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主要成就 蔡文姬的历史故事背景

奇闻趣事 2023-03-26 17:15www.nkfx.cn奇闻趣事

本文趣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蔡文姬主要成就的内容,通过蔡文姬主要成就的内容,您可以了解到更多相关信息,如有喜欢,欢迎收藏本文哦!

  蔡琰(公元178年-?)是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父亲为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以下是趣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蔡文姬的个人资料成就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蔡文姬人物简介

  蔡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国人,生于公元178年,卒年不详。蔡琰生活的时代约在公元162至239年之间)是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初嫁河东人卫仲道,夫亡而无子,回归母家,那时父亲已经被王允杀害。

  兴平(公元194年——195年)中,为董卓部将所虏,十二年流落匈奴,嫁南匈奴左贤王,生二子。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遣使以重金赎回,再嫁陈留董祀。后来董祀犯罪论死,蔡琰亲自向曹操求情,时值严冬,史载“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曹操同意为董祀赦免。

  家世

  颐和园长廊上的蔡昭姬父蔡邕,文学家。

  妹蔡氏,后嫁予羊衜

  侄羊承 羊祜,西晋大臣。

  羊徽瑜,司马师第三任妻子

  生平

  蔡琰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琰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琰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琰。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蔡琰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

  蔡琰也确实非常有才气。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琰家中原来的藏书。蔡琰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琰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琰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蔡文姬人物成就

  文学

  清代华岩绘《文姬归汉图》

  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7] 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蔡琰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大意是说蔡琰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也是受到了蔡琰的影响。

  骚体《悲愤诗》由于旨在抒情,首尾两节对被俘入胡和别子归汉的经历都比较简略,中间大篇幅自然风景用以渲染蔡琰离乡背井的悲痛心情,在这些对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蔡琰极言它们与她故乡中土的差异,以此形容自己在这与中土迥异的环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愤。

  音乐

  清代画家周慎堂绘《文姬踏歌图》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以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

  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书法

  蔡琰的父亲蔡邕是一位大书法家,创造了八分字体。 蔡琰本人对书法也很擅长,韩愈曾说“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蔡琰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写古籍,说自己不管是真书还是草书都可以写。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