生平第一组诗(以本名童忠贵发表)。《星星》诗刊也发表了苏童的一组诗《松潘草原离情》。 也是这一年,还在读大三的苏童在《青春》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第八个是铜像》。

  步入文坛

  1985年底,苏童被《钟山》杂志招纳到麾下,成为《钟山》杂志最年轻的编辑。

  1987年,苏童与中学同学魏红结婚[9] 。这一年苏童的短篇小说《桑园留念》发表在《北京文学》第二期,这篇小说被苏童认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该年苏童在《收获》的第五期发表了《1934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为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小说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叙述语言,成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